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出版的国家肿瘤学核心期刊《癌症》,封二的专家介绍特别推荐了“当代中医肿瘤学专家周岱翰教授”,后者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
周教授带领的肿瘤科,是国家级的重点专科,承担着国家“十五”攻关的科研项目。肿瘤科运用中医的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使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肿瘤病人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贡献,现该院已有肿瘤病区三个,病床近100张,是华南地区中医肿瘤的重要基地。
前天上午,广州69岁的康老师神采奕奕来到周教授的诊室。他自1988年诊断为白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后,因为反复化疗副作用太大,1991年开始求治于周岱翰教授。当时全身多处巨大淋巴肿物,体质非常虚弱。在坚持看周教授门诊后,1997年复查腹部肿块已经消失,康老师健康生活至今。
香港的陈先生患晚期肝癌,被香港某医院判他只剩三个月命。1995年7月,心有不甘的陈先生向名扬海外的周岱翰教授求治。周教授通过检查为他量身定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治疗,陈先生的疼痛和饮食、睡眠很快改善,再通过介入治疗后,肿瘤受到了控制。经过半年三次介入治疗,陈先生已如正常人一样生活。一年后陈先生回香港某医院检查,香港的医生大吃一惊:陈先生鸡蛋大的肿瘤已完全不见了,陈先生继续通过不间断的中药治疗,至今已有9年肿瘤没有复发。
去年,由周岱翰教授发起的香港首届“中西医肿瘤学治疗进展研讨会”上,来自加州大学、耶鲁大学、美国中央研究院、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和港台、内地的肿瘤专家共同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经验,一致认为中西医优势互补已经成为癌症综合治疗的大趋势,病人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中医或西医。
会上,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会长的周岱翰教授指出,中医治癌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殷墟甲骨文上就有“瘤”的病名记载,公元前400多年的《黄帝内经:医经》中,已经有“瘿瘤”(甲状腺瘤)的病名、分类和治疗经验探讨的详细资料。对癌瘤的规范治疗成熟于汉代的《伤寒杂病论》,“以人为本”是中医治癌的特色。
周教授认为,肿瘤病人本身有免疫缺陷,无法识别和消灭这些癌细胞。中医治癌的原理,一方面运用中药调理综合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识别和杀灭癌细胞;一方面引入抗癌药物帮助杀死癌细胞。病人体内抗癌和致癌的力量达到平衡时,会出现“人瘤长期共存”,而病人生存质量提高的现象。
上图:周教授长年为癌症警嫂关冰心诊治
上图:神奇中医折服英国癌症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