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危害人们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明显形成许多高发区。食管癌到底能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呢?应该怎样预防呢?请关注——
食管癌是食管黏膜上皮及食管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俗称噎食病或嗝食病,是我国很多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典型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胸骨后异物感、咽喉部干燥及紧缩感等。
食管癌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晚期发现,5年存活率仅仅在20%左右,而实际情况是95%以上的病例都属于晚期发现病人。不能早期发现食管癌,这是世界各国目前共同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食管癌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其地区分布的明显特点是形成许多高发区,其中以河南省林县为全国最高。调查还发现,食管癌多见于男性,病人中男女之比例为1.6∶1,40岁以上多见,男性死亡率为80.35/10万,女性为63.81/10万,发病的高峰在50-70岁间,这个年龄组的病人占病人整个食管癌病的60%。
2004年3月,一支10人医疗小分队来到山东省肥城市安站镇。他们携带着胃镜、电脑等肿瘤诊断仪器,开始为所在地40-69岁的居民进行食管、胃肿瘤免费普查,预期年内完成6000人。
到目前,普查组已完成胃镜筛查1600人,取病理活检276人,其中病理确诊为早期食管鳞癌37例、食管腺癌1例、胃癌2例、贲门癌2例,癌前病变39例。普查组收集了所有普查对象的血液标本和包括病史和饮食情况的问卷调查后,经过分析,初步得出结果,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早发现早预防食管癌。
首先是病因预防。据有关专家分析,食管癌分布存在地区聚集性和家族高发性,显示出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来自外部环境,包括当地居民的饮食组成、饮食习惯和居住环境以及遗传等因素。
开展高发区危险因素调查和监测、进行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调查,进行有关保护性措施的一、二级预防,对减低该系统的发病和死亡是可行的。
其二是食管癌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据全国476个市、县的食管癌死亡回顾调查资料分析,食管癌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高发区分布在偏干旱、自然植被很少、土地和饮水属偏碱性、土壤中阳离子较少以及缺乏蔬菜水果的地区。
这些居住环境地区内的有关部门和群众,就要提高警惕,多掌握一些有关食管癌知识和预防措施,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预防性监测。
其三预防食管癌要从青年时期开始。据普查专家介绍,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为:正常食管细胞——不典型增生——癌细胞发生——癌细胞增殖为癌瘤——出现临床症状,这个症状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
因此,专家特别提醒:食管癌早期一般没有症状,所以很难及时发现,感觉到有症状后,80%的病人已进入了中、晚期阶段,很难治愈。病因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解决食管癌的积极有效途径,所以人们预防食管癌要从青年时期开始。
食管癌到底能不能提前预防,请读者继续关注。
(记者 孙明河 实习生 魏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