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02>>本页

郑海宁:“百草”奇人--张大宁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5-4-4

    2004年的深秋,在北京西郊万丰路靛厂全鑫商务大厦的东侧,矗立起一座古色古香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门楼,门上黑底镏金的“百草神功”四个大字,散发着祖国医药迷人的神韵。这就是由我国著名的抗癌中医师张大宁创办的占地800多平方米、环境幽雅的“百草堂中医门诊部”,隶属于由张大宁任院长的北京坤鹤百草肿瘤医学研究院,为经国家卫生部门批准的集科研与医疗于一体的肿瘤专业治疗机构。2005年4月中旬,“百草堂中医门诊部”正式对肿瘤患者诊疗,以此迎来了2005年“4.15”全国肿瘤防治周。

  大师传人深得精髓

  说起“百草堂”,人们并不陌生,其前身为创办于1987年的“北京百草治癌研?究中心”,创办者正是张大宁的先父——人称“抗癌神医”、当代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中医治癌专家张仁济,而张大宁则一直跟随先父战斗在抗癌第一线,并担任该中心主任。1998年张老83岁寿高仙逝后,张大宁仍日夜操劳为癌症患者排忧解难。

  在众多的癌症康复者中,张大宁的名字被人们传诵、耳熟能详并不奇怪。她以一双神奇的“手”,把一个个癌症患者从垂危中抢救过来。 

  张大宁中草药抗癌获奇特疗效,缘于其作为中医抗癌大师张仁济之传人,深得先父中医治癌之精髓与真谛。张仁济原名张秀岩,1915年3月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祖上大量藏书,尤其喜读医书。16岁考入河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37年,他弃教习医,考入北平大学医疗系。1941年,又改学中医,考上华北国医学院,并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医之一、华北国医院院长施今墨的入室弟子。以后,他又东渡日本,学西医两年。深厚的中西医底子,为张仁济一生坚持走中西医治癌道路奠定了基础。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张仁济发现有54种中草药具有治癌作用,如果将它们适当配伍,定能得到奇特的功效。张仁济还独群蹊经,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也不同于传统中医的“以毒攻毒”疗法的“中医抗癌免疫综合疗法”,千方百计地保护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是这种疗法获显著疗效的关键环节。

  张大宁今年58岁了,毕业于北京市中医药学院。与其说学校教育对她是重要的,勿宁说自学并受先父耳闻目染更为重要。她立志从事中医抗癌事业,想以毕生精力干出点名堂来。张大宁长期随父行医,在父亲的细心传授下潜心钻研,深得嫡传。她继承并发扬了父亲中医治癌的精髓,坚持中西医相结合的科学治癌思路,对肺癌、肝癌、食道癌、结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恶性淋巴瘤等多种癌症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减轻癌痛、降低癌热、提升血象、防治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自1987年起,“百草”已诊治海内外各类癌症患者15万多人次,其中大部分为中晚期癌症患者。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编著的“癌症防治手册”疗效评定,张氏父女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5%。

  “带瘤生存”独辟蹊经 

  张大宁在理论与实践上创新发展了先父张仁济中医抗癌免疫综合疗法。张大宁提出的中医抗癌免疫复康治疗,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带瘤生存,留人治病”。张大宁认为,手术、放化疗及介入治疗等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患病的病理、病变、病情不同,有的病人没有手术指征和化放疗条件,如强行施治,可能导致早期死亡。因此应该坚持因人施治。对于这类患者,中草药治疗有极大的优越性。“百草”用中草药治疗这类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个案随访已有带瘤生存17年的患者,被人们称为奇迹。

    二是“以人为本,整体治疗”。以人为本,即以病人独立个体为主体,一切治疗原则以病人为中心,全面、科学地分析,确定整体治疗方案。张大宁认为,癌是患者全身病变在局部的反应,所以在治疗中要充分考虑病人的全身状态。

    三是“依据体症,顺势疗法”。就是不主张患者强忍,患者有疼痛就应治疼痛,不应一味顾虑因药物成瘾而不治疼;患者营养状况好,就不必过分补营养;如果患者没有手术指征,就不要手术,不然强行手术会激活原处于休眠状态的癌细胞;患者不适合放化疗,就不要放化疗,而应以中草药治疗为主。

    四是要发挥传统中医药丸、散、膏、丹等多剂型的优势,内服与外用结合,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结合。五是强调天然百草治癌,讲究用药出奇、奇在新意,用药求变、不守常规,用药协时、适应节气,用药得体、顺应病期。

  理论创新上下求索

  张大宁致力于中医治癌理论创新,由她与先父张仁济编著的医学专著“中医治癌新路”,已于1992年8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她先后在中医药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种学术论文12篇;她曾应邀出席第14届亚太地区和香港国际肿瘤学术会议,做“中西医结合治癌”的专题演讲;1995年作为中国中医药代表团成员访美;1996年赴美国参加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获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国际金奖;现还是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常委,並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负责人。

  “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张大宁前面的路将是漫长的,中医抗癌免疫康复在理论与实践上还有待她去探索。她前面的路,也许不会是笔直的、平坦的,还会有坎坷、有崎岖,但她仍沿着先父张仁济选择的道路坚持地径直地往前走去。

 

 

 

来源: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