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4日至5日,首届中国放射性药物学术与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核医学领域的专家代表约7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对“以服务国家为目标、建设产学研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推动放射性药物发展和产业化”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随着我国核科学事业发展,我国核医学/放射性药物如何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问题。加快新的放射性药物研制和生产,加强市场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已成为大家共同的心声。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同位素管理办公室的支持下,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会发起并联合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及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了这次研讨会。会议内容涉及放射性药物、显像仪器、CGMP、药品申报、人才培养、政府资助等多个方面。
会上,国家原子能机构同位素管理办公室的官员介绍了我国核技术以及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应用的情况。他说,放射性药物是同位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对同位素应用技术非常重视,在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同位素应用技术于90年代步入产业化进程,目前产业规模超过160亿元(不含离子束加工的200亿元),总体科技水平已接近当今国际水平,某些技术如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9Mev加速器工业CT系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中集装箱检测系统已出口(签合同)103台,世界市场占有量超过50%。
我国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应用的基础能力显著加强。我国在役运行的和新建的研究型核反应堆都兼顾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围绕核反应堆和加速器等大型核设施建立了北京、四川和上海三大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制品科研生产基地。依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组建了国家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放射性药物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多条放射性同位素提取生产线和两条年产5000条钼—锝发生器生产线,其中的凝胶型钼—锝发生器技术被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为示范性项目,该技术已向埃及转让。专用设施面积约4万平方米。除上述三大基地外,全国还有20所大学、40家科研单位、230家企业具备研究开发能力,应用单位约6000余家,工业人员约5万人。行业年产值近4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18%。行业推行了ISO—9000和GMP认证制度。秦山已并网发电的两座72万千瓦重水堆核电站具备生产钴60放射源能力。同位素生产专用堆已批准立项。
我国同位素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我国能生产大部分反应堆和加速器生产的同位素,常规供应同位素及其制品近千种,自给能力超过80%,少量产品可以出口。产品种类包括各类放射源、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标准物质和放射性体内体外药物等。
核医学是核技术应用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我国大中城市医院已普遍建立了核医学科800家,国内拥有核磁共振成像仪500多台,用于肿瘤切除的γ刀50台,全国医院配有放射性免疫分析仪2000多台。我国目前已经建设了40多个PET中心,有约60台(含在建)PET和PET/CT、100多台复合线路SPECT。从数量上讲,我国的PET和PET/CT占全球的5%,而混合型的PET(SPECT/CT、PET/CT)占全球的10%;从设备的先进程度上讲,已经能够紧跟国际新设备的更新速度。但与之配套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发展落后于发展国家。为了及时供应临床使用的短半衰期放射性体内药品,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已在大中城市建立了十几座即时标记放射性药物配送中心。中国药典收藏了17种放射性药品标准,包含7种放射性核素。(古新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