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06>>本页

合成色素:美丽杀手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5-4-25

    随着前段时间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产品相继被检出苏丹红色素,我国已从席卷全球的苏丹红事件的旁观者变成直接受害者、重灾区,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正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而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滥用特别是苏丹红色素更成为目前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焦点。 

    广州市消委会近期抽查了21个肉脯、肉干、肉松样品,7个检出合成色素,占总样品数的1/3。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查市面销售的烧烤熟肉,81.3%检出合成色素,尤其以色泽为卖点的烧鸭、叉烧、烧鸡翅、白切鸡等合成色素检出率竟达100%。还有市面上许多饮料、糖果、雪糕、糕点、腊肠、果酒无不染上诱人的色彩,甚至牛奶、豆浆、米、油、酱、醋、茶叶等等亦加入了染色一族。然而,人们不知道这些“诱人”的食品对身体有极大的危害。 

上图:不少烧腊都含有合成色素 

    合成色素致毒致癌 

    目前全球癌症发病状况日益严重,10年间癌症发病率上升了22%,我国在不到20年间癌症发病率上升了69%,死亡率增长了29.4%,广州市近20年的癌症发病率更上升了98.5%。在癌症发病率加速上升的情况下,食品中合成色素的致癌作用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食品的染色不外乎采用两大类色素:天然色素与化学合成色素。天然色素来自天然物,主要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是一种安全理想的食用色素,但由于天然色素成本高而极少被采用。 

    化学合成色素是从煤焦油中提取或以苯、甲苯、萘等芳烃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其化学构成物质本身对人体有害,同时在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如砷、汞、苯酚、苯胺、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但由于其成本低廉而被广泛使用。 

    合成色素进入人体后会大量消耗体内解毒物质,干扰人体正常代谢功能,其毒性表现主要有——

    一般毒性(致肝炎、结石、过敏症等),致泻作用(腹痛、腹泻、消化不良),三致作用(致突变、致畸、致癌)。合成色素中的某些成分可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并可转换成致癌物质,其中偶氮化合物类合成色素(苋菜红、新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橙黄等)致癌作用更明显,因偶氮化合物在体内分解,形成两种芳香胺(苯胺)化合物,芳香胺在体内经过代谢活动后,与靶细胞作用而引起癌肿。过去用于人造奶油着色的奶油黄也已被证实可导致肝癌,目前引发全球性恐慌的苏丹红色素即属于偶氮化合物类合成色素。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色素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呈现可致癌的特性。 

    合成色素:儿童行为过激的重要原因 

    随着物质的丰富,经济条件的改善,处于形形式式彩色零食包围中的小孩,最容易被其诱惑而成为消费主力,他们摄入合成色素的量远远超过前几代人。最新研究证明,“小儿多动症”、少年儿童行为过激与长期过多进食含合成色素食品有关。中山医科大学儿科专家指出: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内器官功能比较脆弱,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对化学物质敏感,若过多过久地进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刺激大脑神经而出现躁动、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思想叛逆、行为过激等症状。同时,由于孩子的肝脏解毒功能和肾脏排泄功能都不够健全,致使大量消耗体内解毒物质,干扰体内正常代谢功能,从而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智力低下和多种过敏症,如皮疹、荨麻疹、哮喘、鼻炎等,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