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南海医疗保健专家:保健无差错活到一百多 | |||||||||
|
|||||||||
|
|||||||||
◆长寿与基因有关,但后天的因素能改变人的命运 ◆老年人压抑性爱,也会影响免疫力 ◆心胸豁达,不患得患失,是科学养生之道 顾英奇:现任中国老年医学保健研究会会长 195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53年调中央警卫局保健处,1984年10月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健康红宝书》主编。 超越基因,探索长寿之道 现在提出一个新概念,鼓励大家向更高的健康目标前进,提倡人的寿命要“向140岁、150岁迈进”。中国的古代医学很早就提到过类似的概念,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就讲到过“三寿”,即上寿120岁,中寿100岁,下寿80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预见人类寿命的一个记载。然而事实上达到这个理想境界的人不算多,拿这个长寿尺度和总人口实际生存年限来比较,达到长寿的人只是少数。为什么?这里首先有一个遗传密码的制约因素,就是今天讲的DNA。科学研究已证明,高寿的人,他们的子女一般也高寿,就是因为有一个遗传基因在里头。那么,是不是因为家族有遗传性疾病或者没有长寿基因的,就悲观失望、听天由命呢?还应该看到除了遗传密码的决定性因素外,还有许多可以通过后天因素改变的途径。 后天的因素包括什么呢?包括教育培养环境下形成的人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素养),营养卫生以及体育锻炼等等。我所看到的长寿老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吃过所谓的“长寿食品”。相反,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比较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的也吃肥肉,并不忌口,有的长寿老人也喝点酒,也稍微吸点烟。但他们的食物构成基本上符合他们所支出的热量,没有什么多余的留存下来。但是,能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进食与支出的热量相等,就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这一点有待研究,但至少这么做,对维持机体平衡是没有坏处的。 然而,从我们医生所接触的长寿的事例来说,至少有一点是可以总结出的共性,那就是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对长寿很重要,所有的医疗保健专家都奉劝人们要保持心胸豁达,要知足长乐,不要患得患失,更不要心胸狭隘。 专家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强调情绪对健康的重要性呢?从医学角度上讲:情绪郁闷直接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多,容易造成血管内皮系统的损害,因此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还容易并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现在,年轻人比较讲究“宣泄”,在酒吧里、球场上通过疯玩、跳舞、唱歌、叫喊把平常郁闷于心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自然会感到畅快了很多。但是,中老年是不是也需要“宣泄”呢?这里面有一个道理:心胸宽广的人与心胸狭隘的人,他们遇到的人生烦恼和困扰其实都是一样的,命运之神并不因为你心胸豁达而格外照顾你,让你从早到晚永远遇不到一件烦心事。有时候,心胸豁达的人也会发愁,而且碰到的麻烦事还不小,然而豁达的人和心眼小的人在处理麻烦的态度上“格调”还是不一样的,其关键就是在于怎样去“宣泄”。这个“宣泄”可不是平常人所理解的“摔盆子砸碗”、“打狗撵鸡”,找替罪羊撒气,那是一种负面的发泄,往往导致的结果是“旧恨未消,又添新仇”,何苦呢?而正确的宣泄是指有事不憋在心里,用一种智慧的态度对待心里的郁闷和不快。比如,可以找个人把心里话说出来,或者找当事人(也就是给你带来不愉快的那个人)当面沟通,达成消除误会化解郁气的目的。中国人经常说“一吐为快”,细想起来,这里面包含的科学养生道理却是博大精深的。 这里我还要专门讲一讲老年人性爱的问题。老年人也应当有正当的性爱,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现代社会已经破除了很多的传统观念,大家都可以敞开谈性生活,不像过去那样把性看作洪水猛兽,当做是腐蚀心灵的不洁的东西。但是,这种对性的宽容似乎只是针对中青年人的,对老年人就未必宽容。一般人认为:人老了,什么都看淡了,是不会有什么性生活的,否则就是“老不正经”。这是一种错误的、甚至是极其有害的观念。 老年人应该有正当的性生活,对于老人的性生活到多少岁才停止,生理学有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60岁到70岁之间的老年人,也有其自然的性行为。当然,是不是一定要完成一个射精、高潮的过程,那也未必。但是老两口之间厮守在一起,有时会用一个眼神、一次抚摸,甚至拥抱接吻来传达爱意,满足性需要,这种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着的。其实,只消有一些爱抚的动作,对老年人来说也算是一次完整的性行为。 老年人的性行为可以调剂精神,提高机体免疫力。所以应特别强调:老年人不应该压抑自己的性欲。
◆提倡吃生菜,尽量多地吸收植物干扰素 ◆对蔬菜的品种,要提倡多种多样 ◆人类衰老的直接原因是大肠杆菌慢性中毒,中医也说:“要想不死,肠中无屎” 许佩珉:现为北大医学教授、北京医院肿瘤科专家 先后担任过彭德怀、邓小平、陈云、李先念、李富春等人的专职护理保健工作,曾担任刘少奇同志的保健医生近8年。 曾昭耆:著名心脑血管病专家 1952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后调入北京医院工作,担任过贺龙、罗荣桓、张鼎丞、胡耀邦以及张治中、傅作义等人的保健医师。 陈中辉:四川省著名医学教授,本版内容主讲 196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长期在四川省原省直机关医院从事临床医疗,曾为赴川的中央领导同志、省委领导、外国友人做过特别保健护理工作。 怎么吃和不该怎么吃 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不是营养缺乏问题,而是长寿与健康所必须遵循的营养方法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归纳为两句话,就是“怎么吃”和“不能怎么吃”两个原则。 怎么吃首先要保证食物原料的干净。目前真正无公害的蔬菜极少,而且价格也很昂贵,一般的工薪族承受不起,偶尔吃一两次可以,天天吃,对不起,这时你就要数数钱包了。那我们怎么办呢?蔬菜里含有的农药,绝大多是可以溶于水中的,买回蔬莱以后,要进行清水浸泡,多次冲洗。还要注意菜一定要先洗后切。千万不要先切后洗,这样会损失大量的维生素C。蔬菜里面有很多种植物干扰素,对人体是很有好处的。 对于那种无公害的蔬菜,我们提倡吃生菜,这样我们就可以尽量多地吸收植物干扰素。国外风行一时的蔬菜汁,就是用新鲜的蔬菜榨取的。其实蔬菜汁我们也有条件做,早晨起来,自制一杯蔬菜汁并不复杂,前提是蔬菜必须新鲜干净。卷心菜、苦瓜、西红柿、黄瓜、芹菜、莴笋、萝卜都是制作蔬菜汁的绝好原料。早晨起来喝一杯,什么都不用加,千万不要放入微波炉加热,而且最好在一刻钟之内喝掉。如果喝不完宁可扔掉,为什么呢?因为时间一长蔬菜汁里的亚硝酸盐就会增多。我这里提倡饮蔬菜汁,只是针对有条件的家庭而言,没有制作蔬菜汁经验和相关设备的家庭不要随随便便去尝试,因为稍微操作不当,就会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的危险。 总之,食用蔬菜的原则就是能够生吃的就不要再炒,能够炒熟的就不要长时间炖煮,北方人冬天喜欢吃炖菜,白菜、土豆什么的煮成一锅,煮得很久很久,很多营养素都给破坏掉了。这肯定是一种落后的烹任方法,要尽量按照营养构成的原理采取合理的烹饪方式。 对蔬菜的品种要提倡多种多样,不要太单一,要提倡吃黄色蔬菜、绿色蔬莱、红色蔬菜,这是指蔬菜的色泽而言,比如南瓜、玉米就是黄色的蔬菜,绿色的蔬菜就是有丰富叶绿素并富含铁元素的蔬莱,红色的蔬菜指西红柿、柿子椒、苋菜等。黄色的蔬菜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红色的蔬菜维他命A含量很高,绿色的蔬菜(包括卷心菜)对抗癌很有利。一个美国营养学家告诉我,美国正在研究蔬菜抗肿瘤的效果,并在做临床实验。如果研究成功,那对人类无疑是一个喜讯。 关于食物的洁净,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以淘米为例,有些人说:“淘米、淘米,多淘几次维生素就都淘掉了,这该怎么办呢?”对此我要说:两害取其轻。市场上的一些大米质量并不高,有的还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对身体可是有致癌作用的。所以多淘几次有什么害处呢?损失一点维生素又不会要你的命。维生素又不贵,花几毛钱或一块多钱就可以补充。但是如果你吃了霉变的米,那你的身体和精神的损失可就大了,这个账我想大家都算得过来。 要控制每天摄入的盐分,老年人的味蕾衰退,容易“过咸”棗也就是嗜盐,尤其要警惕。钠离子摄入太多对人体不好。还有一个味精过量的问题,国外现在出现了一种味精综合征,人使用味精过多,会昏昏欲睡,所以西方社会曾经出现过排斥中国菜馆的风潮。我们不主张对味精如此神经过敏,适当地添加一点味精没有什么,但不要过量。 我们的食物构成中,植物纤维的构成应该多样化,对高胆固醇的食物,能够避免就尽量避免。人最能吸收的蛋白质就是禽蛋里的蛋白质,但是必须把蛋黄拿出。 营养学会曾把学生的营养构成形象地概括为一句话:“一把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这个顺口溜还不全面,还应该加上一杯奶。我们在食物结构上可以多变一些花样,但应该提倡主食加上一点粗粮,蛋白质只是起了一个互补的作用,使营养更全面。精米精面未必好,小米杂面也不错。缺乏运动,食物过于精细,使人容易便秘。很有意思的是,关于便秘的标准,人种不同,标准也就不同。美国人的习惯是一周一次或者两次,他们并不要求天天大便,只要大便不困难,他们就认为OK。但是我们中国人还是应该每天有一次,这一点没有必要向西方看齐。 有个数据表明,白种人患肠癌的比例比亚洲人多,比起非洲人更是高出许多。白种人的食物粗纤维质含量较低,而亚洲人的情况却好得多,非洲人更是以甘薯、玉米等粗性食物为主,因此非洲人患肠癌的比例是全世界最低的。 本文节选自东方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新书《健康红宝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