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花得的骨肉瘤多发于青少年,且恶性程度很高
■随着科技发展,该病的5年生存率已提升到50%多
这个“六一”节,整个杭城都在牵挂一个13岁的重庆女孩王春花。百元、千元、万元的捐款从四面八方送到了王春花手中,善良的人们希望能保住小姑娘那条患了骨肉瘤、可能要截肢的右腿。
在新闻稿中,我们的记者写道:王春花最初的病症是腿部剧烈疼痛。“我儿子有时候也说小腿骨头痛,要不要紧?”;“青少年时期不是有种生长痛吗?和骨肉瘤的痛法怎么区别?”;“骨肉瘤究竟是种什么病?”……与此同时,杭州日报热线也不断接到读者的咨询电话。
昨天,带着读者的疑问,记者专程找到了浙医二院骨科教授、骨肿瘤专家杨迪生。
最常见症状 大腿膝关节上下疼痛
“在我们病区,现在就住着十多个患骨肉瘤的病人。”杨迪生教授说。这种病的发病率不算高,但近年来可能因为环境污染等问题,发病率略有上升。
骨肉瘤是一种原发性骨组织的恶性肿瘤,即通常所说的骨癌中的一种,它的恶性程度很高,病程短,进展快。“说这种病‘凶猛’还有一个原因,是癌细胞很容易转移,通常会转移到患者的肺部、脑部甚至皮肤。”杨迪生教授从事骨肿瘤研究近20年,他说,到医院确诊为骨肉瘤的病人当中,80%以上身上的癌细胞已经转移。
不幸的是,这种恶性肿瘤好发于年轻的生命,一般14至20岁的青少年发病最多,大约60%发生在25岁以下。骨肉瘤一般多发于四肢长骨,其中股骨下段最常见,肿瘤通常在早期以无痛性肿块面目出现,不影响肢体活动,容易被人忽略,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最常见的疼痛部位在大腿膝关节上下。
和其他肿瘤一样,骨肉瘤的致病原因医学界至今仍在寻找中,所以早发现早诊断,对治疗骨肉瘤很重要。杨教授建议家长,如果孩子经常抱怨腿部疼痛,又找不出原因,千万不可麻痹大意,最好去医院做个X光检查。
最长生存者 17年来结婚生子过得很好
杨教授说,以前患骨肉瘤的病人肯定是要截肢的,且即使截了肢,5年生存率也只有10%。现在科技发展,不一定都要截肢了,且5年生存率也提升到50%多。
浙医二院是省内擅长治疗骨肉瘤的医院,已经有20年的治疗经验,有专门的研究小组,对骨肉瘤的治疗非常规范。像王春花这样的情况,治疗大约需要5—6个月,先做两个疗程化疗,使局部肿瘤缩小,并控制肿瘤扩散。随后进行保肢手术,再做化疗,中途可回去休养。所谓保肢,通俗地说就是通过手术把有癌细胞的骨关节部分切除,再用人工关节等替代材料重建这部分组织。“因为治疗时间长,且人工关节也比较贵,治疗费用一般要15-20万元。”
杨教授记得,曾经接诊过一个建德的男孩子,读高中时发现胫骨上长了骨肉瘤,经过治疗,至今已生存了17年,结婚生子,日子过得很幸福。还有一个温州女孩,得病时只有16岁,经过治疗恢复得很好,现在已经是一家工厂的厂长了。
能否效仿国外 成立骨肿瘤治疗中心
虽然现在患了骨肉瘤也不一定要截肢,但究竟是截还是保,还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杨教授说,临床碰到一些患者,尤其是农村人,可能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截肢了就成为一个废人,宁愿放弃治疗,坚决不同意截肢。杨教授说,这些病人非常可惜,其实现在医疗器械发展很快,截肢后装一个假肢,对日后的生活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保命第一,保肢第二,这个观念一定要明确。”
长期的临床治疗,让杨教授有一个想法:国外骨肉瘤的病人90%以上可以保肢,除了早治疗早诊断的观念渗入人心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有专门的治疗机构。比如,在美国就有专门的骨肿瘤治疗中心,国家规定确诊为骨肿瘤的患者必须送到该中心治疗,这就大大提高了该病的治疗效果。
杨教授设想,我们能否也能效仿国外,设立一个专门的骨肿瘤治疗中心,为更多骨肿瘤患者服务。(作者:记者葛婷婷通讯员余宁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