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和癌是“近亲”?警惕5种危险信号,小心癌变! | |||||||||
|
|||||||||
我爱祖国的蓝天2019-07-02 |
|||||||||
原标题:和癌竟然是“近亲”?警惕5种危险信号,小心癌变! 体检中,我们最关心的莫过于与癌有关的指标,比如息肉,息肉和癌可以说是“近亲”,如果在体检单上看“息肉”两字,是不是说明你离癌症靠近了一步?不要害怕!因为“相貌”、“个子”不同的息肉癌变几率相差很大,那么检查出怎么样的息肉该引起注意,需要及时治疗?怎么样的息肉可以不用提心吊胆?
息肉是什么?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像一个小肉坠,人体有粘膜的地方都能长。它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小至几毫米,大至几厘米;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蘑菇,有的像桑葚...数量可能是一个,也有可能是几个... 那它们危险吗? 符合以下5个特点的息肉是比较危险,需要上通缉名单的: 1. 腺瘤型息肉 2. 菜花型、宽基广蒂息肉; 3. 短期内增长得非常迅速; 4. 有家族史 5. 患者年龄小于50岁 不同部分的息肉,该怎么处理? 肠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大肠息肉是息肉家族里面最阴险的,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
(直肠息肉到癌症的发展过程) 温馨提示 45岁以上、经常无缘无故拉肚子的最好每年做个肠镜,怀疑有息肉癌变者应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 一旦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恶化成大肠癌。 胃息肉:发现了就得切除 发现胃息肉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胃肠镜检查。胃息肉有恶变的“潜能”,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减少胃癌的发生。 温馨提示 对于直径<0.5厘米的胃息肉,少于两个可直接活检钳摘除; 对于0.5厘米<直径<2厘米的胃息肉,需要切下来送病理科鉴别病理分型; 对于直径>2厘米的息肉,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常需要住院治疗。 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要切掉胆囊 胆囊息肉差不多16个人里面就有一个,通常没啥症状,大多通过B超发现。如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那就有高度癌变的风险。 温馨提示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直径在0.1厘米或0.2厘米以下,患者不必恐慌,每一两年内做一次B超检查即可。 胆囊息肉直径>1厘米,尤其是年龄50岁以上的,必须快速进行手术切除胆囊,以防癌变。 宫颈息肉:45岁以上女性要警惕 宫颈息肉多在妇科检查时发现,绝大多数宫颈息肉都是良性病变,但也有可能癌变。 温馨提示 年龄超过45岁,尤其更年期前后患有宫颈息肉的女性,应及时摘除息肉,将息肉送病理检查,如有恶变征象,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鼻息肉:手术是首选方案 鼻腔的息肉长到豌豆大小时会出现鼻塞、鼻出血等症状,比较容易被医生发现。 温馨提示 一旦出现鼻塞感加重症状,建议到医院做鼻窥镜检查。
如果确诊是鼻息肉,手术是首选方案,以缓解鼻塞,恢复鼻呼吸。并在术后做活检明确诊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