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55>>本页

近八成女性术后无性生活 乳腺癌患者割乳的烦恼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6-2-22

  39岁的林眉(应患者要求用化名)刚升任公司副总经理,却在体检时被查出乳腺癌。在医生建议和家人的劝说下,她接受割乳手术。术后,“女强人”整个人都变了样。

  辞去公司职务后,林眉整天将自己关在家里,不愿意和人沟通。 

  出门,必定要垫上厚胸垫,戴上太阳镜。

  家人感到林眉的术后反应越来越糟糕,痛苦也似乎比手术前更为强烈。

  “这样的患者的确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正处于‘黄金时期’的中青年妇女,心理压力更大。”乳腺专家表示,乳腺癌患者不但具有一般恶性肿瘤的心理负担,而且因为病灶在重要的性征———乳房,其造成的巨大心理冲击有甚癌症本身。

  为什么她们会有这么大的压力?因为丧失自信,怕受歧视。

  恐惧→怀疑→沮丧

  傅素芬医师指出,目前临床上早期和低龄乳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就诊时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和心理准备,同时,由于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期和家庭的核心地位,她们在临床初步诊断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否认和恐慌,同时也抱有侥幸的心理。

  经过穿刺和活检等手段在病理上得到确诊后,她们会出现强烈的心理反应,专家称之为“心理休克期”。具体的心理过程可分为休克—恐惧期、否认—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

  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好强的患者会坐卧不安,心事重重。她们总担心治疗会不彻底,会复发或转移;总感觉身边有人在说自己坏话,总感觉家人会因为她而羞耻;总感觉自己失去女性魅力,怕丈夫会嫌弃自己……沉重的心理负担会让她们觉得喘不过气,严重者甚至丧失信心,放弃治疗。

  “必要时,家属和医生都可对患者采取反面病例教育和夸大病情的做法,共同监督患者进行治疗。”

  术后一年半八成没有性生活

  而在所有的心理问题中,最严重的,是性障碍。

  傅素芬强调,当乳房受伤害后,性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对术后一年至一年半患者的调查显示,79%的患者术后未有过性生活。

  原因是,很多患者和配偶对乳腺癌缺乏了解或存在错误认识:如,以为性生活的刺激会引起癌症的复发和转移,同时,乳房的缺失也对配偶的心理造成影响。

  “年龄越小、知识水平越高,对形体改变越重视,造成性功能障碍的比率越高。”专家分析,这是由于年轻、学历高患者的自我价值感较高,特别注意形体美,形象受损时更易引起心理失衡,对配偶的反应过分敏感,人为造成术后严重的心理反应,这种患者多为职业女性和白领阶层。

  心理干预提高免疫力

  “乳房被割除后,适当的心理干预很重要。”傅素芬认为,患者的家人要多对患者进行鼓励,并要多进行心理的沟通。

  大量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同样,在治疗过程中,如果以心理干预作为一种临床常规治疗手段,也将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癌症的发展。

  “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让患者对乳腺疾病有认真清醒的认识;其次,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排除患者的疑虑;再次,通过旅游、娱乐等手段,让她们重新回归社会;在身体条件的允许下,也可以让她们继续工作,重新塑造自我形象。”

  哪些乳腺癌患者适合保乳

  “消除乳腺癌患者因乳房切除而导致的心理疾病,最有实效的方法是保住乳房。”省肿瘤医院的乳腺外科专家杨红健副主任医师说。

  原来,并非所有的乳腺癌都必须接受割乳手术,保乳手术同样有效。尤其是对于初期的患者来说,效果并不比乳腺切除术差。与乳腺切除术相比,选择保留乳房疗法的女性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术后生活质量更高。据了解,这种治疗方法在国外十分普遍,在美国的比例已经超过50%。

  既然保乳加放疗并不影响生存率,又能获得较好的外观效果,为什么还有很多乳腺癌患者牺牲乳房呢?主要原因在于对肿瘤复发的恐惧。虽然保留乳房疗法的局部复发率比全乳切除术稍高,但省肿瘤医院开展保乳治疗至今未见局部复发病例。

  对于保乳手术的对象,医学上也有着严格规定。患者年龄在30岁至65岁,患有胶原性疾病者不适合,我国女性乳房小于等于3厘米以及3至5厘米的肿瘤经术前化疗肿瘤缩小后可行保乳治疗。(记者 娄麒)
 

 

来源: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