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57>>本页

麻省理工学院发明新方法揭示辐射如何损害人体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6-3-3

    据Medicalnewstoday网站2006年3月1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目前已经设计出了一种新方法,用来检测辐射是如何损害人体的正常细胞的。这一新方法的应用大大减少了癌症患者放疗而产生的副作用,并且推动了辐射暴露的治疗方法的发展。

    目前,有大约50%的癌症患者接受放疗来治疗疾病,有的单独进行放射治疗,也有的配合其他类型的治疗手段。射线可能对杀死癌细胞十分有效,但同时也杀死了癌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例如,在对胃肠道进行放射治疗时,射线对这一区域正常细胞的损伤会引起长达数天甚至数周的呕吐和腹泻。

    麻省理工学院原子能科学及工程学系的副教授杰弗里-科戴勒说,辐射产生的长期影响并不像短期影响那样是可逆的,特别是在治疗后的半年至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后产生的副作用尤其如此。而且这种副作用是无法预知的。这种损伤类似于伤疤组织的形成,损伤会对胃肠道内的组织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科戴勒说:“我们使用了一种工具对血管进行选择性的照射,来研究在短期和长期过程中,辐射是如何损害正常组织的。这也是我们首次进行类似的研究。对于这一类型的研究,传统外部辐射的技术显得不够精确。我们有选择性的向组成全身微血管的所有细胞发射一定剂量的射线。”

    科戴勒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同事们使用的这一方法包括,将硼加入要注射到实验用小白鼠静脉的药物中,然后使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专用反应堆对小白鼠进行全身中子辐射。在血液中的单个硼原子捕获到中子后变得不稳定,立即一分为二,并释放出两种类型的短程射线(一种阿尔法粒子束,另一种锂离子束)。硼由一种被称为脂质体的纳米微粒诱捕并停留在血液中,脂质体只有十亿分之一米大小。但这些粒子要从血液转移到正常组织仍显得太大,所以血液中来自硼-中子反应产生的短程射线只能到达血管壁,并不能损害血管外的正常组织。通过有选择地对血管进行辐射,就有可能观察到组织结构和功能何处开始受损,这一信息可带来更有效并且损伤更小的治疗方法。

    科戴勒教授认为,这一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组织。这种方法也会对辐射防护药物的研制和治疗带来启示。在美国,2006年大约有24000例新增前列腺癌患者。通过对癌细胞一定剂量的辐射,20%到40%的患者可以显示出受辐射损伤的后遗症。使用这一方法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使我们了解到某些要经过数年才出现的损伤症状及其变化。[作者:雅龙]

    英文原文链接参见: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medicalnews.php?newsid=3858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