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83>>本页

突破三个月“生死线” ——

肝癌晚期合并门静脉癌栓一年生存率跃至79.3%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6-7-29

  不久前,来自香港的郑先生刚度过54岁生日,这个生日来之不易:八年前,他患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被数家医院宣判“死刑”。最后关头,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樊嘉教授采用全新方法,在切除肿瘤并取尽门静脉内癌栓后,在门静脉内放置化疗泵,术后持续灌注化疗。据悉,这项探索非但帮助郑先生跨过“生死线”,更使类似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从以前的45%到53.9%之间一跃而至79.3%。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3.8万人确诊为肝癌,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40%至70%。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患者生存的“公敌”,癌细胞一旦侵犯门静脉,极易通过血液向肝内或全身播散,患者要么丧失根治性手术的可能,要么术后早期肿瘤开始复发。被确诊为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患者,若得不到适当治疗,绝大多数熬不过三个月的“生死线”。

  为了突破这条“生死线”,樊嘉教授十年前带领研究小组成员,一头钻进门静脉癌栓防治的研究中。堪称外科手术禁忌的门静脉癌栓相当险峻,手术稍有不慎,患者就会因消化道大出血、大量腹水等死亡。那些日子里,樊嘉凭借高超的手术技巧为患者完整切除肿瘤、取尽门静脉癌栓,明显改善了术后疗效。然而,意想不到的问题还是源源不断:一部分病人等不到术后出院,门静脉内重又出现癌栓。

  基础研究常会成为临床医疗突破口。研究小组从临床“转战”基础研究后发现,门静脉癌栓的形成与癌细胞侵袭与粘附能力、癌基因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相关。进一步实验又显示,抗凝剂肝素能抑制癌转移以及癌栓的形成。两年多过去了,一条综合治疗新思路渐渐清晰:先切除肿瘤并取尽门静脉内癌栓,再在门静脉内放置化疗泵,术后通过化疗泵持续灌注肝素及化疗药物。

  1998年,全新治疗策略首次应用到人体。郑先生成了“肝癌及门静脉癌栓切除+术后门静脉持续肝素冲洗+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治疗方案首个受益者。八年来,患者三年生存率从原来的25%到33.2%之间升至现在的38.9%,五年生存率从原来的11%到23.9%之间升至现在的26.8%。许多患者至今健在,晚期肝癌的三个月“生死线”被打破了。

  据悉,该项目已获2005年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方案被国内外数家医疗机构采用。樊嘉表示,下阶段研究重点将放在寻找肝癌治疗新靶点及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上。

  专家点评

  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樊嘉教授对肝癌门静脉癌栓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在相关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记者 顾泳)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