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本报记者邓伟摄
16岁的骆沛斜靠在病床上,有些浮肿的脸几乎像床单一样白。秋日暖阳照在他长长的睫毛上。虽然感觉到阳光的温暖,他却无力睁开眼睛。因为被癌细胞侵蚀全身,即使每天打20针杜冷丁也压不住深入骨髓的疼痛,昨日他住进了川大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关怀科,成为接受姑息治疗最年轻的病人。本报记者刘瑶为您报道花光30万儿子还是痛
一年前的骆沛,活泼、单纯、阳光,喜爱踢球的他一直担任校队守门员。去年7月7日,刚参加完中考的他开始咳嗽,感觉胸口有些痛,妈妈立即带儿子到崇州人民医院检查。很快就在川大华西医院被确诊为纵隔肿瘤。医生将实情告诉了骆沛的亲人,这种肿瘤的恶性程度极高,而且已经转移到脊椎,手术可能导致病人瘫痪。即使做了手术,病人也只有半年的生命。
去年8月1日,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医生为骆沛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医生从他的胸腔取出一个直径19厘米的肿瘤,他的右肺也被这个巨大的肿瘤压得塌陷。医生抢救了两天两夜,终于将这个身高1.72米的英俊小伙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可仅过了10天,他的大腿和腰部出现疼痛,这表明肿瘤又开始生长。
明知道儿子的病没有治疗前景,可骆沛的父母并不愿意听从医生的建议放弃,他们向儿子隐瞒了病情,只告诉他是良性肿瘤需要巩固治疗。去年9月骆沛开始接受放疗和化疗,可是药物也无法抑制肿瘤疯长,每隔一个月他全身的骨头就会钻心地疼一次。到后来这种剧痛的间隔缩短为20天。到今年5月,耗费了近30万之后,家人终于无力支撑,将儿子转回崇州治疗。
在医院里,骆沛24小时都感到痛彻骨髓的痛。为了暂时止疼,医生给他注射杜冷丁。刚开始一天打10针,到后来16针,最后,一天要打20针1000毫克的杜冷丁。这时,任何治疗都无法控制骆沛体内的癌细胞,家人也已弹尽粮绝,骆沛被接回家等待生命的最后一刻。每天母亲都给他注射1000多毫克的杜冷丁,仍然无法缓解他锥心的疼痛。姑息治疗送爱子最后一程
最近两周,骆沛已无法进食,全靠输液维持生命。近日骆沛家人从媒体上得知,世界卫生组织华西国际癌症姑息治疗合作中心在华西第四医院成立,该中心也是中国惟一一个,亲戚们凑了1000多元,昨日上午把他送来。
医生在皮下给孩子安装了一个镇痛泵,24小时推注镇痛药物。骆沛的父亲告诉记者,至今儿子都不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的愿望很简单,希望儿子在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没有痛苦,通过姑息治疗延长他的生命。
据姑息关怀科李金祥主任介绍,骆沛的家人连给他买止痛药的钱都没有了,更不用说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和姑息化疗的费用,今天科里将设立一个募捐箱,发动整个科室为他募捐。希望大家用爱心送这个英俊少年最后一程。链接
姑息医学治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它主要针对癌症晚期或其他没有治疗希望的患者。这种治疗方式可减轻患者痛苦,虽不能根本治疗患者的疾病,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痛,最后让患者没有痛苦地自然死亡。姑息医学1987年正式在英国成为专业,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有9个治疗合作中心,此前亚洲仅在印度设有一个治疗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