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103>>本页

任汉云谈骨髓移植与血液病

我爱祖国的蓝天 2003-11-24

骨髓移植与血液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副主任任汉云访谈录

  编者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学博士任汉云应邀做客人民网健康论坛,与网友谈“骨髓移植与血液病”。现将访谈实录整理如下,供大家参阅。

  【任汉云】大家好!

  问:请谈谈髓移植与血液病的关系。对于普通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谢谢!

  答:骨髓既是造血器官,也是免疫器官。骨髓细胞发生恶性病变,即白血病,或者骨髓造血功能发生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都是造成致命的疾病,骨髓移植可以取代病态的造血,使患者恢复造血和免疫功能,通过这种途径,可以达到根治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目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各种毒物,如家庭装修、环境污染可以引进白血病或者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接触有毒的物质,减少白血病或再障的发生。一旦发生这种疾病,就需化疗(针对白血病),如有合适的骨髓供者可以考虑进行骨髓移植。

  问:骨髓移植,对捐献骨髓的人有多大的损害?

  答:对捐献骨髓的人来说,是很安全的,和献血一样是安全的。

  问:请问嘉宾“儿童白血病和住房装修有没有关系”?

  答:家庭装修使用了一些材料,如油漆、大理石可能有放射性,对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儿童,可以引起儿童的白血病。

  问:捐献骨髓的人一定是患者的亲属吗?

  答:捐献骨髓的人不一定是亲属。但是最好是兄弟姐妹之间供髓,骨髓的来源也可以是无血源关系的供体,或者是脐血,兄弟姐妹之间供髓的成功率比较大。

  问:骨髓移植肯定要在骨头上钻眼取骨髓,太可怕了……吗呀

  答:骨髓移植需要在骨盆骨用针穿刺,抽取一定量的骨髓。但是,抽骨髓之前,给予麻醉,供者并没有明显的痛苦,术后恢复很快。但是还可以通过抽周围血造血细胞同样达到同样的目的。

  问:不明原因鼻出血是不是白血病?

  答:鼻出血不一定是白血病。可能是鼻部的局部原因或全身性疾病,如出血性疾病,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问:如何抽取周围血造血细胞,要抽取多少血才能供一个血液病患者使用?

  答:对于健康供者,抽取造血干细胞之前需要注射造血因子,将造血细胞动员到周围血当中。然后通过仪器将所需要的造血细胞分离出来,输给病人。同时,将血液的其他成份再回输给供者,供者的损失量很少,一次抽取100—200ML,需要一到两次。

  问:请问血液病的潜伏期一般有多长?普通体检能检查出来吗?治疗费用有多高呢?

  答:从一个造血细胞的恶变到产生白血病症状,需要数月到一年以上。普通查体可以发现比较明显的白血病,但并不能早期诊断。治疗费用比较昂贵,骨髓移植需要10万以上。

  问:骨髓移植还可以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其他肿瘤需大剂量放化疗时。

  答:骨髓移植除了治疗白血病之外,还可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遗传性疾病。肿瘤大剂量化疗前,可以先采聚自体骨髓,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化疗后,再回输给患者,尽快恢复因化疗药物引起的血细胞减少。

  问:请问嘉宾,白血病是不是只要进行了骨髓移植,就一定能好且不会再得?

  答:不是。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最好,但也有术后复发的病人。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复发率约10%

  问:任教授:血液病主要都包括那些病?另外骨髓移植是否只能治疗血癌?谢谢!

  答:血洲病的范围很广,包括血液系统肿瘤、各类贫血和出凝血疾病。

  问:白血病和遗传有关系么?怎样避免生一个有白血病的孩子?

  答:白血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主要是后天原因造成的。如放射物质、化学物质、以及环境污染和病毒感染等。如第一个孩子患白血病,第二个孩子患白血病的机率很小,关键是让出生后的孩子尽量减少接触有害物质。

  问:请问教授:孕妇贫血是不是很危险?

  答:孕妇患贫血的比例比较高。主要是缺铁性贫血,通过补充铁剂可以使贫血好转。但应去医院检查确定贫血的性质。

  问:血液病的概念是什么?是不是通过血液传播的都是血液病还是血液本身有病症才是血液病?

  答: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不是血液病而是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

  问:任教授:请问大腿处淋巴肿大,每日下午发低烧并有头痛是不是白血病前兆?

  答:淋巴结肿大不一定都是白血病,可能是炎症、淋巴瘤,建议去医院检查,必要时进行活组织检查。

  问:哪些血液病会遗传呢?

  答:血液病中遗传病比较多。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

  问:我的女儿(18个月)得了白血病,成人的治法不适用她,大家帮帮她,留住她的生命!

  答:2岁以下的白血病愈后比较差,但可以在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如没有兄弟姐妹,可寻找脐血移植,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济南、广州都有脐血库。

  【任汉云】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有机会网上再见。再见!!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