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红彤彤的西红柿最好别吃 | |||||||||
|
|||||||||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5-4-7 |
|||||||||
看起来红彤彤的西红柿,吃起来却很涩,看着紫红紫红的葡萄,吃起来却酸溜溜的难以下咽,大大的猕猴桃一点不甜。这上市的水果、蔬菜咋就变了味? 为此,记者特请教了有关专家,据介绍,这种外表看起来已熟透了但吃起来却不咋地的水果其实不是真正地熟了,而是用乙烯利催红素“催红”的水果。据了解,和大多数催熟剂一样,乙烯利有低毒性,需要较长的一个周期(一般是半个月至一个月)才能完全挥发。若达不到这个周期,有毒物质将残留在果实内。市场上的西红柿等水果、蔬菜一般是“催红”一两天就拿来卖的,对身体有害是毫无疑问的。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据了解,农药、化肥残留一直困扰我国食品、蔬菜生产,有的甚至出现了隐性中毒的事件。目前长期摄入残留农药过高食物而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神经中毒性表现的病例开始出现。农药残留过高成为导致癌症等疑难病症频发的重要因素,也已经在医学专家中形成共识。 有关部门检测结果表明,我国的粮豆、蔬菜、水果甚至肉类的有机氯要比国际安全标准多8至10倍,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影响了农产品与国际贸易接轨。 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续污染依然存在。工农业造成的各种污染,通过土壤、水作用于农作物(蔬菜、粮食、畜禽饲料),生产出“问题蔬菜、问题粮食、问题肉制品”。目前,食品环境污染多为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为铅含量合格率低。此外,由于食品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设施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因此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实现食品消费安全与经济发展的统一成为当务之急。 食品生产监管存在“缺位”和“不到位”现象,“打假死角”没有根本铲除。地下黑作坊式的小规模食品生产方式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和偏僻农村还存在着“监管真空”。由于打击乏力,出现了在猪肉中加入瘦肉精,面粉使用“吊白块”(过氧化苯甲酰)增白、陈大米用矿物油“抛光”、火碱加甲醛加工板筋食品,生姜、银耳用硫化物增白熏黄,豆制品掺入工业化石粉,牛血加洗衣粉冒充鸭血,用化肥进行无土栽培的水培菜,用膨大剂催大的猕猴桃,以及在西红柿、西瓜中打加催红素等,形成食品消费领域的“毒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