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45>>本页

治乳腺癌药何以诱发子宫内膜癌

——北京大学研究人员阐明三氧苯胺致子宫内膜癌分子机理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5-12-16

  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抗癌药物之一,三氧苯胺(他莫西芬)虽然能够有效防治乳腺癌,但同时又能诱发子宫内膜癌,个中原委一直困扰着学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尚永丰教授的课题组,通过对雌激素和三氧苯胺诱发子宫内膜癌分子机理的研究,初步解答了这一长期备受公众和科学界关注的问题。12月1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以长篇论文形式刊载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作为乳腺癌主要治疗药物而被广泛使用的三氧苯胺,虽然在乳腺组织中显示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活性,但在子宫内膜中却表现出雌激素模拟作用。据统计,服用三氧苯胺治疗乳腺癌的妇女,其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为正常妇女的2~3倍。1996年三氧苯胺被WHO正式列为致癌物。

  尚永丰教授课题组通过研究证明,三氧苯胺不仅影响雌激素相关靶基因的表达,而且调控一系列独特的基因表达,进而发现PAX2基因在介导雌激素和三氧苯胺刺激的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癌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外,他们还发现PAX2只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被雌激素和三氧苯胺激活表达,而在正常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则不能被雌激素和三氧苯胺激活,这种差异是由于与癌症相关的PAX2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造成的。这一成果不仅深入揭示了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分子机理,还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药物靶点。 (记者罗刚通讯员周勇)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