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115>>本页

直饮太湖水“毒”藻会致癌

——无锡疾控专家三年研究得出上述结论

我爱祖国的蓝天 2004-1-6

  本报讯(记者 何玉洁) 长期直接饮用太湖水的渔民的肝脏酶活性指标要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而这些肝脏有损害的人群与太湖中的毒藻——微囊藻有很大关系,这是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玉娣经过3年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

  据介绍,3年中,林玉娣共对河水、河塘水、浅井水、深井水、太湖源水、末梢水(到居民家中的水)等共计201件水样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有59件水样含有微囊藻,占总样本的29.35%。其中,在12件太湖水中,发现全部有微囊藻,比例为100%,而在18件直接饮用水(即自来水)中,微囊藻的比例为20%。另外,在五里湖、梅梁湖对28条鲤鱼、鲢鱼、青鱼等7种常见鱼类样本中也进行了检测,结果微囊藻的比例竟占到100%。以前国内就有专家指出,微囊藻可能会影响人体肝脏。这一点,在实验中,林主任也证实了此说法。在对近1000名在校学生、渔民和工人的血液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分析,结果发现渔民体内的肝脏酶活性指标与其他人群有显著差异,这与渔民们长期直接饮用太湖水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此外,在五里湖、梅梁湖中鱼类的肝脏有不同程度损伤。在10个观察点,对26.8万人口的调查也表明,一些直接饮用太湖水的农民肝脏也有损害,以上种种迹象,均证实了微囊藻会对人体肝脏有损伤。值得一提的是,在对10个地区死亡人数的调查中,也发现了饮用含有微囊藻的太湖水地区的居民,肝癌、肠癌、胃癌、食道癌等肿瘤的死亡人数高于其他地区。

  据林主任介绍,由于太湖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等元素,使得湖水呈富营养化,这样就给微囊藻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无锡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水环境整治的重要性,通过环保、卫生等部门对于太湖水的监测结果也表明,水质一年年好转,去年卫生部门对太湖水的浑浊度、色度、耗氧量、总大肠菌等5项指标中,只有1项不符合标准,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5项指标全不合格。

 

来源:江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