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祖传秘方能不能相信? | |||||||||
|
|||||||||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5-1-3 |
|||||||||
一些身患绝症的病人及其家属,往往对中药秘方抱有最后一丝希望,然而—— 个案:管金山秘治“栗子颈” 望亭镇73岁的老人管金山,最近给记者写了一封信,说自己有一个秘方,专治中医称为“瘰疬”的一种疾病―――西医称淋巴结核,民间又称“栗子颈”,是自己研制出来的。记者赶往望亭采访后了解到,1986年的秋天,老管的小儿子得了此病,当时要挂青霉素,10瓶1天,挂了10天,结果毫不见效。为治此病,他一家也曾到苏州、无锡的大医院求救,治了1个多月依然无用。老管自己久病成医,30多年前得了严重的风湿病,一得十几年。那时候在望亭副食品商店工作,有个同事家是中医世家,常跟他借书看,又到药材店找药。因为上医院总也看不好,就自己摸索着吃药,慢慢就好了。老管于是拿出看家本领,给儿子配中药,敷了20天药,结果好了,到现在都未复发过。有了这件事垫底,老管对自己方子的信心大增。1994年夏天,一个药材店的朋友自己开门诊,拉他一起帮忙,3个月,镇上有两个得“栗子颈”的,都看好了。这中间并非没失手过。1994年12月,有一个病人慕名而来,给他用药后,开始缩小了,后来又增大,其实是淋巴癌,于是不治了,但对方跪着求他,要求给配药,还是配了,脖子上的块是好了,但过了一个多月,却因癌细胞转移而不治身亡。这事给老管很大打击,其实也是老管一停10年不看的重要原因。重提旧话是2002年,望亭医院医生杜荣江跟他商量,弄一点药,治一个“栗子颈”病人,结果治好了。今年6月初,望亭中学一位老师的老伴得了此病,68岁,托上门来,用了原先的方子,同样治好了。 现状:为“白头处方”网开一面? 在上世纪50年代,苏州中医界兴起了“采风访贤”活动,对散落在民间有特殊治疗效果的单方和验方(经过多年实验有效的)广泛收集,大约有1000多种民间流传的偏方被采集。苏州名医黄一峰,便摒除门户之见,很擅长吸收民间医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中医有一个空前的发展期,上海有群力草药店,苏州有大庆药店,店内坐堂看病的不是医生,而是药工。黄一峰那时每天看半天病,还有半天就经常到药店跟药工聊天,倚在柜台上看药工给病人开方子,颇有收获。苏州中医院研制的治疗胃病的胃炎丸,其中几味草药便是从民间偏方中学来。对于祖传秘方冲击最大的一件事情,是抗菌素的正式引进。而中医的发展开始面临新的变化。中医以前都是师徒相传,通过学习几本经典医学著作,与先生学成熟的方子。抄方子是入门之后的头等要事。而后抄得多了,看得多了,有了经验后,突然有一天便融会贯通,从此无需再抄方子,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苏州的中医界人士认为,现代科学发展如此之快,组织去挖掘民间土方意义不大。现在七八十岁的人,解放初不过二三十岁,他们所知晓的秘方,已经采集过了。但对一些有效的单验方进行研究是很有用的,只是难度很大,要从一个原始的方子上升到科学的现代医学,中间付出的心血无以计数。目前能使用的中药材多达万余种,加以排列组合,形成的方子可谓不计其数,换言之,有些特别有效的民间秘方,并不是药物很难得,只是没人想得到用这几味药配在一起,一说穿,有点中医常识的就都会了,秘方的知识产权很难得到保护。对此,也有一些中药行业人士认为,中国医药学源远流长,一些祖传秘方虽没有批准文号,但为实践所验证,且价廉物美,适合百姓消费。他们建议有关部门对那些开具单味药,且药性温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白头处方”网开一面。 声音:听听医生怎么说? 望亭卫生院外科主治医师杜荣江:我从医40年,和各类祖传秘方或者民间偏方打了很多交道。管金山方子确实有效,那名求医男子为望亭炬庄农民,50岁,叫华菊良,2002年春天来看病,当时脖子上皮肤已经溃烂,是结核杆菌引起的,同时有糖尿病,两病共有更加难治。如果西医服药,不仅历时长,而且副作用大。当时有心试一试管金山的药,后来管金山给了两次药,一天隔一天来敷药,1个月好了,现在也未复发。民间土方有时确实有用,但最大的缺点是不肯公开,传子不传女,不传之后就失传。而且方子一般都是针对一种毛病的,因为保密,药理也无法了解。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副教授华润龄:民间土方是老话新提。民间土方,又称单方、验方,是民间医学的内容。往往是在一个小群体内流传、使用,并有一定效果,由个人自发性地研制而成。现在中医院的门诊上,还会经常遇到有病人拿了张土方来给医生看。一般医生是不会采用的,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是政府不承认的,得不到法律保护。不像中医有处方权,有执业医师执照。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开馆之初,也曾不断收到有人有意捐赠秘方。 苏州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宋家龙:祖传秘方要“入市”,一般有两个法子。一是走新药审批的程序。在临床前,就要进行药理、毒理试验、动物实验等,然后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后,再进入临床一期、二期甚至三期的试验,最终再通过国家审批才能正式生产使用。还有就是医院自制。市场上没有,而医院里临床要用,称为医疗机构的试剂,准入门槛要低得多,省级主管部门即可审批,不过对其使用和流通都有一定限制,例如要凭处方使用等。药品监管部门评价一个药品不光是有效,“安全”放在“有效”之前。据他了解,许多民间中药单方、验方,毒性成分一般比较高。(记者徐蕴海 高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