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01>>本页

医疗新技术 皮肤也能成为给药通道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5-3-3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看上去十分完整,但在显微镜下,我们的皮肤是有孔的。现在有一项新的医疗技术,就是通过物理高技术手段,将皮肤原来的孔加大或将细胞重新排序,形成一个畅通无阻的临时“生物通道”,再经特定的动能驱动,将药物粒子沿“生物通道”透过皮肤、组织和包膜,进入病变部位,直接发挥药物治疗作用。

  用超声电导靶向给药,不打针,不点滴

  很多病人无奈地对医生说,我天天打点滴,手背上的针眼已密密麻麻的无法再扎了。大家知道,人们生病了,一般都是通过口服或打针、点滴的方法让药物进入身体内。煤炭总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王洪武教授说,现在有了“第三代给药方法”,即“超声电导靶向给药治疗技术”,使病人不用打针、吃药,通过皮肤就能开辟出无创无痛的给药通道。它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新的药物治疗技术,在美国被评为“2004年度100项最具创新意义的科技成果”之一。

  透过皮肤靶向化疗,可医治无法承受全身化疗的肿瘤患者

  这种给药技术并非局限于无法点滴的病人,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前不久王教授用此方法治疗一位肺癌晚期已肝转移的病人。这位病人年过七十,身体十分虚弱,做全身化疗已难以承受。由于现有的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其他正常组织和细胞,造成患者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有的肿瘤患者全身化疗,肿瘤仍在长大,医生对其加量化疗,病人非常痛苦。王教授说,我对这位病人采取了“超声电导靶向化疗”,病人没有多大痛苦,但肝内肿瘤已有所减小。记者见到了这位病人,他脸色红润,不像经受过化疗。

  王教授解释道,这种给药方法综合采用了激光微孔、电致孔、超声空化、离子导入等现代高技术手段,给药速度快,安全无创;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减少全身毒副作用,在消灭“敌人”的同时能尽量避免伤及“无辜”;定位定量定速给药能减少总用量,是全身药量的1/5-1/3,且药效稳定持久,比口服药药效长2-3倍,对表浅肿瘤、腹腔肿瘤均有良好疗效。

  每天吃大量吗啡也难止痛,用第三代给药方法病人不疼了

  帮助中晚期癌症病人止痛,是目前医学界十分重视的一个课题,但药物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了止痛药的使用。有一个肝癌骨转移的病人,癌痛已使她不能控制地大叫,晚上根本无法入睡,辗转了好几家医院均无济于事。来到煤炭总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王洪武教授向她介绍用超声电导仪给药的方法止痛,起初病人很怀疑,因为之前她每天吃4-6片吗啡类止痛药都已经没有太大作用。王教授把速效药利多卡因结合国内首创的非成瘾性的止痛中药高乌甲素,用超声电导仪送到病痛处,病人很快感到不疼了,而且止痛效果能持续12小时。后来又结合氩氦刀将骨转移的部位进行冷冻治疗,既控制了肿瘤,又缓解了疼痛。

  王教授用此方法已为很多癌性骨转移病人止住了痛,又避免了吗啡成瘾性和毒副作用。

  卫生部已将这项无痛无创的靶向给药治疗列入医保项目

  记者在煤炭总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感受了这种神奇的给药技术。徐护士刚给一位癌症患者做完局部靶向化疗,又为一位准备化疗的女病人做升白细胞的给药治疗,她把内含升白细胞中药的药贴放在病人腿上的一个穴位,设定时间为30分钟,打开机器,治疗就开始了(见左图)。病人只觉得有微微针刺感。以前她打针升白细胞升得快,但一停药又很快下降,用这种靶向给药,虽然升得慢些,但持续时间长。徐护士告诉记者,在启用超声电导仪时,王洪武主任和她都先在自己身上试用过。作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王洪武博士始终站在现代医疗技术最前沿,他使用氩氦刀、光动力、粒子植入和超声电导无创给药等多种先进的靶向技术,治疗晚期肿瘤病人,使不少病人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这种经皮靶向给药技术不仅用于局部化疗、无成瘾性止痛,还广泛地运用于消炎治疗和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等,卫生部已将这种治疗方法列入医保项目。本报记者罗菱本报通讯员褚洁芹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