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慎防寄生虫引发的乳房肿块 | |||||||||
|
|||||||||
|
|||||||||
在临床上,虽然乳房寄生虫病不多见,但由于它们大多表现为结节和块样病变,所以容易误认为乳腺癌。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常见乳房寄生虫病。 1.乳房丝虫性结节:常见于丝虫病流行区域。临床表现为乳房内出现单个结节或硬块,也可同时有几个结节。结节多位于乳房皮下或表浅腺组织外上部,少数可出现皮肤改变,故尚需与乳腺癌、乳腺结核等鉴别。必要时应通过活组织病理检验证实。 2.乳房裂头蚴病:人体感染裂头蚴的方式常给本病提供一定诊断线索,其感染方式有3种:(1)局部贴敷过生蛙肉;(2)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肉;(3)饮用生水或湖、塘水等。乳房肿块为圆形、核桃或鸡蛋样大小,少数为条索状或不规则形。质较硬,边界不清,常与周围有粘连,多无明显压痛。有时可伴有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早期,肿块常有迁移性,局部瘙痒或有虫爬感。有时需与肿瘤或炎性包块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必须取出整个头节及虫体方能彻底治愈。找不到虫体时,应注意有无裂头蚴迁移的隧道,有时沿隧道切开可找到虫体。亦可局部注射40%酒精加普鲁卡因2~4毫升杀死虫体。 3.乳房肺吸虫病:病人多有生食或半生食蟹史,主要表现为皮下肿块,肿块多具游走性,常为单个,偶尔多个成串。局部可有微痒或微痛症状。部分病人有全身症状,如低热、咳嗽、厌食、乏力等。血化验嗜酸粒细胞多明显增高。肺吸虫皮内试验多为阳性。治疗本病首选是硫双二氯酚(别丁)。每日每公斤体重50毫克~60毫克,每日3次,每日或隔日给药,20天1疗程,多在1~2个疗程后消失。(副主任医师 董德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