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怎样和绝症患者一起走过最后最美的时光
清明时节,让我们聊聊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的死亡话题。这个话题,也和每一个病人的家属紧切关联。有时候,需要你为此做出极其果断的决定。而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是否能缓解你内心的煎熬,将要等到尘埃落定的那天,才会有更确切些的答案。最近,一组“摄影师带父母澳洲旅行”的图片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图片中一对头发花白的中国老人在异国的天空下,跳伞、看海、和外国人一起唱歌……这对夫妻来自江苏盐城,而拍摄这组照片的是他们的儿子,一位纪实摄影师。2013年,摄影师顾颐的父亲顾全平被查出胃癌晚期,辗转治疗,但是疾病和化疗让他越来越虚弱。2015年,顾颐觉得这或许是父亲“最后的时光”了。与其这样离开,不如带他体验一下外面的世界。顾颐想在父亲最后的日子,为父亲创造一些美好的回忆。
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绝症病人的最后时光,该待在医院还是家里?还是去完成我们的愿望?
众议
让患者在最后时光“止痛”和有尊严感
@@林中别墅
我爸是肺癌走的。从去医院检查出来医生说最多三个月,我爸八十多天就走了,那段时间我爸非常痛苦,刚刚打的止疼针没一下就疼,后来不得以托朋友要了更有效的东西,还没给我爸用上就走了,他走那一刻我没流一滴眼泪,爸你终于解脱,爸你一次次的呻吟我的心在滴血。你晚上最痛苦的时候硬是咬牙不大声叫出来怕我们担心,你到人生最后一刻还替自己儿女着想,在那里过得挺好吧!
@@草
我就是癌症,已经五年了,我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高兴地度过每一天,才是最好的。
@@裙之韵
人之将死,多余的救治只是增加病人的痛苦,病人花了很多不该花的冤枉钱,遭了很多不必要的罪,最后扔下一大堆债务撒手人寰!
@@错过也是幸运
明知没希望,还是不忍心,结局人去财空,落下心安,更渴望安乐死,而不是任其痛苦熬成瘦骨,而无能为力。
@@宁静好不好
选择治疗还是回家,不是医生的决定,主要是家属。很重要的心理因素是不治怕对不起病人,怕外人说三道四。我个人赞同放弃无限治疗。我去世后如果器官有价值愿意捐献。
@@大约在冬季
父亲今年67岁了,4年前肺癌晚期爆发,医院宣告不治,在我们几个子女的强烈要求下医院收治,再加上我们的细心照料,父亲心理的平和,活到了现在,虽然花费了一百多万,但一切无比值得。医学发展到今天,如果得病了反而弃医,是不明智的。如果没有医疗辅助,在家死是件无比痛苦的事!
@@芒果沙律派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不去医院。交待好身后事,给子孙留点钱,自己带点钱,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哪里没去的地方争取去一次。最后的日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时候人有多少寿命可能都是注定的,你也没办法,别给家里添太多经济负担,这才是真的。
@@呐喊
我的一个舅舅检查出脑瘤。当月就进了三甲医院做手术。做完手术不到一个月就扩散。走了。家人好后悔。如果不做,或许能活个一年半载。
@@小白
我父亲今年3月初被肿瘤医院哄回家了,表示不能治疗了,再治也是白花钱。我跑到北医三院,专家说也只能这样了,等着了。我又跑到华信医院,那肯收了,虽然父亲的肺癌已经是晚期,但是作为儿女,想尽办法给他治疗,昨天父亲的血项都上来了,开始吃化疗药,家里人也都知道不可能治好,吃药也就是增加存活期,父亲的状态比之前好了很多,每天晕的次数少了。如果有一点希望都不要放弃,做儿女的把能做的都做了,为的是将来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不要让自己有一天后悔当初。
@@63
有个农民说:治,家破人亡;不治,人亡家不破。
@@只手遮天
父母有病作为子女当然要想尽办法救治。我的父母都是死于癌症,辛苦了一世到头来还要受病痛折磨真是心痛,希望父母还在的朋友能多陪下,关心下老人,否则你会痛苦一辈子,失去了就是永远失去了。
@@日安
可能是地域不同,民情也就不同。死在医院,其后人觉得花了钱尽了心;死在家中,外人道论怕花钱不孝顺。我们这里病人一旦宣告无救,不论路程多远花多少钱都要将病人插上管子运回家中咽气。
@@31车车
亲人走了,留下不只是伤痛,还有一般人永远也感觉不到的亲情,那是永远也不能抹去的点点记忆,现在医院也学国外有一种病房叫临终关怀,我觉得挺好,人得了病治不好,身体和精神倍受折磨,作为家人只恨自己为什么帮不上病人,在医院最起码能帮病人减少因病痛折磨的有苦难言的痛,病人家属最起码的也能心里好受点,希望亲人在天堂一切都好,不用在世间再遭罪了,人走也是一种解脱,这也是对病人和家庭的一种解脱。
@@都怪肥皂太滑手
我妈白血病,家里负债累累,这个医疗费用真是贵的没法说,就是无底洞,每天一万。
@@定格烦恼
癌症复发!一直在化疗!最后转移到脑了!现在吃不了东西!想死也是一种很难的事!
@@蓝梦菲凡
我奶奶前年81岁检出胃癌,医生建议手术,我妈认为她做手术也是没希望,我们几个孙女想出钱给奶奶做手术没做成,今年来奶奶癌细胞扩散,看着她痛苦的样子,我想我们可能错了,做手术还是有希望活久点吧。
@@乔治花生豆
死在家里,死亡证明怎么解决?外人会不会怀疑家人有谋杀的嫌疑呢?所以,在医院去世好处多多,有多多的医疗设备帮助,有医生证明,在家里家人未必天天时时刻刻都能陪在身边,加上不熟悉的卫生医疗照顾,极有可能使患者提早升天。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为这个社会做出了或大或小的贡献,社会决不能在人家老了以后,患了绝症以后抛弃人家,这才是最大的不地道!相反,社会应该多为这些人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志愿者服务,心理疏导,积极治疗,临终关怀,法律帮助等一系列回报式服务,让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仍然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此生无论怎样都是值得了。
新论
“死在家里”正成为越来越多的选择
没人喜欢谈论绝症,但是围绕这个主题的话题,却有着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比一些国家,我们在处理死亡这件事情上显得相当隐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善这一情况呢?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面临绝症病人的临终阶段。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他们最好在家里死去,这样可以被亲朋好友环绕,获得相对的舒适,而且不会被插一身的管子接受无用的抢救。
目前这个领域并没有详实的研究,这也是为什么一篇发表在《Cancer》杂志上的日本研究显得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
日本筑波大学的Jun Hamano,领导了一支大型研究团队,调查了2069名死于癌症的患者资料——其中1607人死在医院,462人死在家中。
他们很好奇这对存活时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影响。他们衡量的角度是这些病患何时首次被问到前往医院寻求治疗。
作者写道:“就我们所知,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前瞻性多通道研究”这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问得很重要:如果病人临终前在医院度过,而且活得更久,这就使得死在家中更好这一论点变得复杂了;不同的病人和家属对于“为了多活10天而忍受更多的医疗折磨是否值得”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然而实际上,研究者们发现,面临医生的临终“判决”后,那些准备死在家里的病患反而活得更久些,或者至少跟死在医院里的一样。这就给医疗决策者给病人和家属提供了另一种意见:肿瘤医生不应该因为家里无法提供医疗就不建议病人在家休养。
重要的是,作者强调了在临终阶段,住院治疗无法延长存活时间的两点原因:死于医院的人都会接受大量的肠外水合注射和抗生素。这两种治疗方式都无法延长存活时间,所以大家经常看到医院做了大量看似有用的治疗,却无法实际延长生命。
这项研究只在日本进行,所以有可能其他国家的情况会不一样。但我们仍然面临着一股趋势:大部分临终关怀的证据都指向了同一方向,不死在医院,而是死在家里似乎是个更理性的选项。
然而,这是并非一个轻松的决定。
宝姐观点
无论选择医院还是家给予他们快乐与尊严
即使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癌症目前仍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一项民间统计,每5.5个去世的人中就有一个死于癌症。癌症类绝症,就像是一团趋之不散的死亡乌云,无论降临到谁身上,从发现、知情的那刻起,生命就开始了更剧烈的倒计时。
在清明节发起这个议题,给大家思考、辩论“医疗或回家”的选项,不为争出到底什么选择更好,而是为了让更多人有更多些心安理得的选择,不同情境下的不同选择,只要努力救治过,最终选择以何种方式离开,无论是病者还是家属,内心都不必去背负太多不必要的心理和道德的包袱。
过度医疗和彻底拒绝医疗,都是不可取和过于极端的做法。前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无谓消耗和病人家属的沉重经济负担,对病人也造成了一定的药物和治疗伤害。而后者,则是癌痛来袭,不去依靠已高度发达的医疗去助力攻防,全凭个人的信念和身体去抵御,会造成疾病的加速恶化,病人忍受着身体的强烈疼痛,令人心疼。
面对绝症,一方面尽量谋求医疗上的系统治疗,另一方面家属也应为病人提供细致周到的食疗体系,第三方面,则在情绪疏导、心理调节上家属和病人要积极交流、引导和渲泄,最大限度地给病人快乐。
最后的时光,无论医院还是家,给予他们体面与尊严,就是正道、爱途。
愿医者仁心,病者宽心,亲人尽心,旁者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