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污染,如果没有癌症,今天的杨庄会是个什么样?这样的假设经常在当地政府和民众间被讨论,在一番声讨和感叹之后,最终竟沦为饭后的谈资。
在长时期无法改变现状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和现实妥协。在宿州市被誉为科技之乡的杨庄,似乎也在逐渐向现实低下头颅。
“这些癌症村并不穷,如果是癌症遭遇贫困,那么今天的伊桥、房上就惨不忍睹了。”当地政府官员很庆幸这样的事没有发生,但癌症和污染所产生的影响还是真切地存在着。
杨庄乡沿奎河岸有16个行政村,25052人,41455亩耕地。因奎河水质变坏,导致16个行政村境内无清水河流,地下水受到污染,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用水贫乏,作物减产、枯死、失收,并危及人的身心健康,发病率高。20年内,因患食道癌、胃癌、肝癌死亡人数达2860人。
这些数字背后是家破人亡,是大量的田地绝收,是难以计算的经济损失。
由于境内奎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并迟迟得不到解决,当地农民只能选择自救,各家各户只能打7~10米的小水井,16个村的6000多户群众花费6万多元从地下取水用于人畜饮水。但由于污染严重,时间长久,污水已渗入地下40米以外,老百姓又将水井打到20米深,打井时又投入资金20万元。
不仅杨庄乡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奎河污染的严重危害,当地经济发展也因此受到严重制约。多年来,杨庄乡一直以水稻种植为主,但由于灌溉的是奎河的污水,质量差,有怪味,因此这里的水稻已基本上无人收购,当地农民只好改种小麦。
房上和伊桥是杨庄乡盛产稻米的地方,以房上村为例,现有耕地2756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就达2000亩。丰水季节,放着身边的水源却不能用于灌溉,而要从远处调水;枯水季节,奎河的污染浓度就更高了,也只能望着黑得发亮的河水感叹了。
在近十年时间里,因使用奎河水灌溉而导致的减产和绝收事件时有发生:1997年,房上200亩麦苗枯死;程庄,500亩早麦浇死……
本来想种的作物因无干净的清水浇灌农田,只好改种低收入作物,改种的作物又因浇灌受到污染的奎河水,导致粮食、蔬菜、瓜果普遍减少收入2成到3成,即粮食每亩减产100~200元,蔬菜瓜果减产300~500元,仅此一项,16个行政村农民每年损失高达1000万元。
在收入较低的农村,一旦有了“药罐罐”,家庭经济就会受到极大影响,而癌症更是一种致命打击。自有了癌症病人后,患者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或家庭主妇死于癌症,家庭为此至少要花去2万多元医疗费,基本是人财两空。
在癌症高发的村庄里,很多人认为患了重病如癌症,再花大笔的钱去治,到头来反而越陷越深。但从亲情的角度出发,即便是家里并不富裕,没有钱,很多人还是四处借钱也要进行治疗,往往使患者的家属陷入了困境。
据伊桥村支书黄昌新介绍,目前该村几乎所有的癌症家庭都欠了一屁股账,有的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适龄少年辍学、吃救济粮了。
伊桥村虽然人均纯收入达1700多元,但由于有了这几十户癌症家庭,近5年来其人均纯收入一直停滞不前,使得该村奔小康的道路困难重重。(特约通讯员 张从本 本报记者 王雄斌 万家兵)
有河,却没有水浇灌农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