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70%儿童肿瘤可临床治愈
专家简介:张广超
市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导。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现代儿科学》和《儿童肿瘤杂志》编委。从事小儿外科、儿童肿瘤的临床治疗和研究37年,擅长对儿童癌症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图为张广超为患儿进行术后检查。
摄影记者姚文生
儿童也会得癌症?!
人们印象中,癌症总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儿童应与它相去甚远。而统计表明,我国0至14岁儿童中,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0.4/10万,较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25%,且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现已仅次于意外伤害,成为儿童第二位死因。但生活中很多人对儿童肿瘤还很陌生,防治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人们对于儿童这一特殊人群的癌症发病关注甚少,也知之甚少,其中不乏某些医生。”今天是本市儿童肿瘤防治宣传周的第一天,市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主任张广超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痛心地说:“门诊中有约70%至80%的癌症患儿初诊时就已为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其中有些是家长忽视造成,还有些是非专业医生误诊所致。因此,让更多人掌握有关儿童癌症的科学防治知识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儿童癌症的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儿童癌症发病,降低患儿死亡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儿童癌症异于成人 对放化疗敏感疗效更好
“儿童肿瘤多来源于中胚层或间叶组织细胞,由不成熟胚胎组织发展而来,不同于成人肿瘤多源于上皮细胞,因而以肉瘤居多,且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儿童肿瘤好发于造血系统、中枢和交感神经系统、软组织、骨和肾脏,良性多于恶性。良性肿瘤发病前五位依次为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甲状腺瘤和乳头状瘤。恶性肿瘤以白血病、脑肿瘤、恶性淋巴瘤和各种恶性实体瘤高发。”张广超介绍说,常见恶性实体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横纹肌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和骨肉瘤等。因为儿童恶性肿瘤对放、化疗敏感,因而疗效明显好于成人,总体临床治愈率(5年生存)达70%,高出成人20多个百分点。有些儿童癌症如能在发病早期接受合理的规范化综合治疗,疗效将非常理想,如早期肾母细胞瘤的临床治愈率可达90%。所以,对儿童肿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但由于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往往不能正确表达患病感受,给儿童肿瘤的早发现带来困难,这就要求父母多关注孩子体征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诊。但生活中不少家长因相关知识的缺乏,延误了患儿治疗,导致悲惨结局。病房里现就住着这样一位可怜的孩子。”张广超惋惜地说。
3岁幼儿肾癌晚期 警惕低烧贫血厌食出血
在儿童肿瘤科病房,记者见到了张广超提及的这位来自河北省邯郸市的3岁患儿马涛。因长期化疗作用,瘦小的他,头发稀疏寥寥。“孩子患的什么病,是刚做完手术吗?”“哎,别提了……”面对记者,面容憔悴的马涛母亲含泪说道:“我和他爸为了生意,天天忙,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半个月前,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然后就尿血,我们赶紧带他到当地医院检查。结果被告知他肾部长了一个皮球大小的瘤子,必须马上手术。后来,我们经人介绍来到这儿,一查左肾上的瘤子直径足有12厘米,是晚期癌症,癌细胞已侵袭膀胱,并转移到肺,没法手术了,只能保守治疗延长生命。其实,我们早就发现孩子肚子有些鼓,当时觉得小孩儿‘将军肚’挺正常,根本没往肿瘤上想。这可把孩子毁了……”
“马涛现为四期肾母细胞瘤,已发生转移,时间不多了。”张广超小声对记者说,实际上马涛发病前除腹部肿胀外,还应有低烧、腹痛等其他症状,只是父母没上心,把孩子耽误了。要是早治,绝不会是现在这样。其实,很多肿瘤早期都有征兆,只要父母细心就能及早捕捉。他认为家长要高度警惕孩子以下异常:1、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特别是经抗病毒或抗菌素治疗无效;2、非营养不良或寄生虫所致的渐重性贫血,面色苍白和消瘦;3、不明原因出血,如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4、头痛、腹痛、关节痛等较长期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5、头痛、呕吐、走路不稳、面神经麻痹、抽搐等神经症状;6、颈、腋下、腹股沟、腹部、后腰等出现可触及的肿块;7、斜视、眼球外突等视力障碍;8、肝、脾肿大;9、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过高、过低或伴有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儿童患癌一大诱因 父母接触有毒物质
“早发现不如早预防。但目前癌症确切病因仍是国际医学界有待攻克的难题。”但张广超同时指出,这并不等于我们对癌症没有一点主动预防的能力。大量临床调查发现,儿童肿瘤的发病除自身体质因素外,还与其父母所从事的职业有关。据调查,白血病患儿的父亲多为司机、自动化机械师、药剂师及油漆、橡胶、塑料加工业者。神经系统肿瘤患儿的父亲多从事印刷、油漆、电器、冶炼等工作,患儿母亲多接触化学物质。横纹肌瘤患儿的父亲多为石油加工作业者。肝肿瘤患儿的母亲在妊娠期多接触石油制品、染料、焊接气溶胶、熔炉气溶胶等。
可见,从事上述职业的父母应做好职业防护。此外,孕妇和幼儿还要尽量避免接触电离辐射、重金属和装修材料中的苯、甲醛、氡等有毒气体;减少病毒感染;不食霉变食品,少食腌制烧烤及高温加工食品和膨化食品,少饮碳酸饮料,多食新鲜果蔬;多做户外活动,提高免疫力。(任勇 庄洁 姚文生
通讯员 运红 赵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