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我体内流淌着儿子的血” | |||||||||
|
|||||||||
|
|||||||||
江苏省接受子女骨髓捐献第一人赵发友先生,血型已由原来的AB型转变为儿子的B型,这表示他获得了全新的造血系统,骨髓移植手术成功。昨天中午,赵先生出院前激动地对记者说:“我骄傲,我身体里面流着儿子的血!” 赵先生1999年查出患有白血病。近两年,他的病情加重,唯一的希望就是进行骨髓移植。2003年8月,他们从《南京日报》上获知,鼓楼医院血液科欧阳建主任在省内首家开展了半相合移植新技术,能让父母与子女间相互移植骨髓。可是赵先生的父母都已去世,唯一能献的就是宝贝儿子。可他不想让孩子为自己付出。因为家里条件还不错,儿子从小就没吃过什么苦。现在自己生了重病,不能尽父亲的义务,怎么还能让儿子为自己牺牲那么多呢?所以他决定去骨髓库找。可是找遍了全国各地的骨髓库,都没有合适的。眼看赵先生的病情越来越重,他的爱人忍不住了。她来到儿子的学校,什么话也没说,把报纸递给儿子看。小赵一看到消息,当即表示,“他是我的亲生父亲,我不救他,谁救他。”2003年10月23日,小赵为父亲捐出了1000毫升的骨髓。第二天,他又为父亲捐了造血干细胞。2003年12月1日,小赵输入父亲体内的骨髓成活,赵先生出了无菌层流病房。他拉着儿子的手,眼泪哗哗往下流,“洋洋,你为我受苦了!你这么小,还在长身体,却为我付出了那么多,吃了那么多的苦……”“不,爸爸,没有你就没有我”,小赵搂住爸爸的肩深情地说。 昨日,赵先生激动地说,以前虽然也觉得自己生活不错,夫妻和睦,儿子听话。但是经历了这一切,他才愈发体会到什么叫爱。儿子从小无忧无虑的,在关键时刻,竟表现得那么勇敢。当时他在层流病房内,看着输液袋里儿子的骨髓,一滴滴地流入自己的体内,他的眼泪就忍不住地流下来。听说抽骨髓的时候,由于儿子才20岁,年轻,骨头紧,不好打孔,手术台边站了十几位男医生轮流上阵,才抽出了两大盐水瓶的骨髓。他想像着儿子被抽骨髓的那一幕,眼泪无论如何都止不住。在医院人多,他不好意思抱儿子。他说出院后,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周末儿子回家后,一定好好拥抱儿子,谢谢他给了自己新生。小赵正在外地上大学。他在电话里平静地告诉记者:“我的生命是爸爸给的。我所做的是每一个子女都应该做的。而且捐献骨髓一点也不可怕,我现在身体棒得很。”半相合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世界公认的治愈白血病的最佳办法。以前的医疗技术要求患者与供者的组织配型必须全相合。由于人的遗传基因组织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即与父母只能半相合。在同胞兄妹间,全相合的几率约有25%。在陌生人中,全相合的几率仅有万分之一、二。 从2003年5月开始,鼓楼医院在省内首家开展半相合骨髓移植。这项新技术能使父母与子女间相互移植骨髓,同胞兄妹间能移植的几率从25%升至75%。目前,该院已先后为10位病人施行了半相合骨髓移植,获得了与全相合相同的疗效。在10名捐献者中,有5个是母亲,4个是姐妹,只有1个是儿子。(记者 倪艳 实习生 徐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