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记者从武汉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系获悉,该校谭锦泉教授及其助手张秋萍副教授等人率先“捕获”了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癌细胞,抵抗各类抗癌药物的首号“元凶”——一种名为Livin的蛋白质。有关该研究的论文,已经发表在10月15日出版的国际上最具权威的肿瘤研究刊物“Cancer Research”《美国肿瘤研究》刊物上。
谭锦泉教授和课题组专家们曾在世界上首次了发现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癌细胞CCR9表达异常增高时,对心、肝、肾、脑等人体主要器官有强致病性的成果。
谭锦泉教授等在研究中,发现白血病癌细胞上异常活跃的趋化因子受体CCR9,可以在癌细胞体内形成了一条十分“诡秘”的“通道”,这条“通道”上第三站的“神秘人物”每次“表现”活跃时,该癌细胞就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十分顺利地“逃脱”或“躲避”多种抗癌药物的打击,而使该癌细胞“程序化死亡”的机率大大降低。他们经过无数次实验,最终发现这个“神秘人物”就是一种叫“Livin”的蛋白质,并且“帮凶”正是异常活跃的CCR9。
据谭锦泉教授介绍,这种名为“Livin”的蛋白质是该癌细胞中抵抗药物作用最顽固的,所以称之为头号“元凶”。他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还能“捕获”更多的“元凶”,真正使抗癌药物有的放矢、药到病除,真正让人类远离白血病的折磨。(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