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04>>本页

一个试药者的亲身经历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5-4-10

  记者费了一番周折,找到了一位学生“试药人”。这位姓李的同学来自南京某医学高校,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第一次”完全是因为手头紧、凑热闹。“我是在学校保健室的公布栏中看到了招募‘试药志愿者’的公告的。平时就听周围试过药的同学讲对身体没什么影响,酬劳蛮高的。正好当时手头有点紧就报名参加了。报名的人多着呢,队伍排了好长!”

  “第一次试药,虽然听别人说没什么,可是心里还是有些怕。但试过以后就发现真的没什么,就是会有些头晕、恶心、腹泻的症状,过一会就没事了。一般做过第一次,自己感觉基本上没有什么危害,就会做第二次,第三次……但是出于健康考虑,我多少还是有些心理压力,所以大学3年来我只做过两三次。当然,也有同学成为那种职业试药者,一年会参加四五次或者更多的试验。”

  “参加药物临床试验有什么特殊要求呢?”“一期临床试验仅要求是身体健康的人。一般我们报名后,医院会给我们进行一次体检:从B超、胸片、心电图、到肝肾功能、尿常规再到体重、血压,完了后我们就等通知。为了配合试验,试验期间我们不能吸烟、喝酒,甚至不能喝咖啡等饮料。有些试验还要求志愿者必须在临床观察室内活动,服从医院的安排,不得随意离开。

  “为了不耽误学习,我们一般只在周末或节假日去指定的医院。我试的主要是抗高血压的药物,药性算很平和的,没什么大的副作用。我的报酬是按针数算的,打一针30块钱,一般要打20—30针,就有600—900块的收入。也有学生参加那种为期一两个月的实验,能拿1000—2000块钱。试验方对我们也没有太大的要求,我们只要按时完成实验就可以了。”

  “难道从来没有担心后怕过吗?”

  “后怕?当然也有过。”他笑笑说,“参加这样的实验,首先要确定的肯定是安全能得到保障。不过我们毕竟自己就是学医的嘛,知道能够进行临床试验的新药,均是完成了动物实验、毒性实验等临床前环节,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已证明了80%。再说,在校内招募志愿者的临床试验一般都经过学校的过滤,药物的危害性更小,试验的风险系数更低。像我试的抗高血压的药物是中药制剂,药物本身的危害性不大,副作用很大的实验我也不会去做的。像抗肿瘤之类的药毒性比较大,国家有规定,是不允许在健康人身上做的,相信学校也不可能公开招募学生试这样的药。尤其是听说北京地坛医院的事情以后,我基本上不参与外国药商的医药临床试验了。不过也有同学胆子大,为了挣到更多的钱,自己跑到外面联系参加药物试验。”

  “学生中很流行做试药人吗?”

  “医学院参加这种试药的人多得很呢!我们班共有19个男生,有十来个参加了药物实验。没参加的可能是没得到消息。一般试药的志愿者只招男生,女生要得很少。可能是男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强,血管比较粗吧!”

  当记者问及这位同学是否了解有关保护试药者的法规时,他一笑置之,“我们对实验的安全性很放心。还没听说过谁因此出过什么事,不清楚也觉得没必要去管这方面的知识。”据记者调查,参加试药的人对此都很保密,特别是对家里人。在一些城市药物临床实验一般在医科类院校自己就能消化,很少向非医科的大专院校寻求。

  “不过,要说学生成为试药者的目的百分百是为了钱就偏颇了!”蒋萌如是解释医学院学生积极参与试药的原因,“当然,报酬是原因之一,但是参与到这样的实验中能积累一定的临床医学科研知识也是重要原因。许多医学院的学生是基于这两点考虑才参与实验的。”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