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76>>本页

“南楼”,给中国医者树一根标杆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医护人员的故事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6-6-21

    在今天这个手机更新换代神速的年代,BP机无疑是个过时的通信工具。 

    然而,在闻名遐迩的解放军总医院的南楼,从领导、专家教授,到主治医师、护士长,一年365天都随时把BP机挂在腰间,睡觉时放在枕头边。 

    “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雨雪风霜,一有重病号和抢救,BP机一响,15分钟内必须赶到。”解放军总医院院长秦银河说。 

    护士长给病人抠大便 

    一天夜里1点多,一位气管切开的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急需会诊抢救。正在家休息的呼吸科主任俞森洋,听到BP机响后,立即下床,一路小跑赶到病房。几分钟后,多位年过花甲的老专家,也气喘吁吁地跑来参加抢救…… 

    南楼目前的住院病人,平均年龄高达84.7岁,不少危重病人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这里的医护人员,需要更多的付出和牺牲。 

    南楼临床部原总护士长赵玉香,曾负责护理一位患脑出血、卧床治疗了9年的老人。因为不能活动,肠蠕动少,大便干燥秘结,用开塞露和灌肠的方法都不能奏效,老人非常痛苦。每当这时,赵玉香就一边安慰老人,一边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给他抠大便,还不时用手轻缓地给老人揉肚子。 

    在南楼,几乎所有的护士都有过与赵玉香相同的经历。 

    国学大师的感动 

    “这里的姑娘体贴入微。”在病房,记者见到了95岁的国学大师季羡林。 

    2003年2月,季老入住南楼,这一住就是3年。先后护理过他的几十名护士,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爷子”。她们把季老的病房布置得像个“家”,屋里摆着应时的鲜花,桌子上放着布制的小猫、小狗,为了让老人写作、看书、吃饭方便,护士们还特制了一个小桌子,摆放在沙发前面……感动之下,季老专门为南楼写了一篇《白衣天使》的文章,还题写了“白衣天使行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挂在病区办公室的墙壁上。 

    博导口对口人工呼吸 

    博士生导师、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李小鹰,口对口给病人人工呼吸的故事,在南楼广为传颂—— 

    1995年10月10日下午5点多钟,一位急性心梗恢复期的病人,突然呼吸心跳骤停。接到医护人员的报告后,李小鹰急忙跑过去,立即就地进行胸外按压。她不顾病人口腔中涌出的分泌物,毫不犹豫地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组织其他同志进行抢救,赢得了时间,使病人终于清醒过来。 

    目睹了全过程的病人家属感动得紧紧拉住李小鹰的手,泣不成声。这位74岁的老人痊愈后,又幸福地生活了5年。 

    难怪,在解放军总医院医德医风问卷调查中,南楼连续5年位居榜首,病人的满意率都在99%以上。 

    护士年纪轻轻,就需要安眠药 

    打针、发药、铺床、输液、交班、接班、白班、夜班……有人统计过,在南楼工作的护士一天走的路约为10公里。而南楼十八病室的护士长卢丽华,在护理岗位上一干就近30年。 

    由于夜班过多,不少护士年纪轻轻,却需要安眠药帮助催眠。 

    “南楼的医护人员做的是最平常、最琐碎的事,但她们洒下的点点亮光,却照亮了每一位病人的心田。”解放军总医院政委文德功说。 

    一个院士的60大寿 

    老年心血管病专家王士雯院士的60岁生日,是在南楼病房前的一块草坪上过的。 

    那天,赋闲在家的老伴,知道王士雯忙,就提前订了蛋糕,和孩子一起在家等她。左等右等,直到下午5点多,她还是没有回来。于是,老伴和孩子带着蛋糕来到病房前的草坪上,捎信让她下楼。 

    刚刚抢救完病人的王士雯,匆忙洗了手从楼上跑了下来。没换衣服,没吹蜡烛,没有鲜花,没有许愿……一家人在草地上匆匆吃了点蛋糕,前后不到10分钟。 

    如此争分夺秒,难怪王士雯能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理论,实现急救医学史上的重要突破。 

    “艺高人胆大” 

    南楼的专家教授,关键时敢于拍板。他们的果敢,建立在医术高超、科学论证基础上。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年逾90岁的高龄老人,因肺部感染住到了南楼。主诊是我国老年医学的开拓者之一——专家牟善初。 

    治疗肺炎,消除炎症,就要用抗生素。可是长期使用抗生素,病人的肠胃受不了,腹泻难止,以致出现昏迷状态,生命垂危。牟善初苦苦思索,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停用抗生素。 

    这一建议有悖常理,风险谁来承担?但任由病人腹泻下去,后果会更加严重。牟善初果断拍板:停用抗生素。 

    一天、两天、三天,病人转危为安了! 

    如今,已近90岁的牟善初教授依然忙碌在临床一线。像他这样的“南楼教授”还有很多,他们承担着3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其中,老年患者综合救治、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老年呼吸衰竭抢救、长期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高龄老年人肾功能衰竭的救治与护理、老年胃肠肿瘤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等成果,已辐射到全国医疗界。 

    宗师从不“折腰” 

    一代宗师姜泗长,是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奠基人。他技艺精湛,医德更高。他躬身医坛55载,救治了无数疑难危重病人,不少人他送来礼金,可他从未在金钱面前“折腰”。 

    一位美籍华人的儿子患了鼻癌,癌细胞已经转移。他心急如焚,带着儿子从美国到东南亚再到香港,辗转几万里求医,都没能治好。最后,他抱着一线希望来到解放军总医院南楼。 

    姜泗长精心治疗,手到病除。这位美籍华人感激万分,执意要送他一大笔钱。实在没办法,他只好说:“你实在想感谢,就帮我订两份美国的耳鼻喉科杂志吧!” 

    让我当“药托”,不干! 

    著名艺术家白杨曾说过:“南楼人思想纯洁得就像湛蓝的天空。” 

    时下,一些药商也盯上了南楼的专家、教授,企图通过他们的名望来装点门面,从中牟取暴利。2005年,一个药品开发公司的业务员,利用关系找到内分泌科主任田惠,邀请她参与一个“能治多项疑难杂症”、带有虚假广告性质的新药推介,声言只要过个目、签个名,就能得到一笔丰厚报酬。 

    “我对这种药一无所知,再说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你们所说的那种能医治百病的药,让我当‘药托’,不干!”田惠断然拒绝。 (胥金章 石国本 丁殿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