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养育着中国1亿5千万人口的淮河,曾经发生特大污染事故,干流形成的污染带长达70公里,造成损失上亿元。对这起事故的清理,揭开了淮河治污的序幕,我国政府第一项大规模污染整治工程由此开始。按照国家十五规划,淮河干流在2005年要达到饮用水源标准,支流要达到工业用水标准。如今,离这一期限只有一年时间了,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条污染严重的淮河,听到的是淮河流域1亿5千万人民盼望天蓝水清的呼唤,留给我们的是淮河污染久治不愈的深层次思考。

那条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穿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的淮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有着大小支流近500条的淮河,是1亿5000万人民的母亲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古老的歌谣不知流传了多少代。然而到了上世纪最后的十几年,这种风韵渐渐远去了。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 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成了淮河流域遭受污染的真实写照。
这条河就是淮河重要支流的奎河。在它的上游是江苏省的徐州市,下游是安徽省的宿州。我所在的位置是安徽宿州的杨庄乡,现在您可以看到,这里的水质已经污染的非常严重。就在不久前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检查组在这里提取了水样,经过分析,这里的水质已经达到劣五类,已经失去了任何使用功能。
地处奎河岸边安徽省宿州市杨庄乡,是奎河污染最大的受害者。由于奎河水质污染严重,村里的人们多年来已经不敢使用奎河水,纷纷打井吃地下水,但就是这里的地下水也已经被奎河污染了。今年3月,杨庄乡卫生防疫站的人员对全乡5年内因癌症死亡人口进行排摸,结果发现,在全乡16个靠近奎河的行政村,患各种消化道疾病和肝癌、胃癌、食道癌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村,轻壮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也明显增高。
杨庄乡卫生防疫站站长郝丽:三年来杨庄乡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达到千分之13。年龄以四五十岁居多。80%是肝癌,还有胃癌、食道癌。
按照这一统计和实际调查结果,杨庄乡3万8千多人,5年内因癌症死亡的人口就有近300人。
4月21日是杨庄乡一年一度的大集,全乡人都纷纷上街游玩,但杨庄乡居民刘正美却只能压抑着心中的痛苦守护着重病在床的丈夫。不久前,刘正美的丈夫尚XX突然感到身体不适,经查已经是肝癌晚期。为了给丈夫治病,刘正美一家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但丈夫的身体却越来越虚弱。
刘正美:是奎河的污水造成的
刘正美说,丈夫多年以来就没有喝到一口干净的水,现在家里再穷,也得让他喝上。为此,刘正美每天都用高价买来的纯净水给丈夫做饭,而自己和家人依旧吃的是被奎河严重污染的井水。
记者体验:这水是有一种臭味。
这一天,也是杨庄乡居民段新清的妻子去世两周年的日子。这天一大早,段新清就拿出妻子的照片擦了又擦。两年前,段新清年仅40岁的妻子因患肝癌不幸去世。

段新清:就剩下孩子跟我,我的日子太苦了。
段新清把妻子的坟就建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而这里也是杨庄乡离奎河最近的地方。
段新清;我把妻子的坟修在这,就是要她保佑我们别再受奎河污染。
在杨庄乡的这条唯一的街道上,很多家庭这几年来都有因癌症过早失去亲人的惨痛经历。
杨庄乡防护站副站长郝丽:这条街上挨着的三户居民,都有因患癌症失去亲人的
居民孙胜军:我父亲去年患肝癌去世的。我最大的希望是政府治理好奎河的污染,让我们的后代不受污染。
多年从事环境卫生状况调查的安徽省环境卫生学会常务委员李万江,经过几十年对奎河水对周边人群影响的不间断调查发现,奎河水的严重污染是导致杨庄乡村民癌症发病率高的直接因素。
安徽省环境卫生学会常务委员 宿州市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医师李万江:我们在奎河中铅锌汞等有害物质都有检出,这些物质短期可以造成肝病,长期可以致人癌症。
不仅杨庄乡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奎河污染的严重危害,当地经济发展也因此受到严重制约。多年来,杨庄乡一直以水稻种植为主,但由于灌溉的是奎河的污水,质量差,有怪味,因此这里的水稻已基本上无人收购,当地农民只好改种小麦。
不仅生活在淮河支流的群众面临严重的污染,就连生活在淮河干流的群众也面临同样的状况。
这里是位于安徽蚌埠的龙子河污水排放口,大量的不达标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正从这里流向淮河的干流。我们在这里提取了水样。您可以看到这里的水已经呈现出淡酱油色。据当地群众反映,现在的水还是比较好的状况,可想而知,水质不好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状况。
以打鱼为生的蚌埠船工金兴好一家已经在淮河干流边的船上生活十几年了。这些年来,金兴好目睹了淮河水质由坏变好,又由好变坏的过程。
金兴好:过去水里有鱼,……现在已经基本打不到了。最严重的情况是晚上八点多钟排出来的水就像酱油汤一样,臭得不得了。
距离金兴好家的船200多米远的地方,就是蚌埠市的一个重要的排污口,各种散发着浓重臭气的污水就从金兴好的船边流进了淮河干流。据淮河水利委员会的水质监测人员说,在这个排污口排放的废水中,经常检测出超标的笨、酚等对人体有强烈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属于严重不达标的废水。
而金兴好一家的饮用水恰恰直接取自淮河,他们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加点儿明矾来澄清。
由于蚌埠淮河岸边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停靠,现在金兴好一家只能继续生活在排污口跟前。金兴好最担心的是他的孩子们,他不知道孩子们长期喝这样的水,健康能不能有保障。
而地处淮河上游的王沟村是河南省项城市东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淮河的二级支流枯河从村的周围蜿蜒流过,王沟村村民祖祖辈辈喝的都是枯河水。可是近20年来,能喝碗干净的水成了全村600多村民的奢望。由于工业废水多年淤积,枯河河面形成了厚厚的黑色沉淀物。这种类似墨汁状的黑色污水和着未经处理的城市居民生活污水从此包围了王沟村,并顺着枯河滚滚流入淮河最大的支流---沙颖河,每当夏季来临,河水中散发的臭味一直困扰着当地百姓,让他们苦不堪言。
村民:特别热的时候,这个地方比厕所里,比哪个地方都厉害。
记者:特别臭?
村民:臭的难闻,现在来说臭的熏人。你们看这树有的都死了,这个树还好一点儿,俺这儿都没树了,俺这树都熏死了,空气都污染不是?
多年来,王沟村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已经被严重污染。
记者:那么这些人你们喝水?喝什么水?
村民:都喝地下水。
记者:以前这个从什么时候受的污染?
村民:至少得有15年了,这个据我所知得有15年了
王沟村位于河南莲花味精集团两个排污口的污水流向淮河的必经之路上,莲花味精厂建厂21年,生活在附近的王沟村整整忍受了十五年的污染。清澈的水变臭了,河边的树木熏死了,田里的庄稼大幅度减产了,
记者:庄稼地怎么样?
答:庄稼地你看这麦子,人家打800(斤) ,俺600不能打,俺600也不能打。提前都熟了,一下雨然后一污染麦穗就遭殃,就都死了。
更为严重的是村上患病的人数增多了。多年来王沟村村民王秉中等人一直在向企业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呼吁,但水污染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老人:这个河是俺人工挖的沟,是排水,是排这个年年发水以后,排这个水,他现在用来放污水。实际这个污水处理,污水你看处理的这样。
王秉中原来就在这条河边做买卖,最近几年他的几个并不年迈的伙计先后得了癌症病故,他自己不得已也搬出了老宅。
老人:俺们老伙计××,张如海,这几个老伙计都是癌症死的。
记者:多大岁数?
老人:张如海是40岁死的。那几个老伙计具体太大,说不了,记不太详细了,反正都是活不了年纪太大,我现在为了弄那,我搬出庄外去,我不在这个村。
离王秉中家不远处有个猪场旁边。 莲花味精厂环保处指定的2号排污口就在这里。
记者:这个管子是从哪儿过来的?
A:四万吨过来的,中日合办的。
记者:这个水平时是这个颜色吗?
A:有时是红的,有时候是黑水,不一定啥时间流这儿来。
记者:这个水就一直顺着这儿流过去?
A:这个水就从这儿走了,流进沙河了,都得流进沙河。前面那一道也流进沙河。
记者:这条河离村子挺近的?
A:俺都靠着这河住。南边有一道河正好来一圈,水全部靠着村里。
记者:每年春夏秋冬都得忍受这臭味?
A:一年360天都是这样。
村里面养猪都少了,光生病。你像这个养猪的,一年也死好多。俺这儿都死,有的养猪都死绝了,治不回来。水都坏了,喂猪更生病。
记者:水最大的时候,这周围的草?
A:全部死完了,草都死了。水一大了,冒着热气,就跟蒸笼一样冒烟,到冬天的时候就该冒烟了,热天晚上看着冒烟,白天看着就,一到冬天的时候白天看着就和蒸锅一样,上面都是烟气。这个水里面含的啥都有。
尽管深受莲花味精厂污染之苦的村民多次呼吁,但是这种状况依然没有改变,他们也没有得到任何补偿,直到2003年年底,项城市才为他们解决了吃水的问题,现在村里大部分人家喝上了自来水,可是仍有一些家境贫困的村民因为交不起130块钱的安装费而不得不继续饮用浅层地下水。76岁的老汉张德恒和老伴儿住在又黑有臭的枯河边,至今仍然靠饮用自家院子里的压水井维持生活。做饭的锅没用几天就积起了厚厚的一层水垢。
村民:污染最严重比现在还严重,水比这多,水面都是黑鸦鸦的,鸭子什么都死,冒的水泡一点都着。
记者:水泡一点就能着,现在还能点着吗?
村民:现在没有那水泡了。一到热天的时候就有。
记者在老人家的压水井里取了水样,经淮河水环境检测中心化验,井水中化学耗氧量值为每升168毫克,属已经被污染的水源。这个结果令人震惊。国家职业病学研究成果表明,氨氮可以通过硝化作用和微生物的作用转化成亚硝酸盐,该物质是一种强致癌剂,可引起多种动物包括人类 的多脏器肿瘤,而水体中化学耗氧量也与包括肝癌在内的消化道疾病呈正相关。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程方平、董树刚等专家在去年8月曾对项城一带农村受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由于当地河水中氨氮和化学需氧量超标严重,这些污染物质通过沟渠渗入地下,污染村民作为生活水源的浅层地下水,因此导致这一地区肝癌和食道癌高发现象。
现在,王沟村已经有20%的村民患上了肿瘤病,胃病和其它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关节炎在村民中十分普遍,有近百个孩子得了乙肝和呼吸系统疾病。
记者:这水有什么味吗?
女孩:苦。
因为忍受不了污染之苦,经济条件好一点的都搬离了河边的房子,没条件搬家的居民则不得不继续困守家园。
王秉宣老汉今年刚过64岁,但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和严重的关节炎,已使他丧失了行走能力和劳动能力,不得不留在污水河边,在成堆的药品中度着他的晚年。
记者:(家里人)离开这儿了?
男:都离开了。这儿不能住,压上来的水,都是白的,烧出来的水顶上白的,一壶茶澄出来一碗,那个茶臭就是这种情况。
记者:所以家里人…
男:家里人没办法都挪到集上去了,他自己在家里看个门户,他自己七八年了,吃了这个水腿不能动,手就是那个样子。就是这种情况。
记者:老人已经不能走路了?
男:不能走路了。
记者:您这个手以前是这样的吗?
老人:以前不是,以前好好的。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呢?
老人:那有七八年了。
记者:手上什么感觉?
老人:伸开手疼。
记者:我看看您这手?
男:好象是关节炎。
记者:关节已经弯曲了。
老人:现在胳膊伸不起来了。
记者:您把两只手都亮出来看看?
居住在岸边的村民王海征谈起已经过世的父母,仍然掩饰不住悲伤。
王:在2000年的时候,就是患血液病,2003年的时候离开人世,在此病期间,我们去周口检查的时候,听专家说,我们河南省有得血液病的最多,一个是西华,一个就是项城,像我们这个地方呢,都因为水的污染。所以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记者:你母亲多大岁数?
王:51岁就离开人世了。我28岁父母就不在了,我感觉到人生有点儿遗憾。作为我是王沟村的村民,作为项城的市民来说,王沟村的村民来说,我们所有的盼望,上级的领导和有关部门能对这个污水能治理一下,这是我们所有的呼吁。
眼看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又要来临,环绕王沟村的污水河,很快又要泛起更严重的污染和难以忍受的臭气,记者采访期间,莲花味精厂的排污口仍在超标排放高浓度的废水,面对当地的利税大户,王沟村的村民们除了逃离,还有什么办法能拯救自己被污水围困的家园呢?
无论是安徽宿州的杨庄乡,还是河南项城的王沟村,受河水污染之害令人震惊。而在淮河流域,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