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00>>本页

有些“肿瘤”是真菌感染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5-3-28

  前不久,在门诊有一位年过半百的患者。他在3年前的防汛中,左小腿因受伤感染溃烂,经医治后愈合;但伤疤颜色略深、欠光滑、没有正常皮肤柔软;渐渐局部隆起长出1个“疙瘩”,无明显痒痛与不适,未予注意。但这“疙瘩”逐渐增大,近半年来反复溃破,且旁边先后长出3个同样的小“疙瘩”。直至去年底这位患者才到外科就诊,被诊断为“癌”且已经转移,需尽快截肢手术治疗。患者连跑了3家大医院的外科,诊治结果均相同。患者抱着一线希望到皮肤科来就诊。通过仔细检查,我发现患者得的不是“癌”,可能是一种真菌病,不用手术,更不能截肢;但要取一点溃疡组织作进一步的检查。10天后溃疡组织培养出孢子丝菌,最后确诊为孢子丝菌病,给服抗真菌药物治疗,病情很快就好转了。

  像这样的病例,门诊中并不少见。当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时,如果将取下的活组织同时送真菌学检查,就可早期确诊为真菌病,即时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可能很快就能痊愈。

  因此,如果皮肤上的肿块、结节等新生物,瘙痒和疼痛都不甚明显,发展也不快,特别是肿块局部,曾经有外伤破皮的病史,到医院看病,一定要到皮肤科看看;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时,一定要同时送真菌学检查;如果接受抗生素、激素、抗结核药、抗癌药物无效时,更应想到可能是真菌病,应早期作真菌学检查、确诊,及时治疗。此外,内脏器官的占位性病变,除了是肿瘤,也可能是真菌感染。(郑岳臣)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