首页>>站长专栏>>本页

从兴凯湖畔到开国大典

我爱祖国的蓝天

 

    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兴凯湖畔的密山市,在日伪时期是伪东安省(辖鸡宁县、密山县、虎林县、宝清县、饶河县、东安市)省会,称东安市。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东北局在这里设置中共东安地委、东安行政公署、军分区。我党我军的第一所航空学校即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辗转搬迁到这里,我军的第一个战车团诞生在这里。兴凯湖畔的密山(东安)被誉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人民装甲兵的诞生地。

   一、 东北根据地的第一个后方战略基地

   密山(东安)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是背靠苏联的纵深后方,国民党部队很难打到这里,是北满理想的后方战略根据地。 1945 年 12 月 24 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在给中共中央东北局负责人的电报中指出: “ 在东满北满西满的许多战略要地如通化、延吉、密山、佳木斯等,并无坚强部队和有工作能力的党的领导机关去建立可靠的根据地 ” 。接到电报后,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中共合江省委非常重视,任命了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于化南同志担任中共东安地委书记,在赴东安途中的林口县他与张浩的长子林汉南一起被土匪杀害。东北局于 1946 年处又任命了在瑞金中央苏区担任过红军学校宣传部长兼总政治教官、中华苏维埃人民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长征途中担任过中央纵队秘书长、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吴亮平担任中共东安地委书记。张闻天同志在宁安县派一个警卫团护送他到鸡宁(现黑龙江省鸡西市)。国民党政治土匪谢文东、郭清典盘据在密山地区,创建根据地工作无法进行。当时东北战势对我极其不利,从延安搬迁到东北的大批后方单位被国民党打的无处落脚到处转移。 1946 年 6 月 17 日,林彪总司令命令驻在哈尔滨附近阿城的东北民主联军三五九旅旅长刘转连、政委宴福生、副旅长谭友林、副政委李信率部乘专列到达密山县永安车站,与地方部队一起神速出击,击溃了土匪。东安(密山)地区全境于 6 月 22 日获得解放。东北局组建了以陈伯村为团长、李尔重、于杰为副团长的土改工作团进驻东安(密山)地区进行土改。 7 月 11 日,东北局副书记、北满军区司令员高岗乘装甲车到东安市(现密山市)具体安排根据地建设。

     1946 年 3 月 1 日,我党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对外称三一部队)在通化正式成立。由于国民党空军的空袭轰炸,被迫迁至牡丹江。 6 月 1 日在牡丹江海浪机场正式开始教学、飞行、训练(此时对外改称六一部队)。国民党空军又追至牡丹江,继续轰炸,妄图将我党我军的第一所航空学校厄杀在摇篮中。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老航校政委王弼于 1946 年 8 月率领顾光旭、杨光、郦少安、李汉、师秋朗等一批干部,组成先遣队,开进密山(东安市)北大营修筑破损严重的机场和只剩残垣断壁的营房。我党我军的第一个战车大队也同时进驻密山市(东安市)西郊。刚刚翻身解放的密山人民在中共东安地委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承担了这两个军事单位的军需供给。

   空军与装甲兵的摇篮 —— 密山(东安)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校长常乾坤于 1946 年 10 月率校部及全校 1500 余人(其中有 330 余位日本林弥一郎率部投诚人员)用马车从牡丹江将破旧飞机及部件拉到密山(东安市),开始了空军史上最艰辛的教学、维修和训练。

   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的坦克大队 1000 余人在大队长孙三( 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装甲兵顾问)、政委毛鹏云( 1955 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原山西省军区副政委)、副政委霍舒廷、副大队长丁铁石( 1955 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原基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的率领下,对开来的三辆坦克和一些零散部件开始了维修、组装、学习和训练。

   这两支队伍没粮吃,没经费。冬季北大荒的密山,经常大雪飘飘,寒冷僵人,路旁常见暴路倒(东北俗称,即在路途中被冻死的人),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下缺衣少穿,学习训练与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吃的是日寇残留的粮仓中被火烧焦后又被水浸泡过的玉米馇子。刚到密山就临冬季,他们上山伐木,生火取暖。打狍子、野兔、野猪,到兴凯湖凿冰捕鱼,既能改善伙食,又得到了御寒的兽皮。事后有人以诗赞道: “ 学习到东安(密山),炒豆做间餐,林海猎走兽,狍肉成佳宴。 ” 这是其中描写吃的一首。还有一首描写寒冷冬季缺衣少穿的诗: “ 长夜风雪吼欲狂,衣单被薄镀银光,蓝天壮志聊一阵,当个 ‘ 团长 ' 入梦乡 ” 。春季他们组织开荒队、打鱼队,解决粮荒困难。他们发扬延安精神,继承抗大传统,在艰苦的条件下,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老航校没有教材,常乾坤、王弼及日籍教官亲自编译并为学员授课,没有教具就亲自动手制作,没有飞机标本就将废弃零部件抬到教室进行解剖讲解,还办了《学习月刊》、《星火》、《航校》等期刊和《参考资料》,帮助学员提高政治业务水平。对基础不同、参差不齐的学员采取 “ 吃小灶 ” 的办法,水平高的带水平低的,互帮互学使学员很快掌握了学习知识。航空学校的师生们边学边训练,几个飞机用一个轮子,用一个螺旋桨,排队打气,排队用脸盆为飞机加油。把修好的飞机用马车拉到东安机场进行试飞。没有航空用油就用酒精代替,没有手表就将小马蹄表绑在腿上,没有铝皮就用铁皮替代,修好的飞机补丁摞补丁,中日驾驶员试飞回来后满脸是油。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修出飞机 90 架,发动机 326 台,培养空地勤人员 560 名,在密山(东安)期间没出现过重大飞行事故。

   东北战车大队是我党我军的第一个坦克部队。他们用拆东补西的办法修出了 20 多辆坦克, 50 多辆汽车,先后参加了攻打吉林哈达湾、四平街和辽沈战役。人民空军军史和人民装甲兵史都称誉密山(东安)为他们发展的摇篮和诞生地。

   中共东安地委将密山县兴凯湖区马家岗划为老航校的军粮基地。密山人民在极困难的情况下节衣缩食,全力保障他们的后勤供给,与他们结下了鱼水深情。老航校为创建巩固的后方根据地,派出干部参加地方土改,派出文艺宣传队深入城乡宣传革命文化。老航校演出的《白毛女》、《兄妹开荒》曾轰动东安(密山)城。应中共东安地委书记吴亮平的请求,老航校派出干部到地方兴办教育和卫生事业。密山一中(东安联中)的第一任校长杨光( 1927 年参加革命,曾任北伐军叶剑英师的卫生队长,新四军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党的七大候补代表)就是老航校政委建国后任空军副政委、副司令员王弼同志的爱人。密山一中教导主任陈岩(毕业于延安鲁艺)是老航校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空军副司令员薛少卿将军的爱人。密山县医院第一任院长曹斌(延安中央医院干部)是人民航空事业的先驱、原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徐昌裕同志的爱人。东安市公安局局长陈然是中国飞机制造工业的奠基人之一熊焰同志的爱人。

   二、 参加开国大典受阅

   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这两支部队都随四野入关。东安战车团的 “ 老头号 ” 坦克在董来扶的驾驶下在辽沈决战攻打锦州的关键时刻立下了大功,被四野总部授予 “ 功臣号 ” 坦克。东安战车团后随四野入关参加了攻打天津作战,屡立战功。北平和平解放后,于 1949 年 2 月 1 日,东安战车团参加了第四野战军威武的入北平检阅仪式。 1949 年 3 月 25 日,东安战车团在西苑机场接受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及各民主党派领导人的检阅。

   东北老航校副校长常乾坤、副政委王弼 1949 年 3 月 8 日奉周恩来副主席之命,赶赴到西柏坡向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和全体中央委员汇报老航校工作,毛泽东被常乾坤的汇报深深吸引,听得入神。东北老航校所走过的艰苦而悲壮的历程,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毛泽东百感交集。常乾坤汇报到已经培养出空、地勤人员 560 名的时候,毛泽东忘情地站了起来,说道: “ 了不起,了不起,我们在延安没有做到的事情你们做到了,为空军的建立培养了种子。 ” 周恩来兴奋地说: “ 我们的学生很不错嘛!为党争了气,立了功。 ” 常乾坤在黄埔三期学习时,曾是周恩来的学生。这是中央领导对他们二位我党早年派往苏联学习航空技术的党内航空专家工作的总结和肯定。 9 天后,即 1949 年 3 月 17 日,根据常乾坤、王弼二位的建议,党中央作出成立中央军委航空局的决定。 3 月 30 日,中央军委任命常乾坤为军委航空局局长,王弼为军委航空局政委。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的人民军队行列中,终于有了自己的空军机构。 6 月,为保卫北平,周恩来副主席面示常乾坤局长,要求迅速组建一支航空兵作战分队,以加强北平地区的防空力量。以老航校师生为主,组建了我军第一支空军作战部队即军委航空局飞行中队。 9 月 5 日正式开始担负北平地区防空作战任务,这是我党我军自己独立组建的最早担负要地防空任务的飞行中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第一个飞行中队的建立十分关心, 9 月中旬朱德总司令在聂荣臻代总参谋长、总参作战部李涛部长、军委航空局常乾坤局长等人的陪同下,检阅了飞行中队的飞机和机组人员。当朱总司令到飞行员宿舍里,听了飞行员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汇报后,高兴地说: “ 过去,我这个总司令,只是个陆军总司令,现在有了空军、海军,我才真正成了陆海空三军总司令喽! ”

1949 年开国大典前夕,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召集驻北平的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和作战处长方槐、四野坦克师及一团领导丁铁石、毛鹏云开会,传达了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决定在开国大典之日,组织阅兵和群众集会,要求军委航空局组织东北老航校师生为主的受阅机群,通过天安门上空,参加空中分列式并带武器担负保卫开国大典安全的重任。坦克兵要参加地面分列式通过天安门检阅。
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开国大典典礼正式开始,然后举行盛大的开国大典阅兵式。

   驾驶在坦克方队最前方的坦克就是东安(密山)战车团学员董来扶从东安驾驶来的 “ 功臣号 ” 坦克,站在 “ 功臣号 ” 坦克上的旗手是东安战车团参谋李世雄,紧接着的第二排两辆并列的坦克通过天安门城楼,敬礼的是东安(密山)战车团政委毛鹏云,副团长丁铁石。率东安战车团的指战员们驾驶 99 辆坦克与装甲车在隆鸣声中通过天安门。

   军委航空局局长兼东北老航校副校长常乾坤,这位在苏联学习 12 年、周恩来副主席、朱总司令非常欣赏的黄埔三期学生,光荣地担任了开国大典空军阅兵的总指挥。组织计划工作由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老航校政治协理员、军委航空局作战处长方槐负责。飞行航线的领航计算等技术性工作由老航校原副校长刘善本负责。下午 4 时,常乾坤按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兼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的命令,在台基厂的地面指挥所下达了起飞的命令。受阅机群从南苑机场依次起飞,按照规定的航线、速度、高度出航,先在北京东郊通县双桥上空编队集合,盘旋待命。 4 时 35 分,常乾坤向机群下达了分列式开始的命令,受阅的 17 架飞机组成完整的受阅编队,由东向西飞往天安门。飞在最前面的 9 架 P-51 型战斗机通过天安门后,又绕到东郊再一次通过天安门,其编队正好衔接在教练机分队后面。因此,群众看到通过天安门上空的飞机是 26 架。

   当受阅机群通过天安门上空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饱受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飞机轰炸之苦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开国元勋们,仰望着飞驰而过的机群,频频挥手致意,为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有了自己的空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汇集在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欢呼雀跃,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抛向天空,飞机发动机发出的轰鸣声和群众的欢呼声汇合在一起,使整个天安门广场形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开国大典检阅达到了高潮。

   开国大典的当天下午,飞行员们刚刚返回南苑机场,就接到参加国庆盛大宴会的通知,老航校的战友们来不及换下飞行服,就兴高采烈地乘车赶到北京饭店。盛大的国宴上,周恩来副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来到飞行员席间举杯祝酒。周副主席高兴地说: “ 你们飞得好!飞得好啊!我们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希望你们努力。 ” 朱德总司令举着斟满了酒的酒杯,边与大家碰杯,边高兴地大声说: “ 我代表毛主席向大家敬酒,现在我这个总司令,是名副其实的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了! ” 这是总司令一个月内对共产党人有了自己的空军两次发自内心的赞赏和喜悦。

    11 月 11 日空军正式成立,东北老航校校长常乾坤被中央军委任命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部长,老航校政委王弼被中央军委任命为空军副政委兼工程部部长,不久又改任空军副司令员。空军成立时,十五位党委委员有六位,五位常委有三位来自东安(密山)老航校。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军委要求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一批航空学校。 1949 年 10 月 6 日,中央军委批准了创办航校方案。东北老航校一分为七,成立七所航空学校。七位校长都是由曾生活战斗在兴凯湖畔的东北老航校的领导同志担任。七所航校的校长依顺序是刘善本、刘风、陈熙、吕黎平、方子翼、安志敏、魏坚。东北老航校被誉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1950 年 10 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东安战车团即军委装甲兵一师一团和空军的同志一道入朝参战。原东安战车团团长孙三率装甲兵一师赴朝参战。原东北老航校校长、空军副司令员常乾坤率师生入朝参战并担任中朝联合空军副司令员,老航校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方子翼、袁彬分别担任志愿军空军第四师师长、第三师代师长,密山抗联四军的朝鲜族干部,东北老航校教官王琏担任朝方空军司令员。令美国空军闻风丧胆的王海、刘玉堤、张积慧、鲁珉、李汉、孟进、牟敦康、陈亮、邹炎、孙景华、侯书军、王天保、华龙毅、耀先、徐怀堂、褚福田、高月明等老航校学员都成为著名的空战英雄和共和国功臣。上百位老航校师生后来分别担任了空军、海军航空兵、飞机制造工业、国家民航、航空体育的领导骨干。共和国装甲兵第一师一团的 “ 功臣号 ” 坦克,英雄的 “ 王海大队 ” ,在五十年代家喻户晓,鼓舞了全国人民的豪情壮志。

   现存军事博物馆中的 “ 功臣号 ” 坦克,日式九九高级教练机,都源于密山(东安),英雄王海驾驶的带有九颗红星的米格 15 比斯飞机也在军事博物馆中展出。他们已经成为对青少年一代进行国防教育的珍贵历史文物。这两支部队的开拓者们,在北满度过了近四年的时间,老航校在寒冷的北大荒密山就度过三年零四个月( 1946 年 8 月王弼率先遣队到达起 ——1949 年 12 月机务处搬迁至哈尔滨马家沟称鲁班部队止)。他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终于从兴凯湖畔开到了开国大典。而后,又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成为我军向现代化迈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者:陈兴良 黑龙江省密山市原文化局局长现北大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