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98>>本页

农村竟成排污场 “污染下乡”何时休?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6-10-30

  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些地区被来自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染下乡”带来的水源污染和土地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健康,也破坏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伴随着城市和工业发展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污染下乡”及其危害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陕西高陵县:排涝渠变成“排污渠”

    记者在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地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地方存在着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厂污水排入农村的现象。在陕西省高陵县县城附近,记者看到原来被用于城市排涝的“陵雨干沟”已经变成了城市的排污渠。从县城里源源不断排出的污水成为沿渠居住农民的浇灌用水,一些沿渠村庄的饮用水遭到了破坏,许多村民不得不买水喝。

    “陵雨干沟”由高陵县通往西安市临潼区雨金镇,最后进入渭河。当地农民反映,这条渠原先是用来给高陵县城排涝用的,后来不知为何竟成了城市的排污渠。记者在紧邻县城的渠头看到,污水通过暗管不断排入渠内,冒着泡的污水在渠内缓缓流动,发出的臭味站在渠边就能闻见。一些当地农民告诉记者,这条渠里的污水平时流量很大,现在水小是因为被沿途的农民截流用于浇灌了。记者沿渠观察,果然发现不少农民在渠上筑坝,将积存起来的污水用抽水机灌到田里,黄色的污水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刺眼。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污水渗透地下,沿渠一些村庄的地下水已经出现了问题。记者在“陵雨干沟”沿线的兴隆庄、银王村等村了解到,这里的村民2002年集资挖井并建起了水塔,让村民们喝上了自来水,但从今年5月份开始自来水就无法饮用。兴隆庄村村党支部书记郭天才说,村民们集资建的水塔要供1200多人喝水,三个月前水突然不能喝了。人一喝就拉肚子,村民们不得已只能到别村买水喝,日子很难过。前一阵县上水务局来人看了,也没说水为什么不能喝,只是说渠里的污水渗透到了井里。他们几个村的干部去县上反映了几次,也没有什么回音。

    内蒙古托克托县:警车护驾 污水灌农田

    托克托县距离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只有一个多小时路程。不久前,记者在这里采访时,意外得知了当地政府为制药企业违法排污“护驾”的惊人事件。

    据了解,以生产青霉素的石药集团内蒙古中润制药有限公司为主的几家制药企业,从2005年初开始,日排放量约6000吨、超标百余倍的污水,通过引黄灌渠进入农田,导致数千亩庄稼减产、近百只牲畜死亡。据托克托县环保局今年六、七月间的抽样监测显示,污水的COD(化学需氧量)指标平均在1万毫克/升以上,最高时达到3.6万毫克/升,高出国家排放标准100多倍。记者7月下旬曾经目睹过这些企业的排污情况:距离很远就能闻到令人作呕的气味,黑色的污水由专设的排污管道涌入黄河灌渠,混在黄河水中流进农田。

    双河镇大羊场村是托克托县毛不拉扬水站引黄灌渠经过的第一个村。村民反映,春灌前乡里领导就通知,说是“药厂的污水没地方放了,要大家浇地,掺在黄河水里,减一半水费”。4月20日开始放水,因为有头一年污水浇地庄稼受害的教训,大家不同意。

    谁知24日一大早,十几辆小车、警车和救护车开到了村头,带队的是一位副县长,说是与农民“协商”污水浇地的事。县领导和警察进村的同时,污水也进村了。村民们不同意,警察就抓人。数百名男女村民只好默默看着污水流过灌溉渠道。

    对此,托克托县公安机关给记者的说法是:确实抓了人,但那天没有在黄河水中掺污水,村民们阻拦浇地没有道理。但村民说,要是没有污水,正是春旱时,谁会阻拦浇地?

    虽然在之后,几家制药企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整改,但“护污”事件在农民群众中造成的影响远未消除。伍什家乡主力汉村绿树成荫,村民李某说:“我们村原来空气很好,可现在就剩了一股臭味。”村民贺某说,4月份以来,村民们发现喝了井里的水就肚子疼,后来乡里就不让喝井水了,专门派车送水。几个月前,村里近100只羊在两三天内全部死亡,怀胎母羊大量流产。

    记者采访时,有关部门的回答大多闪烁其词,县环保局的干部更是面有难色,连说“不必再问”。 县环保局一位干部说,自2005年初开始排放污水以来,药厂处理污水的主要方法是“挖坑法”:开始是在工厂附近挖了一个容量约40万立方米的污水暂存库,放满之后,又占用了几十公里外的两个总容量为100万立方米的存水池。去年,暂存池污水曾经溃坝,吞没了双河镇农民部分农田。“护污”进农田事件就发生在这种背景下。

    县里一位干部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这家制药企业建厂时就没执行“三同时”(即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他说,这是个大项目,企业一投就是几个亿,带来了好几家配套企业,还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问题。记者采访了解到,每次排污灌农田前,地方管理部门都向污染企业收取大笔“提水费”。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村庄成为“排污场”

    在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记者了解到旗政府所在地萨拉齐镇的工业和生活污水8年来不断向周边村庄排放,污染了当地村民的大量耕地。

    记者在污染现场看到,污水形成的水域绵延在耕地和民房之间,一些泛黄发臭的漂浮物在水面上漂浮着。当地村民估算,污水浅的地方1米左右,最深处达到4米。被污染耕地的旁边,有一家小型造纸厂正在生产,一条排污水渠从城里延伸到村庄。受到污水渗透影响的萨拉齐镇奶牛养殖小区,不少民房摇摇欲坠,多数民房为了安全起见用木头从外面做了支柱。

    受到污水侵害的萨拉齐镇和平村5队村民刘根利介绍,1998年夏季当地下了一场大雨,大雨造成的洪水威胁到了城镇住房和居民安全。为了泄洪,当地政府在耕地的地垄上扒开口子,把洪水连同城市污水一同放进耕地。自那以后,和平村5队的耕地就成了萨拉齐城市污水的排污场,污水面积越来越大,农民能种的地越来越少村民霍天明说,耕地被泡在污水里今年已是第9年了,在被污水淹没之前,全村收成稳定的耕地有700多亩,加上收成不太稳定的一共900多亩耕地。被污水逐年吞食以后,现在大约还留下300亩耕地。霍天明说:“全村400多口男女老少就靠这点地生活,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当时青苗在地,小麦熟了,也没来得及收,全泡在水里了。”

    污染下乡亟待治理

    “污染下乡”的现象在各地屡见不鲜。在甘肃省武威市,当地的造纸厂污水和生活污水长期排入石洋河,最后进入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由于石洋河是红崖山水库唯一地面水来源,而水库又是武威市所辖的民勤县的灌溉水源,造成大量污水从灌溉渠进入当地农民的地里,给当地的农作物耕种带来了很大影响。虽然近年来武威市加大力度关闭了几家大的造纸厂,并投巨资建设了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但情况在短期内很难乐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污染下乡”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在高陵县银王村,村民告诉记者,由于长期居住在污水渠边,村里老人得食道癌的人很多,近几年得癌症去世的就有十几个。在内蒙古托克托县,由于当地两家制药厂将污水排入黄灌渠,造成沿渠村庄空气质量极差,许多村庄一天从早到晚笼罩在臭气中,一些村民反映晚上关窗才能睡觉。

    “污染下乡”也给农作物种植带来了很大影响,在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和平村5队,耕地被污水淹没的村民们告诉记者,污水淹过的耕地无法再种。记者看到几片8年前曾被污水淹过一次、污水过后重新耕种的地,长满了荒草。村民们说:“这些地被污水淹了一次,每年耕种的程序都一样,可就是其他地秋天能收,这些地没收成。”托克托县的一些农民告诉记者,由于黄灌渠的水里掺了污水,只能用来种玉米,种萝卜、葱等其他蔬菜则必死无疑。虽然渗了污水的灌溉水比正常灌溉水要便宜一半,但是他们也不敢多浇,“浇得多了来年就种不成地了”。

    一些身受污水之害的农民表示,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民越来越关心,出台的惠民政策也很多,农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希望有关部门能关注一下城市污染农村的问题,给农民们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环资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绝不能拿群众的利益和污染环境作为交换,采取简单、粗暴、极端的手段处理群众合理要求的做法,更是不能容忍的。
 


 

来源:中国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