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14>>本页

孩子患白血病七成有救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5-6-1

  今日话题

  关注“儿童白血病救助专项资金”

  嘉宾:成都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郭勇强先生、爱心市民任先生、白血病患儿家长曹正宣女士、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徐鸣主任

  傅艳简介

  傅艳,《成都晚报》社会新闻记者。1992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1年6月应聘进入新改版的《成都晚报》社会新闻部至今。

  从事新闻工作4年期间获得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颁发的“建设成都贡献奖”,第十三届“成都十大杰出青年”,中央电视台“第二届中国记者风云人物”,成都市三八红旗手等。

  获奖代表作:《艾滋剧团成都公演》获国家卫生部首届“全国卫生好新闻”一等奖,中国晚报新闻奖2003年度二等奖,四川省新闻奖2003年度系列报道一等奖;《四川骨髓库启动》获四川省新闻奖2001年度一等奖等。

  大家好,我是傅艳。5月18日刊登的《娃娃们何时不怕得大病》一文,对上海市已经成功开展了十多年的“少儿住院互助基金”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讨论。见报当天,我接到了许多家长的咨询电话。刚好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想再次“借题发挥”一下,和各位嘉宾讨论——在设立合理有效监管机制的前提下,成立“成都市儿童白血病救助专项资金”,尽可能帮助一些有希望恢复健康的孩子。

  现状:10年间700名白血病患儿因无钱医治离世

  傅艳:徐鸣老师您好!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市儿童最常见的重病、大病的情况吗?在成都大约有多少孩子遭遇了不幸,目前的现状怎样?

  徐鸣:就以“儿童肿瘤”(其中1/3为白血病、2/3为肝癌等其他癌症)为例吧,在儿童群体中,患恶性肿瘤的比例大约是一万分之一。成都市0岁至18岁儿童共240万人,以此计算,每年我市大约会新增240名儿童肿瘤患者,其中包括约80名患白血病的娃娃。

  傅艳:那么您说的这些孩子所患的重大疾病,究竟能不能治好呢?

  徐鸣:这就要结合疾病本身的类型以及发现时病情处于什么时期来判断了。在此特别想说的是儿童白血病。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只要坚持接受正规治疗,绝大多数的儿童白血病(超过70%)都是可以治愈的。由于儿童白血病的类型多为“急淋白”等,即使不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也能够完全康复。

  举个例子吧,12年前,在我科被诊断为白血病并接受了4年正规治疗的男孩辉辉,得病时才3岁,今年15岁了,正上中学,长得高高大大的,喜欢运动,一见我们就亲热得不得了。不久前,另外一名当年的白血病小患儿给我们送来请柬,已经长大成人的她结婚了!

  傅艳:按照徐老师提供的数据统计,成都市每年新增约80名患白血病的娃娃,倒退10年统计,总数就有800名,徐老师,您知道这800名患白血病的成都孩子痊愈的有多少呢?

  徐鸣:说到这个,就很残酷了。据来自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省医院、市儿童医院等专门收治儿童白血病医院的统计,有机会得到救治的孩子比例不到两成。近10年因无钱治疗,约700名本来是有希望治愈的娃娃,已经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建议:建“儿童白血病救助专项资金”应急

  傅艳:其实目前仍不断有患了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的成都孩子,因没有钱治病而面临死亡。昨天,徐主任又接诊了这样的孩子,完全可以治好,但孩子的生命还是被放弃了。不是医生没有办法,而是其父母没有钱!但我知道有一个叫王秀容的女孩,她家境相当贫穷,由于得到了社会的帮助,目前她所患白血病已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曹正宣:为了给我女儿王秀容治病,我们真的是竭尽全力了。对于一个收入一般的家庭,“白血病”这三个字,真的太沉重了。但我们不能放弃她,她是一条生命!就在我们感到最艰难的时候,很幸运,我们得到了社会的帮助。其中有一位不愿意留下姓名的人,安排专人来看望孩子后,表示将根据孩子病情进展情况,随时补足医疗费用。到现在,已经到账的捐款有2万元。

  徐鸣:王秀容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另一个问题,其实儿童白血病的治疗费用并不是想像中那么高。以我们这家医院为例,只要孩子不出现过分特殊的病情变化如严重感染等问题,第一年的费用大约5万元左右,治疗到中后期,每年的费用逐年递减,总共治疗时间女孩一般为3年半,男孩为4年。

  傅艳:徐医生曾向有关部门呼吁设立一个儿童重大疾病救助专项资金。

  徐鸣:其实,上海市已经成功运作了近十年的“少儿住院互助基金”的模式肯定是最理想的,如果成都市240多万少年儿童都能自愿加入,如人均40元或50元,每年成都市该项基金总额就将达1亿元左右。这笔钱足以为每年接近300名白血病或其他肿瘤,以及其他类型重大疾病的孩子,提供非常有力的帮助了。但是我们知道,这件事情目前在成都市尚未启动。所以我们想呼吁全社会关注,“生命不能等待!”在没有为成都孩子开通“儿童生命的绿卡”之前,建议先设立一个“儿童白血病救助专项资金”。

  担忧:谁来监管家长和医院?

  傅艳:说到捐款,我很有感触。2001年,我报道过一件社会各界救助一名来自乐山偏远小山村的5岁白血病患者雷懿的事。正因这篇文章,引出了后面一段风波。

  任先生:那篇报道我们现在都还保留着。那天先是我太太看见的,她不停感叹,这孩子太可怜了。孩子不论是谁的,都是大家共同的希望。经过商量,我们拿出两万元钱直接存入孩子的账户。为了方便家属查询,我把缴费单交给了孩子的爸爸。但没有想到,雷懿的家长,面对金钱和亲生儿子的生命,却选择了前者!

  傅艳:是的,后来小雷懿的父母见捐款已经相当多了,他们通过那张缴费单悄悄取出了基本未动的捐款,抱着垂危的孩子,匆匆离去。就在他们放弃孩子抢救的次日凌晨,小雷懿“走”了。

  在得知消息后,我和另一名记者立即赶到雷懿的家,出现在眼前的是被白布包着的孩子。当时我的感受难以表述。最后,雷懿父母退回了4000元捐款。这笔钱后来救治了一个因伤口感染奄奄一息的小女婴。

  任先生:其实类似的“捐款人爱心受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今天医生提到的,为患癌病的孩子设立一个“儿童白血病救助专项资金”,这种想法肯定是非常好的,相信也会得到不少人的关注。但是,正是由于经历了“小雷懿之死”,对于捐款能否真正用在我们希望的用途上有怀疑。

  傅艳:我们知道,目前从事慈善工作的组织包括红十字会、慈善会等。今天邀请的嘉宾郭勇强秘书长对雷懿这件事应该记忆犹新吧?

  郭勇强:是的。但从“雷懿之死”事件后,我们加强了多方监督,希望不再发生类似的尴尬。

  我表个态,我们市红十字会也加入这次主要由医生、患者发起的建立“儿童白血病救助专项资金”的倡议,同时我们为这个资金提供专门的账号,并承诺凡此基金的钱,一分不差地用于我市提出申请的白血病患儿的治疗上。对于这些钱该如何规范化管理,我们将制定出整套方案,过程全透明,随时接受市民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来源:成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