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检测染色绿海带 北京尚无防火墙 | |||||||||
|
|||||||||
|
|||||||||
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研制检测试剂 专家提醒购买时要注意辨别 本报12月3日以《警惕染色海带》为题,报道了杭州市工商部门在巡查中发现市场上销售的一些碧绿鲜嫩的“优质海带”产品很有可能是用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化学海带”。不法商贩使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泡、染加工而成的这种海带不但肉质肥厚有光泽,而且没有任何异常的味道和气味。一时间,作为餐桌上家常菜的海带引起老百姓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纷纷打来电话,对北京市场上出售的海带产品和其他有可能加入化工染料的食品感到担心。北京市场出售的海带情况如何呢?有关部门能否对老百姓在购买中怀疑含有“连二亚硫酸钠”或“碱性品绿”的食品进行鉴定?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记者暗访:商贩称海带没问题 从前天开始,记者利用两天的时间先后去了北京的几家农贸市场、商场和超市,对这些地方出售的海带情况进行了暗访。 在一农贸市场,记者找到泡在水中的海带丝,褐绿色的海带丝在水中闪着光泽,价钱是2元一斤。摊主说,货是从大连直接进的。记者用手摸摸,肉质很肥厚。 记者又来到另一批发市场,这里的海带也是褐绿色的,1.5元一斤。记者问一个摊主是否听说过所谓的“染色海带”,他笑着回答,是听说过有人用染料和色素加工海带,但具体用什么就不清楚了。“市场管理的很严格,我们可不敢做这样的事情。但北京这么大,也保不准哪里有卖的。” 在某商场,记者注意到,3.8元一斤的海带丝的颜色比记者在农贸市场看到的要绿,没有什么怪味。 某超市的海产品专柜也在出售新鲜的海带产品,价格为每斤4.8元。记者看到,这里卖的海带丝颜色是褐绿色的,旁边摆放的海带片是褐色的。 ■检测机构:目前尚无相应办法进行检测 虽然商贩们都声称所卖的海带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老百姓想对所购买的包括海带在内的食品是否有“碱性品绿”进行鉴定,应该去哪里?记者就此采访了作为检验机构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务人员的答复是,目前还没有办法检测食品里是否掺有像“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这样的化工原料。“因为没有检测用的试剂。”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还没有一种标准方法能把海带或其他食品中的“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还原出来,所以给检测带来困难。记者问什么时候可以出台检测方法,他表示这是一个科学论证的过程,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研制有关试剂。另一位工作人员听说杭州有人在海带里加入了“碱性品绿”后表示,他们会向上级反映情况。 ■化工专家:长期食用可能致癌 记者了解到,杭州的“染色海带”是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泡、染加工而成的。每10箱海带用50克“碱性品绿”和200克“连二亚硫酸钠”加水浸泡一夜。浸泡过的海带颜色鲜绿,卖相很好。化工专家告诉记者,“连二亚硫酸钠”在食品中常作为漂白剂,用于食糖、糖果、饼干、竹笋和蘑菇罐头中,用量应为每公斤0.4克,通常起到固定色素和还原产品本色的功效。“碱性品绿”的真实身份是工业用染色剂。这种染色剂沾上手后,即使是用肥皂反复清洗,仍无法彻底除去。用这种工业用化学染色剂泡、染的食品,其食用的安全性可想而知。专家还表示,由于食品浸泡使用的化学品剂量较小,一般不易被人发现,但如果长期食用,其毒性在人体内长期沉淀,可能会产生癌性病变。 ■百姓提醒:要从外观颜色加以区分 在目前没有科学方法对食品里是否含有“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进行检测的条件下,老百姓应该如何鉴别食品里是否含有“碱性品绿”? 专家建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外观的颜色上加以区分,因为“碱性品绿”是一种工业用的染色剂,经过加工的物品颜色往往鲜艳夺目,这也最能吸引老百姓的注意力。例如,一些海菜的颜色并不鲜亮,但经过使用“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的毛衫色彩就非常鲜亮诱人。一般海带的颜色是褐绿色或深褐绿色的,但加入“碱性品绿”的海带就呈现出碧绿色。对于同类食品,如果老百姓在购买时感觉颜色不对,可要三思而后行,因为这样的食品很可能就是添加了化工染料。 不过这样的方法也只是经验之谈,因为真正的鉴别手段还是依靠权威部门的检测,而这样的检测则是依靠标准方法的尽早出台。 ■新闻回放: 杭州市工商部门日前的检查结果表明,在市场上每公斤3元销售的一些碧绿鲜嫩的“优质海带”很有可能是经营者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泡、染加工而成。据了解,“碱性品绿”可以将海带染成鲜绿色,“连二亚硫酸钠”是一种稳定剂,染上去的颜色不会退色,经过染色的海带没有任何异常的味道和气味。 卫生防疫部门检测后认为,用这两种物质染色,肯定对人体无益,至于有毒程度如何,目前还无法确定。 杭州市工商局目前抓获的“化学海带”配方提供者是杭州农都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一家姓陈的海带经营户。据陈某交代,在批发海带时,其专门为经销商“配送”用于加工海带的“灵丹妙药”。一些经销商反映,由于陈某为经营户免费配送“染色配方”,他的海带生意十分红火。工商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此案。(李天际 崔峻 曹博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