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449>>本页

一家三口全患癌 20%肠癌有遗传背景

我爱祖国的蓝天2024-10-21

    原标题:一家三口先后确诊癌症!竟是因……福建医生:此类人群趁早做这项检查

    肠道是身体内的道路

    平常畅通无阻

    但是时间久了

    难免会发生肠道的“交通事故”

    其中最严重的无疑就是肠癌

    10月16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蔡铭泉主任医师、肿瘤放疗科李夷民主任医师、肿瘤内科汤玮玮副主任医师做客《大医生开讲》直播间,分享肠癌的相关知识。

    一家三口全患癌20%肠癌有遗传背景

    汤玮玮介绍,据研究显示,散发性肠癌占了绝大多数,另有大约20%结直肠癌患者有家族史,其中约15%为家族聚集性结直肠癌,通常是由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饮食习惯引起的;另外5%为遗传性结直肠癌。

    蔡铭泉分享了一位患者的故事:

    “6、7年前,曾接诊过一位三期结肠癌患者,他做完根治手术后到我的科室接受辅助化疗,化疗结束也相当于临床治愈。但是,3、4年后,他的二女儿和三女儿先后患上胃癌和肠癌,而且都是三期,手术后来化疗了一段时间,不幸的是,患上胃癌的二女儿过了几年后再次复发。”

    蔡铭泉说,这是很典型的家族性肿瘤聚集,如果你的直系亲属患上肠癌,特别是患病年龄小于50岁,那么你就是高危人群,需要做胃肠镜筛查。

    家族聚集性是指生活在一起、具有相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所造成的遗传倾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遗传。

    汤玮玮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另外5%的患者,是由胚系基因突变引起的,父母一方患有结直肠癌,遗传下一代的几率在50%左右。

    这类遗传疾病大致分为:非息肉病性的结直肠癌,包括林奇(Lynch)综合征、X型家族性结直肠癌(符合Lynch的临床标准但没有林奇的遗传标志);以息肉病为主要特征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综合征和锯齿状息肉综合征等。

    肠癌在不同发病时期症状不同

    蔡铭泉说,肠癌在不同发病时期症状不同:

    早期:病人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只能通过做肠镜才能发现。

    中期:病人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而这些症状表现根据肠癌发病的部位不一样而有所不同,在左半结肠是肠梗阻,表现为便秘。右半结肠表现是贫血,还有一些病人出现了反复的腹泻、排黏液血便之类的。

    晚期:病人除了大肠的病灶引起的疼痛、腹泻、便血外,还有转移灶引起的相关症状,比如出现了肝转移、腹腔转移、腹水、肺转移、骨头转移等疼痛。

    李夷民说,肠癌的高发年龄一般是在40岁以上,如果是有遗传性家族病史的,在40岁就有可能出现肠癌,散发肠癌的发病年龄一般是45岁以上,年龄越大,肠癌的发生风险越高。

    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肠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肠癌并降低风险。建议40岁后,即使无症状也做一次肠镜检查。

    除了不良习惯

    这些也是肠癌的诱因

    汤玮玮在直播中强调,肠癌的发病和许多肿瘤一样,是由多种因素所共同形成,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一些非癌性的慢性疾病,比如慢性肠炎、息肉等。

    她说,高脂饮食、烟熏烧烤腌制食品的摄入以及烟酒量的增加,都会提高肠癌发病风险。

    高脂饮食产生的饱和脂肪酸,不仅会引起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升高,还可能会引起肠道蠕动减慢,长期毒素的刺激会引起黏膜的癌变。

    除此之外,上班族长期久坐不动、活动量减少、肥胖等也是肠癌的患病因素。

    蔡铭泉建议,一周运动时间至少超过三天,每次运动中等量强度至少30分钟;保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过于胖或瘦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汤玮玮补充道,内因方面,除了遗传,精神压力过大也可能会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同时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等,影响免疫力。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就有可能引发肠癌。

    当怀疑患有肠癌时要做什么检查?

    李夷民介绍,当怀疑患有肠癌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1、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等。大便常规检查及隐血试验,了解肠道内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成分,以及大便中是否含有微量血液。

    2、影像学检查:腹部CT、核磁共振(MRI)。

    对于腹部区域,推荐进行增强CT或增强MRI扫描。

    如果有肝脏转移嫌疑,增强MRI尤其必要。

    对于肺部转移的排查,优先推荐进行胸部CT平扫。

    3、肠镜检查:通过肠镜可以直观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息肉、溃疡、肿瘤等,并可通过活检钳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4、腹部平片:在某些情况下,如肠道梗阻或穿孔时,可以显示肠道的扩张、气液平面等异常表现。

    5、病理学检查。

    李夷民建议,检查顺序首先进行大便潜血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初步筛查肠癌。

    如果结果异常,进行结肠镜检查,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并获取病理诊断。

    如果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但患者仍然有肠癌高风险,可以考虑做盆腔增强CT。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