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160>>本页

沪粤两地知名专家谈肿瘤治疗

我爱祖国的蓝天 2004-9-22

  进入21世纪,肿瘤仍然是人类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谈癌色变”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十分普遍。就目前医疗水平而言,人类确实对肿瘤这类疾病还不能达到完全攻克的水平,但事实上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获得康复的肿瘤病人也不在少数,这里面就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不幸患了肿瘤该怎么办?且听沪粤两地知名肿瘤专家的说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胥彬:

  抗肿瘤药物最新评价标准出台

  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21世纪医药国际学术大会”上,针对目前尚未被彻底攻克的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外专家一致认为:根据病人遗传背景和病情进展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新世纪肿瘤治疗的标准理念。会上,专家们在抗肿瘤药物的评价方面达成了三个公认的最新国际标准,其中包括:

  “多靶点”药物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抗肿瘤药物“单分子——单靶点”的西药在治疗上很难达到治疗目的,“多分子——多靶点”药物才是治疗此类疾病的理想药物。和西医还原论的观点不同,中医强调系统,强调整体,针对不同个体的复杂症状,讲究多种药物的搭配使用,中药本身也具有多种成分、多个作用靶点的特点,因此中药最有可能在“多分子——多靶点”药物方面取得成功。

  药物评价必须兼顾疗效与毒性过去大部分的肿瘤药物都是基于细胞毒原理来杀灭肿瘤细胞的。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药物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问题成为难以克服的难题,有的药物甚至陷入了“中毒剂量”和“有效剂量”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用的剂量少了没有治疗效果,用的多了又会产生强烈的毒副作用。所以,我们对抗肿瘤药物的评价一定要兼顾疗效和安全性两方面。

  抗肿瘤药物要实现微量化肿瘤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机体状况都比较差,耐受力和各种功能都比较低下。此时临床治疗时用药一定要谨慎,如果盲目大剂量用药,不但于病人无益,反而有害,但是患者的病情发展往往又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要解决这个矛盾,就一定要实现抗肿瘤药物的微量化:一是药物有效活性成分要高度浓缩;二是药物的适应症要广。

  上海市肿瘤医院原院长、上海肿瘤研究所原所长王圣忠:

  从主客观两方面对抗肿瘤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经确诊即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等整合治疗措施。化学治疗药物在肿瘤的整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少数恶性肿瘤已经可以用药根治,如绒毛膜上皮癌、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由于药物缺乏选择性、毒性大,肿瘤产生耐药性等原因,对大多数肿瘤的远期疗效较差,仅用药物治疗容易复发和转移,虽然药物可以使肿块缩小甚至消失,但残存的微小病灶或肿瘤细胞就会成为复发的基础,因为目前还无法测定是否有残存的肿瘤细胞。

  所以肿瘤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身体情况,由医生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比如手术前应用药物化疗,可以杀灭并减低肿瘤细胞活性,使肿瘤缩小,便于手术切除,术后化疗可消灭残存病灶。放射治疗前采用化疗可以提高放疗效果,放疗后采用化疗可以抑制放射部位以外播散病变。

  总之,整合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抗肿瘤新药会不断出现,药物治疗将在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不管是肿瘤患者本人还是患者家属,在面对肿瘤这个问题时,必须认识到: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病症,所以其治疗与康复离不开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广州市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梁康成:

  “扶正固本”对肿瘤患者同样重要


  恶性肿瘤的扶正固本疗法其实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是我们长期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此方法通过扶助正气、培植本元以达到“养正除积”的目的。目前世界各国的医药科学家对中医理论及抗肿瘤中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认为针对多个靶点是中医药神奇疗效的根本原因。

  目前,已发现有近20种中药具有明显的反突变作用,其中白术、灵芝、黄芪等效果明显。

  灵芝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极品,灵芝“起死回生”之美传人尽皆知。

  医学实验和临床实践等方面的统计资料均显示:中药抗肿瘤药品不仅能够抑制、杀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复发、转移,同时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时间,留人治病。当然也不能说用中药抗肿瘤药品就一定能把肿瘤彻底治好,但在全世界对肿瘤没有彻底攻克之前,使用中药抗肿瘤药品起码能延缓肿瘤病人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这也是一大进步。

  作为一名中医医生,我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在祖国医药的帮助下摆脱困境,获得康复。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