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86>>本页

环境荷尔蒙--正向人类袭来的梦魇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6-8-12

  世界性男性精子减少的“虫虫危机”,母乳并不比牛奶受污染少,乳腺癌发病率剧增,阴阳人,犯罪趋向低龄,各种食物添加剂犹如农药残液遗留在我们体内,只长身体不能变为青蛙的蝌蚪……如今,发生在人与自然界间的种种奇形怪象,都证实了———环境荷尔蒙正窃走我们的未来!俗语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在衣食住行无不被化学品包围的世界,我们还能逃脱惩罚吗?

  1、阿根廷蚂蚁与夏威夷菊

  如果要感受身处全球化中个体的痛楚,我们不妨听听蚂蚁和夏威夷菊的故事。夏威夷菊是生长在夏威夷火山口斜坡上的一种非常稀有的植物。它的授粉很困难——大约每株植物每50年才能授粉一次,随后就死掉了。它能存活到今天是因为它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最不全球化的地方。1500年前,夏威夷岛上出现了人类的足迹,生态平衡开始遭到破坏。现在,每年有几百万人涌上这座岛,每双鞋、每个购物袋都可能成为吞噬、扰乱和破坏当地生物的“异类物种”的潜在携带者。岛上已有将近1/6的植物彻底消失了。

  最大的问题却是夏威夷岛最弱小的动物:阿根廷蚂蚁。这些蚂蚁以组织有素而闻名。它们捣毁黄脸蜂和其他昆虫的巢穴,而这些昆虫是夏威夷菊最主要的传粉者。简言之,阿根廷蚂蚁摧毁了夏威夷菊本已非常脆弱的生殖系统。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环境污染将以各种无法预知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

  进人工业社会以后,随着各类工厂特别是化学工厂的大量涌现,制造出了8万多种合成化学物质,其后果是整个地球患上了不适综合征:空气变得浑浊;大量物种已经消失,生物链遭到了破坏……这一切已经严重扰乱了自然界各大循环系统的自然循环。

  然而,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尽管阿根廷蚂蚁不会介入你的生活,但是一种真正可怕的世纪之毒———环境荷尔蒙———正在悄悄地删除人类的未来。

  2、微量环境荷尔蒙的巨大破坏力

  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新名词环境荷尔蒙—时间充斥了几乎所有的媒介,其影响波及各行各业、家家户户。环境荷尔蒙这个崭新的名词带着崭新的恐怖和未被人们认识的崭新的毒性粉墨登场。目前国际研究机构已确认污染环境的荷尔蒙物质有近70种,如多氯联苯(PCBs)、滴滴涕(DDT)和二口恶英(dioxin)等。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接触与使用大量化学物质并向环境排放大量垃圾的同时,我们也正受到环境荷尔蒙类物质的侵扰。环境荷尔蒙存在于环境之中,它以极其微小的量产生着巨大的破坏力。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影响人类的生殖,即关系到今后人类的质与量的问题。人类面临的这个问题就如同抱着一颗定时炸弹———一颗可以导致人类消亡的定时炸弹。

  20世纪末继英国“疯牛病”之后,世界又被“二口恶英事件”震惊。二口恶英能造成众多的毒性症状并毒害人体器官,它能毒害人体的生殖器官、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还有致癌性。

  近10年来,特别是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子宫内膜症患者人数正以显著的速度增长。子宫内膜炎直接关系到人类生育的课题。国际不孕学会认为不孕症总数的30%是由于子宫内膜症造成的。而为什么短短10年间子宫内膜症这种恶性疾病会如此泛滥?环境荷尔蒙化学成分之一———二口恶英被提到被告席上。

  环境荷尔蒙会通过蔬菜瓜果进入人体,一是因为直接食用,二是通过塑料大棚。塑料棚的可塑性材料分解出邻苯二甲酸酯,进入土壤,随着土壤中的水分和其他养分一起被植物所吸收。

  随着水的循环进入人体是环境荷尔蒙另一个主要影响途径。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人类疾病的80%都是经水直接或间接传播的。

  3、被删除的未来

  胎儿在母亲腹中成长的这段时期,如果由于母体所提供的荷尔蒙成分出现微量的差异,或者时间早晚不同,都会给胎儿带来重大影响。因此,环境荷尔蒙对人体影响最为严重的也在胎儿时期。微量的环境荷尔蒙成分,对于成人来说还不至于立即发生重大影响,但对胎儿来说已经足以致命。

  从染色体来看,一个人成为男性还是女性,基本上是在卵子受精的瞬间被决定的。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诞生的是男性生命;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诞生的是女性生命。可是,如果某个遗传因子出现异常,便会转向女性化。也就是说,染色体虽然是男性生命体,可是内部生殖器却是女性器官。也有的是因为胎儿时期荷尔蒙的影响,脑部组织的发育无法正常男性化。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极大程度上是因为胎儿成型和在母体内发育的一定阶段。也就是说,由于环境荷尔蒙的影响,胎儿的性别发育非常容易遭到扰乱并因此带来异常结果。

  同样,在胎儿形成的第一周、第二周,如果遇到荷尔蒙的异常干扰,胎内死亡的可能性极高。第三至第七周遇到上述情况,会出现严重畸形、发育异常的现象。到了第八至第三十八周,遇到同样情况的话,往往出现机能异常和轻度畸形。

  从理论上说,母乳喂养的孩子应该比人工乳制品喂养的孩子抗病力强。可是,到了今天,世界各地母乳严重污染已经不是新闻了。如今所说的“母乳污染”是针对几乎所有的母亲,由于她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源、摄取的食物都带有各种环境荷尔蒙的成分,这些成分积蓄在体内,并通过母乳传授给婴儿,给下一代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母亲吸收二口恶英的主要途径,一是垃圾焚烧工厂放出的毒性气体以及周围被污染的水源和土质,二是食用了生息在被污染水中的鱼类和贝类食物。哺乳时间越长,婴儿的受污染程度就越严重。此外,头胎婴儿的受污染程度要比第二胎来得严重。头胎生育,特别是高龄产妇的奶水,由于常年积蓄在母亲体内的二口恶英等环境荷尔蒙一并放出,浓度相当高。

  专家指出,挤奶是降低二口恶英等成分含量的有效方法。也就是说,在不喂奶的时间尽可能将奶水挤出母体。此外,哺乳期注意食用没有被环境荷尔蒙特别是二口恶英污染的食物,尽可能不食用或少食用动物脂肪类和鱼内脏以及施用农药栽培的蔬菜等。

  牛吃的草和人食用的鱼肉,可以看出污染来源和程度的不同。牛吃的草本身污染程度较低,而人所食用的鱼和肉污染程度以及积累在脂肪内的毒素比青草要高出许多。其次,牛每天要挤奶,污染物质在牛体内难以大量积累,因此,牛奶的污染程度和母乳相比,仅仅是十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左右。

  4、不可撤销的深度危害

  近年来,全世界年轻人犯罪率出现了增高的倾向。不仅如此,也越来越趋向低龄化。美国、西欧、日本、东南亚、南美诸国的青少年乃至儿童中都多发恶性杀人犯罪事件。至今为止,追究这方面原因的研究往往着重于社会影响、家庭影响和学校教育等范围。不过,最近随着环境荷尔蒙对人的内分泌影响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开始从环境学的角度关注由于内分泌紊乱而造成的精神方面失控甚至犯罪现象。

  人体正常的荷尔蒙分泌不但具有调节肌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帮助繁殖等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调节精神、安定情绪、控制行为的作用。可是,当环境荷尔蒙一类的合成化学物质进入人脑之后,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面对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事物,有人会表现得比一般人反应过激。虽然不能排除这种应激过剩反应与其教养、修养、涵养和价值观等密切相关,但是也不能排除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存在着内分泌系统荷尔蒙紊乱的生物学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对受到环境荷尔蒙化学物质污染的孩子们进行观察和调查时,也发现有应激过剩反应。对睡眠中的婴儿进行刺激,婴儿会发生被惊醒后的自然反应,连续反复多次后,普通婴儿渐渐适应,不再发生反应。可是,食用过被污染的鱼的女性所生的婴儿,尽管重复多次相同的刺激,还是不停地表现出反应。

  因此,对生物来说,如果不能顺利解除应激过剩反应的话,不仅在肉体上,而且精神上也会出现歇斯底里、失去控制以及各种冲动行为,甚至发生冲动性犯罪。

  被怀疑受环境荷尔蒙影响的野生生物

  荔枝螺(日本)在日本沿岸的94个地方,发现雌性荔枝螺长出了阴茎。据分析,用于防止海洋生物在船底黏附的涂料(有机锡化合物),是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

  鲤鱼(日本)在受检的38条雄性鲤鱼中,11条的精巢明显缩小。经对水质进行化验,发现了在洗涤剂等化学产品中被用作表面活性剂的壬酚。

  虹鳟(英国)雄性虹鳟的精巢缩小,出现雌性化的迹象,数量趋于减少。据分析,来自污水处理厂排放水中的用作表面活性剂的壬酚,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海鸥(美国)在美国的五大湖,出现了雄性和雌性海鸥共同育子的奇异现象。据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了DDT和某种PCBs影响的结果。

  海豹(荷兰)在荷兰的瓦登海,出现了海豹急剧减少的现象。由于受到PCBs等的影响,海豹的生殖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减弱,从而容易感染疾病。

  青蛙(美国)在明尼苏达州,发现了多足或缺足的青蛙。在美国的其他地区,也发现了许多类似现象。据分析,这极有可能是受到了驱蚊剂的影响。

  鳄鱼(美国)佛罗里达州阿波普加湖的鳄鱼孵化率下降。发育成熟的雄性鳄鱼大量出现阴茎变短、无法生育的现象。流入湖中的DDT等有机含氯农药是引发该现象的直接原因。

  图:德国———柏林的绿色和平主义者 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高举标语在总理府门前示威,牌子上写着“我的精子每天都在遭受化学污染”。背景的建筑是议会大厦

  人类的“虫虫”危机

  和过去50年相比,人类的精子数减少了两三成!由此或许可以预言,不出21世纪,人类将悄悄地从地球生物中消失。上一局我们几乎输掉地球家园,而这一局,我们是不是还要把自己也押上去?有一种未来是不可以被删除的,有一种责任是不能够推卸的。

  人类精子真的减少了吗?

  这是目前全世界新闻媒介渲染关注的大问题。为此,世界各地各政府部门、各研究组织、各种学术部门开始进行调查,结果至今未能一致,肯定和否定都有。

  较详尽的调查研究报告来自日本。帝京大学医学部泌尿科学讲师押尾茂先生的研究认为,最近年轻人的精子数量多的也不过每毫升5000万个左右。这与昭和大学等研究机构调查发表的数字相比,少了50%。特别是1998年4月发表的数据表明,40岁左右的男性每毫升精液平均约7800万个,而20岁左右的男性却少得多,只有约4600万个。

  庆应大学附属医院过去就一直要求医学部的学生提供研究用的精子。最近几年渐渐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过去,10名学生中间至少有8名合格者;可是最近达不到标准精子数每毫升2000万个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合格者达到50%以上。庆应大学名誉教授、医学部人工受精权威饭王冢理八先生说:“毫无疑问,精子明显减少。”

  可是,也有意见认为,人类精子并没有减少。北海道札幌市的研究人员曾经对254名18-36岁的成年男性进行过精子数的调查,结果为平均精子数每毫升7090万个。1998年夏天,札幌医科大学泌尿科的伊藤教授两次在札幌市对285名18-36岁的成年男性进行调查,结果为平均精子数每毫升7750万个。结论是,精子数总体上没有改变。这是否意味着男人们可以长长舒口气了呢?且慢!

  一波三折

  生理学教科书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的精子浓度(每毫升精液所含的精子总数)在平均1亿个以上,医学界常识认为,正常值应该在6000万个以上。制定这个基准的是马科拉多。但是70年代以来,对大约400名生育过孩子以后申请结扎避孕手术的男性进行精子浓度调查后得到的调查数字表明,精子浓度在1亿个以上的男性只占全体的7%,和教科书的常识相差甚远。

  真正将这一问题的讨论推向高潮的是1992年9月发表在英国一家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论文作者从发现精巢癌和男性器官先天性畸形的发病率增加着手进行了全面调查。对精子浓度减少的讨论甚为关注的调查小组人员,总结了1938-1991年发表的关于精子数量的所有研究成果,总共有61篇论文分析了对14947名男性的调查情况,涉及到:西欧、印度、尼日利亚、中国香港、泰国、巴西、利比亚、秘鲁、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结论是:“在大约50年以内,人类的精子数量减少了一半。”

  这个结论在世界上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波。原因是,担任这项调查和做出这一结论的是深受学术界信赖、享有崇高声誉的学者斯卡科贝可。所有结论都是在极其慎重的调查基础上做出的。

  事实的真相令人震惊

  在上述种种意见的基础上,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更周详更慎重的调查研究。对斯卡科贝可持怀疑态度的另一个研究小组在年龄、禁欲、采样、统计方法各方面加以改进以后,进行了更为严密慎重的调查研究。接受调查者都是生育过一个孩子的30岁的健康成年男性,限定于巴黎周围地区。总共调查了1351名。检查之前严格规定3-5天的禁欲期限。精液集中保存在巴黎的精子银行。对1351名接受调查者的精液,以完全相同的设备,由接受过同样技术训练的技师来操作检查过程。

  结论出来了:“最近20年以来,精子数量确实减少了。”调查认为,男性精浓量并没有减少,可是,精液浓度降低了。也就是说,精液里所含的精子数量减少了。按照这种倾向和速度继续下去的话,到2005年,30岁的男性,也就是1975年出生的男性的平均精子数只能达到每毫升3200万个。这个数值仅仅是1925年出生的男性的四分之一。

  不仅是精子的量急剧减少,而且精子的质也明显降低。

  精子的数量多少是能否生育的一个重要而不可缺的条件。同时,正常状态的精子数量(即形状和运动正常的精子)也是同样重要的基本条件。因为,尽管精子数量很多,可是有够正常运动、具有正常形态的精子达不到一定比例的话,还是不能保证生育能力。这就是精子的质。

  在比利时精子质量下降的调查报告得出的数据是:1小时以内活动距离达到8厘米的为正常活动精子。1977-1980年采样调查,正常活动精子比例为53.4%,形态正常的精子比例为39.6%;1990-1995年采样调查,正常活动精子比例为32.8%,形态正常的精子比例为27.8%。

  无论是精子的质还是量,情况都非常严重,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不出21世纪,人类将悄悄地从地球生物中消失的预言并非是耸人听闻的假说。

  对于男人的“虫虫危机”,仅仅了解“环境荷尔蒙化学物质污染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虽然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些相关证据认为环境荷尔蒙造成精子减少的原因,是环境荷尔蒙抑制了滤泡荷尔蒙的正常分泌(滤泡荷尔蒙起着刺激塞尔托利氏细胞制造各种物质成分,以控制精子正常输送的作用)。但是,解释不清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这种影响空间是在人一生的哪个阶段造成的呢?假设是在出生以后的成长发育期的话,那么,随着年龄的上升,这种影响也应该同样存在。可是,所有的检查结果几乎都表明,越是年轻人,精子数量和质量的平均值却越低。
 

 



 

来源:科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