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51>>本页

传统中药到底怎样发展成现代中药?

(一)(二)(三)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6-1-26

    (一)

    中医药科学不科学?眼下的口服液、胶囊、片剂等中成药还算不算中药?这些话题成了上个月在北京召开的“现代中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讨论的热点。那么,传统中药怎样发展?现代中药如何界定? 

    现代与传统的区别 

  现代化的中药会变成什么样?它会和西药一样有标准的定量吗?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郑守曾。 

  郑守曾告诉笔者:“一般而言,传统的中药是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润躁、配伍反畏等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于临床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当中药和现代化技术结合起来制成方便服用的中成药等称为现代中药。” 

  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则告诉笔者:“现代中药,严格地说是没有定义的。让中药走向现代化这个过程就是它的全部。”房书亭还补充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大维信作为现代中药发展的始作俑者,召开中药现代化发展研讨会、采访了众多专家和学者。而对于现代中药的发展,也是众说纷纭,无一定论。” 

  对此,笔者连线了北大维信老总段震文,他认为:“现代中药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化手段制出有一定标准的药物。其中要走的路线就是中药现代化,不过,中药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要将传统中医文化和现代社会观念结合起来进行不断探索的过程。其中看得见的成果就是研发出有一定固定疗效的中成药成品。” 

  对中药为什么带问号 

  有趣的是,笔者在查阅资料时,看到著名文人胡适曾经提过对中医药的见解:“中医药能治好病,但不知道是什么病,因而中医药是不科学的。” 

  笔者在北京中医医院就这个问题咨询了著名的老中医张医生。张医生称:“中医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全身进行调理,讲究的是提高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举个例子吧。如果有个癌症患者,西医的疗法是用药物杀死癌细胞。但是,很多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将其他有用的细胞杀死了。如果用中药来治疗癌症,虽然癌细胞没有减少。但是吃了中药后可以下地劳动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精神也愉悦了,这就是中药的作用。难道你不称这个是疗效?这显然是有疗效的,既然是有疗效那便是科学的。” 

  段震文说道:“很多人对传统中药的作用带着问号,因为,传统中药靠的就是中医的经验,没有什么定性的标准让大家一目了然。现代中药就是要解决传统中药的问题。中医药自己要发展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科学,这也是发展现代中药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中药是好的,有用的,但是却不认识、不理解它。发展现代中药,就是要将现代中药发展成既能治好病,又能用通俗语言说清楚疗效的药物。也就是要消除迷惑,将传统的带问号的中药变成现代的带感叹号的中药。” 

  房书亭也指出:“中药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单是一个剂型的改进,也不单是研制出一两种新药。它应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中药的资源管理,到中药种植、加工、炮制、制药设备、工艺、创新药物等,全过程的全方位的一个现代化。中药不同于化学药,不同于生物药,也不同于外国人在中医药研讨会上所说的‘中医药’。中药现代化应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互为支撑的现代化。唯有如此,我们国家的传统中药才能变成真正让世人惊叹的现代中药。” 

  现代中药要符合现代观念 

  当笔者问及发展现代中药需要克服的困难时,郑守曾说:“现代中药是传统中药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现实需要做出功能上的适应。让传统中医药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中药。因而,用传统的方法去研究,就不是现代中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如果中国的现代中药拿到国外去人家不能肯定,国外不能仿效或者重复,那也不是现代中药;要适应人们对现代社会价值的理解,现代中药的价格、安全性、剂型都要符合现代社会的理解。现代中药从形式上看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中成药。” 

  段震文根据自己的产品发展经验说:“北大维信研制的血脂康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中药案例。北大维信从红曲里面开发出了血脂康。它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形成一个新的意义上的中药,是来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是现代意义上的中药;而且,它还同国际接轨,走向了世界。同时血脂康也关注了健康和医疗上的关键问题,现在高血脂是一个引起很多疾病的原因,所以它有广泛的使用价值,是大家接受得比较好的药品。” 

    对此,房书亭指出:“血脂康经过了长期的临床试验,已经具备了现代中药的所有条件:有效成分明确,疗效显著、稳定;具有安全性,原料全部来自天然,没有任何化学合成成分;而且还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而这一点是中药最难做到的。虽然难,但是如果要发展现代中药,这也是一定要迈过去的坎。” 

    (二)

  社会需求推动中药发展 

  今年是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中药现代化”战略的第十个年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说:“人民有需求,市场有需求,这是中药现代化的催化剂。发展现代中药的最终目的也是要造福人类健康。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节奏、环境的变化和身心疾病的增加、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保健的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崇尚利用天然药物的趋势逐步形成,中药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寻求发展。”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普通老百姓关心的不是某个医疗体系是否科学,而是某种疗法、药物是否有效,是否有毒副作用。一位正在买感冒冲剂的市民就说:“如果不是特别急的病,一般都愿意用中成药,因为中药的副作用还是小一些。而且,今天我还会给我爸爸买一些降血压的中药,中药对老年人的调理比西药要好得多。” 

  中医药学支撑中药发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郑守曾校长告诉笔者,“中药现代化是和中医现代化相辅相成的。中医发展了,中药也就发展得更快。中医内科的优势在于对心、脑、肺、肾及糖尿病、肿瘤等病症的治疗。在非药物治疗方面除了推拿治疗的外科、骨伤科等,还包括慢性病和内分泌疾病等病因复杂或原因不明的病。中医药学长于治疗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的综合病变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病毒性疾病,以及原因不明的病症。此外,中医药在治疗身心疾病以及男性病、妇科病方面也有较大优势。” 

  郑守曾还介绍道:“中医学优势的病种也并非一切均优,而是有条件的。如糖尿病治疗,中药降糖并不占优势,但对并发症有很好的疗效;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能明显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而治疗肿瘤则是从整体提高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与机能恢复能力上进行调理,以减少病痛,延长存活期,减少毒副作用。而且,一些被西医药学判定的‘不治之症’,一些经西医化验、透视、拍片无法诊断的疾病,如头晕目眩、疲倦无力、心悸、失眠、健忘、无名发热等,采用中医治疗往往能有满意的效果。” 

  北京中医医院张医生也说:“随着中医的发展,中药也逐渐进入了急救领域。比如救心丹就经常在心脏病人手术中表现出色。中药也在不断改进,人们经常用的麝香膏药、妇科洗剂、补肾壮阳药、儿科药、小儿清热解毒等药品,以中药为最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病症比较轻的如感冒,在没有严重的发烧迹象时,感冒冲剂之类的中成药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等疑难杂症时也有显著作用。中药在减少机会性感染调节免疫系统,提高病人生活品质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在坦桑尼亚,中国中医研究院派遣的医疗队用中医药传统疗法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取得了很好疗效。 

  发展现代中药阻力重重 

  虽然发展现代中药的脚步加快,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的路上阻力重重。被称为“现代中药典范”的血脂康,从食品补充剂到药品所走过的路程就是一例。李连达院士指出:“中药走向国外是指中药以处方药的身份走出去,而不是以保健品的身份出去;是要真正进入对方的主流医疗体系,让病人一来就首选中药,而不是西医治不好了,才想到用中药。中医药学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扩大中医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如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药,就要一步一步地探索和推进中药现代化这一重大工程。”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不少人对现代中药持理解的态度,但是也有不少人提出了疑问。北京医科大学黄教授就质疑道:“利用现代科技来研究传统中药,现代中药还是不是中药,标准化、规模化之后,现代中药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中医学理论?据我行医的实践看,中药就是要根据病人的个性差异、病情的轻重,并综合个人素质来下药。而且很多病人看中医就是想开中草药。”笔者在医院随机采访的病人也都说:“看中医就是要医生开出适合自己病症的处方药自己煎熬,很少买什么中成药。” 

  对此,北大维信段震文认为:“现代中药的发展是有所得,有所失。中医药学理论强调个体的差异性,就是一个人一个样,其实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标准化。而且,规模化、标准化的大批量工业生产中,很多技术问题都还没法解决。但老百姓有诉求,社会有需求,这恐怕就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立足点。” 

    (三)

    统一认识为首要 

  传统中药要发展成现代中药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发展,怎样突破制约瓶颈?专家们一致认为,统一各界的认识是发展现代中药的首要问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认为,“现代中药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统一认识。目前,不仅老百姓对现代中药持怀疑态度,就是业界的认识也还不统一,研制一种新药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学术研究上存在着不少相异的声音,认识也很难统一,现代中药的发展则不会有统一标准,按照自己的标准搞中药就不可避免。” 

  北大维信段震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发展现代中药应遵从‘八化’,即理论通俗化、药材标准化、成分明确化、质控数字化、剂型方便化、工艺自动化、临床规范化、市场国际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理论通俗化,只有理论通俗化,大家才能按照这个通俗的理论来发展,才有可能统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郑守曾校长也称:“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炮制的,理论是建立中医药大厦的基石。然而用现代科学术语来阐释《黄帝内经》等古典中医理论,有很多是解释不清的,甚至歪曲了经典医学的内涵。由于中医理论的模糊性,导致药物作用机理不清,难以进行标准化、可重复性生产;没有可控标准,便无法进入产业化、现代化生产。中药传统剂型以汤剂和丸、散、膏、丹为主,给人以‘粗、大、黑’的印象。” 

  稳定质量有利发展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很多患者认为中药的副作用比较小,也有不少人认为中药的药效不明显,质量也不稳定。在中医院就诊的一位患者就有这样的苦衷:“现在也不敢过多地依赖中药,因为有的中草药都施了化肥等农药。” 

  而房书亭也认为,“稳定中药质量、完善中药标准是促进中药现代化非常重要的一环。据我所知,现在中药材品种混淆,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就是同一种药材主要成分的含量有时能相差数倍甚至数十倍,其药效和质量标准难以进行比较研究。另外,对于中药材采收、加工和储存等方面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药炮制技术上存在着各地各法、一药数法等问题,急需在科研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依目前的科研水平还难以阐明,因此,建立怎样的从中药原料到成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将直接影响到中药制成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需要政策支持发展 

  也许是因为管理着国内最大中医药企业的缘故,北大维信的老总在发展现代中药道路上最大的感慨就是:“发展现代中药需要政策的支持。目前,中药复方的管理完全依靠西方。量化、标准化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完全套用西方药物发展要求。” 

  “国家要鼓励创新,就应该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比如:我们研制了一种新药,其中金丝桃素为中药成分,含量稀少、分离纯化困难,世界上只有西格玛公司有标准品,纯度还不太符合要求。但是,国家却要求配备10克产品作为备案。我要购买10克的备案品就需要125万美元,那我还研制新药干什么?这就很难鼓励企业创新。” 

  值得欣喜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房书亭称,政府正在逐步地改变对中药企业的管理。国务院发改委2002年11月提出了中药发展的纲要,并绘制了现代中药发展的基本蓝图。争取在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复方研究上有所突破,10年之内争取出3个左右的新药等。 

  中药起源于我国,但是,中药现代化进程却比较缓慢。据悉,国内很多生产现代中药的企业规模小,创新力度不大。每年用于新药开发的总费用只有10多亿元,甚至远少于国外一种新药研发的费用;整个医药行业全年的销售收入,甚至抵不上欧美一家大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事实上,在现代化中药的生产方面,日本已经遥遥领先。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医药界逐步建立起拥有现代技术设备的汉方药生产企业20多家,先后推出中药袋泡剂、浓缩丸和颗粒剂,仅销往欧洲的单味中药制剂即达200余种,所生产的牛黄清心丸、正露丸、红花油以及在我国传统的“六神丸”基础上改良制成的速效救心丸等,以其技术含量高和临床效果好,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高达数亿美元。 

  段震文说道:“要发展现代中药,将企业做大做强非常重要。而且要在规模化、现代化上提高竞争力。” (实习生 严锋林)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