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上闪动着荧荧的绿光,寂静的病房内身穿隔离服的医生护士不停地查看记录仪器上的数据,病人躺在价值百万的病床上……这里,就是被称为“ICU”的重症监护病房,同时也是病人、医生与死神角力的赛场。
如今,ICU已几乎遍布广州所有三甲综合医院。然而,在巨额资金投入、有效运作机制不足以及医院科室经济效益等原因的驱动下,一些奇怪的“ICU现象”也纷纷衍生:有的医院孕妇生完小孩也要送进ICU住一天,而有的医院却总在病人手术后出现危险情况时才将其送进ICU,还有的医院,明明病人的癌症已到了晚期,弥留之际也送进ICU……这一切,使不少市民对ICU产生了种种疑问:设立ICU有没有准入标准?到底哪些病人需要住进ICU?
在ICU里,每张病床就像一个“生命岛”:病床的电、气、信息等通路接口全部通过最先进的悬吊式功能架在空中连接。每床配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定量液体输注泵等先进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每张病床上还装配了实时录像监控系统,可进行各种监控并为家属探视提供服务。(资料图片)
案例:救命还是浪费?
今年4月,周先生的父亲被查出晚期肝癌。由于发现得太晚,癌细胞已经全身扩散,无法手术。专家说,这种情况下病人最多只能再活半年。本月初,周老先生病情突然恶化,在医生劝说下,周先生将父亲送进ICU。第二天,病人情况稳定下来。然而,周先生一位同样也在这家医院做医生的朋友却对他说,像周老先生这样的晚期癌症病人,根本不应该进ICU。因为“进了也没用,ICU再神也无法扭转晚期癌症对病人的杀伤力”。除非家属有大量金钱让病人一直在ICU里接受生命支持,否则只要病人一离开ICU,仍旧是“死路一条”。然而,面对ICU每日高达7000多元的账单,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根本无法承受。
ICU该何时进?
刘女士剖腹产手术顺利,但术后却被送进ICU住了一天。她十分不解:“我并非危重病人,为何要住进重症监护病房?”
而陈阿姨前几天做了肺癌切除手术,术后送回普通病房,但术后第三天却因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被送进了ICU。病房外,陈姨家属听到医生议论:“这样的病人,手术后不立即送到ICU,现在才来!”
病人到底该不该进、何时进ICU,医院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
专家态度:为ICU立规矩
不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危重病人生命支持的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功能,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而重症监护病房(ICU)则是危重病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单元,它们的健康发展对促进我省危重病医学的发展,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和抢救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据悉,中华医学会的重症医学分会已经在今年初成立,广东省卫生厅和广东省医学会高度重视重症医学和ICU的发展,已经成立了重症救治和ICU建设的专家小组,制定了有关ICU的建设标准,并着手培训ICU的专业医师,以及开展资格认证方面的工作。“为ICU制定标准、培养专业化的ICU医生、护士,这些工作刻不容缓。我们都十分希望,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使ICU的建设和运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让它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人费用的‘绿色生命岛’。”
错位ICU:该进的不进不该进的进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我国ICU在收治病人问题上出现了大量的“错位”———“该送”的没送,或者没有在适当的时候送,而“不该送”的却占据了有限的病床,浪费了大量金钱。这种“错位”是怎样产生的呢?
“说到底就是钱作怪!”
“说到底就是钱作怪!”有行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据了解,目前广州某些医院科室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打个比方,如果病人收进了胃肠外科,从做手术到住院康复都在同一个科室,这个科室收入自然就高;但如果手术后就将病人拱手‘送’给ICU,那这个科室的收入必然大打折扣。在利益驱动下,不少普通科室都不愿意让病人在术后住进ICU。”所以,如今很多医院仍未能很好协调ICU与其他科室的关系,虽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ICU,却鲜有能像国外那样形成一条有效的重症患者监护通道。
而另一个原因则与我国实行的医疗保险政策有关。有医生指出,虽然目前ICU住院费用也能由医保报销,但医保是按病人每次入院的费用计算的,为了不超过规定“额度”,医院对住进ICU的病人费用只能在其他科室收治病人费用中减除。这种后果是医院也不愿意让太多病人住进ICU,从而导致了病人“该进不进”的奇怪现象。
没专科医生也“上马”ICU
我国的ICU目前存在不少“乱上马”现象,不少医院投入巨资建设了ICU,但专业的ICU人员配备却完全跟不上。“ICU硬件条件容易满足,但是软件却成了最大难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中心主任管向东指出,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所谓的ICU,都只是空有硬件———它们很容易花大价钱购买到最发达的仪器如监护仪、呼吸机等,但是“软件”,也就是相应的ICU专业人员却根本无配备或配备不足。
作为中华重症医学会常务委员,管向东曾经到广东省内某医院检查其器官移植手术的准入条件,结果发现这家医院崭新的ICU里仅有先进的仪器,但是却根本没有任何专业人员,当需要启用时,院方竟然打算临时召个医生上阵。
ICU专业人才之所以如此“紧俏”,专家指出,主要原因是危重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缺席”。
认识ICU:进ICU就是为了早出ICU
到底什么病人才需要收治到ICU病房呢?有专家指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只有危重患者才收治到ICU,其实不然。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ICU副主任黄东健告诉记者,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患者手术后如能被送进ICU,由专业的重症监护人员调整补液,及时进行术后止痛,保证病人呼吸平顺、氧气供给正常、血压血糖稳定,那么患者术后恢复将明显加快,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虽然住ICU一天的费用非常高,但节约了之后的住院费用,两者相抵,病人实际上更省钱。”
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ICU
与此相反的是,并非所有的危重病人都适合送进ICU。管向东表示,ICU收治的应该是那种“有救治机会”的危重病人,如已经发生一个器官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休克,或者刚接受完大手术、心脏呼吸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病人。而诸如属于老年自然死亡进程、肿瘤及其他疾病终末期、脑死亡这些危重病人,是否该送入ICU?那些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稳定也没有潜在危险的病人,有没有必要送入ICU?目前行业内还在讨论。该科室从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归来的欧阳彬医生告诉记者,有人认为,把这些病人送入ICU,是对患者金钱及ICU等资源的浪费;也有人认为,应该满足病人或家属需要,由家属来决定是否收治。
有专家担心地指出,有的人认为“既然住ICU保险,那就花多一点钱住久一点!”事实上,“病人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应该及早住进ICU,而进ICU的目的就是为了早出ICU!”管向东说。
专家认为,病人之所以要早进ICU,是因为ICU与其他临床医学不同,它的工作重点是维持病人正常的生理状态,保障生命所依赖的重要脏器。所以,重病人一定要早送进ICU进行治疗,但另一方面,ICU不见得是病人的“久留之地”。欧阳彬表示,在ICU里的各种人体脏器、系统的支持仪器都有一定的使用标准,在病人不需要时一定要尽早撤掉。以呼吸机为例,如果操作人员使用不恰当,将会对病人的肺部产生无法避免的严重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