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董斌:如果放弃,对不起那么多人(图) | |||||||||
|
|||||||||
|
|||||||||
他,感动了深圳 画家赠送“大鹏展翅”图 董斌 本报特派记者深圳今晨专电昨日,患了脑癌的长乐少年董斌,静静躺在深圳南山医院的病床上。但这一天,他身边的所有人都惊喜地说:这是董斌入院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天,虽然他的右半身还是不能动弹,左手依旧颤抖,但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求生愿望。董斌说:“实在太多人真心地关心我,鼓励我活下去,如果我不坚持,我真的对不起他们。” 事件前情:一个一个清点能捐的脏器 董斌昨日说了很多话,虽然口齿不清,但明显让人感觉到他表达的欲望:他谈到了自己的班级,好哥们林晓宏(音),还有自己热爱的篮球和喜爱的球星姚明。他还说,他捐献器官的初衷不改,现在他志愿捐献眼角膜,将来病好了,他还要以健康的志愿者的身份捐骨髓、肾脏,让自己为更多人造福。 董斌昨天还接到同学的电话,班长谢小英来电时说了很多鼓舞人心的话,虽然这位班长在随后与董母的通话中哭得厉害。记者了解到,董斌的校长将于今日到深圳看望他。 昨天下午,董斌要求姨姨喂他吃香蕉,不料吃得太急,一口气吞下半截香蕉,也许觉得自己太滑稽,董斌笑了出来,这是他入院以来的第一个笑容。一旁的母亲看到了,这一难得的笑让这位母亲差点儿掉泪,她说,他笑了,我总算觉得有希望了。 董斌说,住院后,不论吃药吊瓶都不起作用,感觉身体状况明显地一天比一天糟,终于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吃什么都没味道,心里便感觉到自己的病情非同一般,就逼着母亲一定告诉他自己得了什么病。 董斌的母亲说,这是他入院后的第一阶段,每天都在与癌症苦斗着,当他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后,精神几乎一下子垮了,待到冷静下来,就开始考虑捐献器官的事,并劝说母亲支持他的捐献愿望。 “我12月10日第一次到医院看望他,那时他真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深圳商报》记者郝丽萍说,“我见到他那天,已是他绝食绝水的第四天了,护士来给他打点滴,他会把针头拔掉,针眼里流出的鲜血染红了衣袖和被褥。” 董斌说:当时一个念头,就是不想治了,太辛苦了,早放弃早解脱,唯一的安慰是他还是做了一些有益人们的事,只是担心母亲将来的日子。 记者:那现在为什么又想坚持了? 董斌:大家对我太好了,他们都希望我活下去,我觉得我就这样放弃对不起他们。 记者:你想过死吗?你害怕吗? 董斌:想过,但我不怕,人总有一死的。 记者:你曾经想放弃,不吃不喝不打吊瓶,为什么现在又决心要坚持下去? 董斌:大家关心我,我不能让大家失望。 记者:你觉得你能治好吗? 董斌:能,我才18岁,生命力强。只要有希望,用什么方法都行,开刀、射线,手术有危险我不怕,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会活下去。 董斌断断续续地说他的心愿,他觉得他的一生应该做点事,比如说做一个优秀的汽车修理工,最好能到大汽车厂里见见世面,能活下去的话,他会好好珍惜“做点事”的机会,如果实在没办法,他也可以用自己的身体为人们造福,他说:“留在我身上没有用,与其一把火烧了,不如把它们给最需要的人。” 反响深圳 他感动着一批又一批深圳人 记者昨日在医院里陪着董斌呆了一天,这一天里访客没有间断过,人们送来鲜花、水果、捐款和营养品,许多人一边掉眼泪一边鼓励董斌要活下去。昨日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对夫妻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关于董斌的报道,立即下车专程折到医院看望董斌。而为此采访多日的当地媒体记者说:“这样的事太多了。” 于是,记者带着这样一个问题与来访者交谈:一个初来乍到的少年,只因提出捐献器官的愿望,为什么能感动这么多人? “一个18岁的少年能想到在临死前为其他人造福,这点实在不容易,现在,志愿捐赠角膜的人少之又少,何况一个小孩?”深圳红十字会捐献器官会会长崔从政说,崔从政将董斌的故事贴到新华网BBS上,一天内就收到全国各地的无数回复,他将回复整理出来带给董斌,并说:“全国有很多人关心你,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据了解,董斌是全国年龄最小的角膜志愿捐献者。 《南方日报》记者刘丽则说,她对董斌提出捐献器官时的冷静感到震惊,刘丽回忆说,董斌提出捐献器官时,不是笼统地说“能捐的都捐”,而是一个一个地“清点”他觉得能捐出的脏器:肝、心、肾、骨髓……“他一直希望能‘快点’,要么死在病床上,要么死在手术台上,都希望尽快,他还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棗如果癌细胞扩散,那么身上器官的捐献价值就越来越低了。我知道这些,别说心里有多难受了。” 刘丽说,“我一直以为,见过那么多苦难的事,我已变得冷漠,但采访董斌时,忍不住哭了。这次采访,是我记者生涯中最具震撼力的一次。” 《深圳商报》记者郝丽萍说,董斌是“一个会感动一大批深圳人的孩子”,他生活在农村,母亲坚持着“死要全尸”的观念,他居然用僵硬的舌头一字一顿地劝服了母亲,就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是个不简单的好孩子。 而董斌的母亲回忆,对捐角膜这件事,儿子这样说服她:“不是掏眼珠子,而是取走眼睛里的一层皮”。决定捐献其他器官时,儿子又说,一个器官一条命,值得。董母还说,儿子一面说,爸爸死得早,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亲,另一面又坚持器官是捐献,不能用来换钱。这是一种矛盾,但她能理解。 越来越多的人撑着他活下去 连日来,越来越多人关心着这个异地小伙子,人们的关心也重新燃起董斌生存的强烈愿望。 记者昨日上午来到董斌的病房时,有一位叫李俊英的女孩与董斌聊得很开心。这位女孩是一位企业培训助理讲师,她像一个老师一样给董斌“培训”:美国的氢弹之父艾瓦雷特是怎样渡过生命难关的。“艾瓦雷特当时病得比你还重,但他能挺过来,你一定能。”这位姓李的女孩说。 听女孩“培训”时,董斌很兴奋,这样的培训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健康者。董斌告诉记者,像这位女孩样的好心人还好多,他们让自己有活下去的信心: 他一直记得第一个来采访他的《深圳商报》记者郝丽萍,这位与自己母亲同龄的记者几乎忘记了记者的角色,而更像是一位母亲,几天来,她花了很多精力为董斌联系捐助。对此,郝丽萍说:“12月10日,我是冲‘中国最年轻的志愿捐献者’去采访的,但见到他后,我立即对编辑说我要改变采访主题,在采访中我也从未提及‘捐献’二字,因为这是以死亡为前提的,我只想让他活下去。” 郝丽萍还带出一个北京的读者:“这个读者看到董斌的消息后,专门到山东去买一个他坚信能‘改善脑癌病情’的药枕,然后用快递寄给董斌。”昨日下午,这只药枕送到董斌手中,虽然不知道这只药枕是否能起作用,但董斌看起来很受鼓舞,他瞪大眼睛说“谢谢”。 画家王劲华用自己的“指画绝技”专门为董斌画了一幅“大鹏展翅”,王劲华的夫人到医院时说:“我知道你们需要钱,但我们的钱不多,老王指画四十多年,这幅画值些钱,会有人帮你将这幅画换成钱治病的。” 一位素不相识的退休中医张伟玲天天到医院陪着董斌,她每天送来自己煲好的营养热汤,还很细心地把人们送给董斌的营养品分了类: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该怎样吃,吃多少,写下来告诉董母,“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张伟玲说。 还有一位坚决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太太。她为董斌送来2000元捐助时,正巧遇上中央电视台记者,老太太为拒采访,几乎与央视记者吵架。后来,这位老太太说:“我也是有苦衷的。我怕人家误会。”我们了解到,老太太的收入不高,平时还靠一些亲戚给她经济资助,她不愿别人说她“拿着别人的资助去做好人”,但她实在想帮帮这个小伙子。 反响福州:校领导急飞深圳鼓励他坚持到底 昨日,记者终于确定董斌是福建省机械工业技术学校2001级03班机电专业的学生。该校的领导和老师已做好马上飞赴深圳看望董斌的准备,并将发动全校师生,倾尽全力为董斌募捐。此外,保险公司将赔付6万元左右用作治疗费用。 董斌因重病造成记忆模糊,提供的校名为“福建机械学校”。为了找到该校,本报记者 颇费了一番周折,走访了好几所校名中带“机械”或“机电”的学校,终于在昨晚6时许,找到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先进路116-2号的福建省机械工业技术学校。从门卫口中,记者得知该校的招生办主任名叫“余丰”,与董斌提供的老师同名。 随后,记者找到该校宿管老师黄志军。他始终联系不上余丰和董斌的班主任陈犹明,但是可以确定,董斌是该校的学生,目前2001级的学生全部在外实习。董斌是余丰老师介绍到深圳实习的。一位生管老师说,董斌平时为人很老实。 随后,记者打通该校校长陈学祥的电话。陈校长告诉记者,12日《长乐少年临终要求捐角膜》见诸本报后,董斌的同学告诉了班主任陈犹明,陈犹明于12日晚联系上正在福清开会的他。由于会场没有本报,陈校长一回到家,就马上找来本报仔细阅读,并马上打电话联系民航、机场、保险公司以及边防部门。 昨日上午,陈校长紧急召集在家休息的学校领导开会,并联系上董斌的母亲和深圳南山区医院,鼓励董母一定要坚强,并告诉董母与医院,保险公司将赔付6万元左右用于治疗,学校也将在老师和学生中发起募捐,倾尽全力为董斌筹钱,请董母和院方“一定不能放弃,一定要延续董斌的生命”。校方已做好马上派人飞赴深圳看望董斌的准备。 据校长介绍,他对董斌印象不深,但知道董斌是宿舍的舍长,在学校举行的每月文明宿舍评比中,董斌所在的宿舍几乎每次都榜上有名。 此外,记者还在长乐警方的帮助下,查到董斌的家庭地址:长乐市古槐镇龙田村董厝18号。(本报特派记者黄演/江天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