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67>>本页

兰州日报:仅有爱心不够 大病要靠医疗制度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6-4-24

    连日来,随着一笔笔捐款送到甘肃省肿瘤医院王婷母亲陈金玉的床前,一位14岁少女为救母亲而使整个金城演绎出了一个个爱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在这沉甸甸的故事里,每一个人的表现都显示出兰州人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事件——挽救一个母亲的生命 

  4月3日,媒体刊发的《少女为救母亲向市委书记求援》的消息,吸引了兰州人的目光。 

  “一位14岁的小姑娘,因家庭困难无力医治身患绝症的母亲而给市委书记写信求援,其孝心和勇气令人感动。” 

  “一位地方政要、市委书记,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心愿,挽救一个孩子母亲的生命,他亲笔批示让有关部门给予‘援助’,其行为令人可亲、可敬。”一时间,兰州街头巷尾的市民手拿晚报,一边谈论着这个动人的故事,一边加入到这个爱心行动的行列中。兰州市慈善总会会长王恩渭在接到批示后,立即决定启动救助资金3000元,“让婷婷的母亲先住院要紧。” 

  当日傍晚,在外陪同上级领导视察、忙碌了一天的七里河区委书记马天民刚刚回到办公室,桌上晚报的头条消息引起了他的关注。他和代区长郭平立即召集有关部门商议:“全力帮助这个让人爱怜的孩子。”当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金安众及区民政局、妇联有关负责人将慰问品和1万元的救命钱送到医院时,躺在病床上的陈金玉嘴里仍在吐血,身体十分虚弱,但她却抑制不住感激之情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都这么关心我一个普通百姓,这恩情我们全家永远铭记!” 

  此后的每一天,一场“爱心救助母亲”的接力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目前,来自各方的捐款达到了7万余元。 

  面对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婷婷欣慰地笑了,又哭了,孩子无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就写了封感谢信,通过晚报向所有帮助过他们一家的人道声“谢谢”,她说是大家的爱重塑了一个生命,常言道:“大恩不言谢”,但她仍要向所有帮助过她及妈妈的人说一声“谢谢”。而正在接受化疗的陈金玉说:“是大家的爱支撑着我要坚持活下去。”同时,她表示,一定要让女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此铭记大家给予他们全家的这份珍贵情意! 

  尾声——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几天来,我们随着一批批捐助者来到婷婷母亲陈金玉病房的时候,发现当陈金玉一次次在接受捐助的时候,紧挨着陈金玉病床的患者美玲神情黯然,她头发已全部掉光,两只美丽的大眼睛充满了渴望。看到我们在注意她,她微微地笑了一下说:“其实,我在做第一次乳腺癌切除手术时也曾得到过媒体的帮助,一些好心人也为我捐过款。但因后续治疗费用跟不上,我的病现在已经恶化了,医生说我只能活三四个月了。”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接着说:“我得到过大家的爱心捐助,这些天也看到了大家给予陈金玉的关爱,我很感动。但是我深知,对于我们这样患大病的人来说,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希望政府能尽快建立起有关大病的救助制度,让我们这些人能在发病初期就能得到治疗,使病情有所控制。别因为没钱看病,而使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更加严重。” 

  随着报道的连续,人们不仅将目光投向婷婷的母亲,而是更理性地考虑到了更多的像陈金玉一样的患了大病而无钱医治的人。 

  “今天王婷的母亲得救了,这显示了我们这个社会互助有爱的良好风尚,但是如果患重病者都去给市委书记写信,靠社会捐助来医病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我想借助贵报呼吁尽快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一位公务员向本报打电话表述了自己的意见。 

  4月6日,我们将这些建议和呼声整理成文,并以题为“百姓呼唤建立城镇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消息发了出去,报纸一出街,这一问题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个个电话、一条条建议直指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大病救助制度。” 

  总之,由王婷为救母亲给市委书记写信求援的系列报道,不仅仅停留在“感动大家”的层面上,同时也拉响了我们这座城市大病救助的警报,从而使大家更加关注公共生活中的制度建设。



 

来源:中国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