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76>>本页

武汉市卫生局要求监督部门严查艾克中医医院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6-6-24

    昨日,市卫生局主要负责人在本报《太婆临终痛悔留下两大袋药》报道上批示,要求卫生监督部门严查武汉艾克中医医院。 

    昨日上午,受市卫生局指派,市卫生监督所三名办案人员赶到艾克医院,对该院的医院证照、人员资质、职业范围进行了调查,并抽查该院的处方和超声检查资料。办案人员介绍,他们将对这些资料和现场调查的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再给予定案结论,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分局的工作人员,到艾克医院调取了部分中药饮片,送药品检验部门检测。 

    曾到艾克医院就医的青山患者王先生、新洲居民蔡师傅等读者认为,艾克医院在经营过程中涉嫌价格欺诈和经营欺诈,希望物价、工商部门能积极行动,与卫生、药监部门联手查处艾克医院存在的问题。 

    市政协委员龚皓称,乱开大处方是医德沦丧,蚀病人钱财、贻误病情、浪费资源。省人大代表叶小缅建议,政府部门应对此问题查个水落石出。艾克医院有关负责人则表示,该院将从此事中吸取教训。 

艾克医院卖给患者的药剂,部分就是在这间房加工出来的。 

记者谢东星摄

《太婆临终痛悔留下两袋药》追踪 数十患者亲属投诉“大处方”

    肿瘤作为一种日益高发的疾病,给众多家庭带来了痛苦。一直以来,在一些医药领域里,流传着“要想富,治肿瘤”的说法。黄陂长岭居民董祥生在妻子亡故后,拎着妻子没有吃完的两大袋子药反映问题,希望能揭开肿瘤治疗领域的重重黑幕,替众多肿瘤患者和家属讨个说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报《太婆临终痛悔留下两袋药》一稿22日见报后,市民反响如潮。市民张先生反映,姐姐在艾克医院吃了3服半药后,就不省人事了;患者家属郭先生称,艾克医院在卖药之余还开出昂贵的保健品,以谋取暴利……数十位肿瘤患者及家人的投诉,逐步揭开了肿瘤治疗领域存在的“大处方”问题。 

    解剖麻雀是为了看清现实,披露典型是为了惩前毖后。探究真相,还原公理,保障群众的健康利益,是媒体的责任、政府的责任。肿瘤病人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职能部门如何承担治理重任,本报将继续关注。(记者谢东星龚斌实习生王凌)

    [声音] 

    患者亲人张先生——3服半药“送走”姐姐医院态度令人心寒 

    我的姐姐去年1月去世。去世前她已患肝腹水三四年,下腹肿胀严重。 

    去年初,我看到艾克的宣传,说他们可以治好这种病。我特地于去年1月17日下午2时30分跑到武昌,想给姐姐开点药。那天,他们共开给我5服药,收了400多元。我把药拿回后,18日开始煎,19日下午吃了后,姐姐开始神志不清,人发昏,20日又吃了两服后,就不省人事了。 

    我们马上把她送到市六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后我曾写信到医院,但他们只是发了一张打印好的纸过来,上面只有几句安慰的话。我姐姐孤儿寡母,她这一走,小伢就蛮困难。之前买药的钱是我付的,我们也不求别的,艾克医院能不能考虑给点补助,给老百姓一个公道。 

    患者家属郭先生—— 中草药是否真的有效? 卖保健品是否搞创收? 

    我的父亲今年56岁,两年前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肿瘤。今年2月复发,6月19日,我们陪父亲到艾克医院看了专家号。医生号脉后说:他自己的母亲也患有和我父亲同样的肿瘤,吃了他的药就好了。当时,旁边就有一些人开始“称赞”这药的疗效和好处。 

    我们就开了一些中药,但被告知必须配合医院自己研制生产的一种保健药品辅助治疗效果才好。这种保健品很贵,又不属于医保范畴。像我父亲的情况,每月需要7-10盒,每盒180元,一个月下来我们就要承担1000多元的费用。我觉得他们就是在搞创收。 

    那些中药,是不是真能治肿瘤,我很想知道。不过这药肯定存在暴利,希望有关部门能查实一下。再就是这家医院的手续是否正规、齐全? 

    [短信] 

    武昌李业成(61*****0)—— 医院压根就不该多开药 

    中医治疗肿瘤确实存在治疗陷阱。这些医院所存在的问题,关键不是该不该退药,而是压根就不该开这么多药。院长或者医生为了利益,大笔一挥,动辄一开就是几千元的药品,本身就是增加了患者负担,更是对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从源头上进行治理,才是克制“肿瘤大处方”的办法。 

    青山王师傅(8*****82)——工商物价部门也该出面管管 

    19号在艾克医院看病,一两分钟就打发了。一开就是一个月接近2000元的药,拿回家一看也就是普通药。这里面有没有价格欺诈,有没有经营欺诈,我觉得工商、物价部门也该出面管管。 

    张先生(1388******5)—— 有良心的人在那生存不下去 

    我有朋友曾在医院里打过工,所以我了解一些这类医院的内部情况。有良心的人在这里都生存不下去,因为这些医院,医生以卖药为原则,而不是以看好病为原则。我认为你们这次的报道蛮好,蛮让人高兴,报社应就此事在社会上掀起广泛的讨论。 

    [来信] 

    医院不是周瑜病人也非黄盖 

    黄陂长岭居民程秋芳患卵巢癌到晚期,到武汉艾克中医医院看病,医院先后开出价值5000多元的70多袋药。她于5月28日去世,还剩两蛇皮袋药。丈夫伤心之余仍感气愤:老伴已是肿瘤晚期,医生为什么还是一次性开出数十包药?该院有关负责人说:“看病是愿打愿挨”,坚称不能退药(武汉晚报6月22日)。 

    医院负责人所言“愿打愿挨”,源于《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并产生了一句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医院不是周瑜,病人也不是黄盖。面对病人的质疑,医院一句“看病是愿打愿挨”,表明了对病人的冷漠态度,而随意“打”病人,则偏离了服务方向。 

    病人到医院看病是自愿来的,不是医院强迫来的,表面看是双方情愿。病人情愿选择这家医院,是出于对医院的信任。那么,医院应该从病人的情愿中受到鞭策,把病人当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处处为病人着想。有的医院则不是这样,他们为了创效益,不顾病人死活,动辄开“大处方”,让人看不起病,看不好病,这就只是医院单方情愿“打”,病人是不情愿“挨”的。 

武昌区委党校傅大彩 

    [提醒]

    读者朋友可与以下职能部门联系,维护自身权益: 

    武汉市卫生局·医院乱收费举报电话:82770450 

    武汉市卫生监督所·打击非法行医举报电话:85765458 

    武汉市物价局医疗物价投诉电话:12358 

    武汉市工商局消费者维权电话:12315 

    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投诉电话:85711111 

    给本报的短信留言或来电:13971563399,

    或发电子邮件至whwbxdx@263.net 
 

来源: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