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64>>本页

糖精冷饮会诱发膀胱癌

我爱祖国的蓝天 2003-6-30

夏日炎炎似火,色鲜、清凉、爽口的冰淇淋、雪糕成了人们消暑的佳品,但这些爽口的冷饮却成了隐形杀手,一些不法厂家在冷饮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色素、糖精,对人的身体有害无益,还会影响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过量食用甚至会导致中毒,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记者调查:劣质冷饮充斥市场

6月28日中午,太阳笼罩着成都市区,城市的钢筋水泥被烘烤着,散发出大量的热气,人们纷纷举着伞出门购买不同品牌、不同价格的冰淇淋、雪糕带回家避暑。记者在二环路上一家冰淇淋批发部看见,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家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批发部排队购买冰淇淋,排队的阵容十分壮观,足有6~7米长。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管是冰淇淋还是雪糕都品种繁多,有品牌的没品牌的,都凌乱地堆在冰柜里,价格也五花八门,便宜的0.3元/支,贵的1.8元/支。记者注意到,0.3元/支的冰淇淋深受人们的青睐,一位大爷一下就买了30支,他告诉记者,这种冰淇淋便宜,味道又好。

记者还发现,冰棒和冰水也深受人们的喜欢,冰棒、冰水最便宜的0.1元/支,而这种冰棒冰水颜色极多,红色、黄色、绿色……这些看起来色泽鲜亮的冰棒很有食欲感。

记者注意到,这些冷饮的外包装上只有配料及保质期、生产日期,没有标注厂名、厂址,批发商在空闲之时告诉记者,这些便宜的冷饮都是没有牌子的厂家生产的,为了瞒住消费者,厂家就标注了配料及保质期、生产日期说明,厂名、厂址就不好写在上面了。他称,因为这里的民工非常多,价格便宜的就特别好卖,即使是常住户,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才好,只要能解渴、口感好、价格便宜就足够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消费者在买冷饮时,首先考虑的是价格是否便宜;其次考虑的是口感,而对所购买的冷饮质量和卫生情况却不太关心。而对销售商来说,哪个品种好销就进哪个品种,是不是正规厂家的产品,商家是不会在意的。

批发商揭黑:低价冷饮猛用糖精

先后在成都市郭家桥、致民路“搞了三年批发”的冷饮批发商6月28日接受记者调查时称,目前成都冷饮市场“很乱”,冷饮爽口未必爽心。

该批发商说,冷饮生产商抢占市场的有力手法就是“低价”,以奶油为主要成分的“脆皮”系列,每支零售价从0.5元、0.6元、0.8元到1.2元不等,你想,同类产品价格差达1倍以上,低价的东西,质量咋保障?

该批发商分析说,造成价格乱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小厂货、杂牌货以超低价格来抢占市场,逼着像美登高、雀巢、光明这些正规冰淇淋、雪糕生产厂家在价格上不时“跳水”;二是冷饮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生产厂家与中间商在利润上“缩水”,在3年前,每只1元的雪糕批发商能赚0.2至0.5元很正常,现在每只能赚上0.1元就很不错了。而由于前几年的“有利可图”,冷饮产品不断“扩军”,今夏在成都市场上出售的冰淇淋、雪糕的品种有近800种,什么脆皮、红豆沙、串串香、星星雨……令人眼花缭乱。不过虽说其叫法不同,“内容”却大同小异,生产工艺一样,原料成分无二,口味也相差不大,主要成分不外乳品、蔗糖、食用油和水。这么多的品种,只有美登高、伊利等知名品牌的产品比较好销,而这些正规厂家,所有品种加起来不过100种,可以想像许多冷饮制品都是“冒牌货”、“小厂货”。

批发商还说,这些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冰淇淋、雪糕什么的,许多都是“偷工减料”或是“短斤少两”。以冰淇淋来说,国家标准规定其总糖含量不能少于14%,而这些“小厂货”中,其中糖含量一般只有其一半,大大少于标准,有的冒牌货甚至用糖精来代替蔗糖。而用玉米粉、土豆粉等代替必要原料冰淇淋粉,用炒糊的小麦粉再加上咖啡香精伪装成咖啡粉,则是这些小厂生产假冒冰淇淋的公开秘密。

记者从成都防疫部门得知,冰淇淋、雪糕这些冷饮制品,要想进入成都市场销售,至少要取得“二证”:卫生许可证、产品检测报告。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小厂产品,所谓“冒牌货”、“小厂货”都不具备这些证明,特别是检测报告一项更难以取得,因为其产品根本就无法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测。

那这些产品都是怎样进入成都销售的?据该批发商说,主要途径就是和一些个体冷饮批发商联系,或是就地招一些“冷饮游击队员”,用自行车直接送到街头冷饮销售摊点。这些摊点,只认进价便宜与否,根本就不会看什么证明。而进入超市、大型商场则相对较为困难。除了要“二证”外,有的还要数千元的“进场费”,一般小厂是负担不起的。另外,这些街头冷饮摊之所以敢销售这类“问题冷饮”,是因为很少有人管,一般没有检查,只要向有关部门交上一笔费用,取得健康证、冷饮经营证就行了。郭家桥东街一胡姓摊主告诉记者,她摆了3年冷饮摊,只被查过一次。

按照有关规定,冷饮厂家的生产经营必须接受质监、防疫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在生产冷饮的过程中,冷饮的选料、过滤、灭菌都有严格的质量管理要求。但事实上,一些无名小厂的生产条件低劣、卫生状况极差,根本就不具备生产冷饮的基本条件。在采访中,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小厂的卫生状况非常糟糕,生产环境很差,苍蝇到处飞,让人看了都觉得恶心。工人的着装没有统一,健康证等根本没有看到,更别说消毒设备了。

“现在几乎所有的原材料比方说蔗糖、奶粉的价格都在普遍上涨,而冷饮产品的销售单价却在下降,可以想象质量是如何保证的。”一位冷饮批发商说。他告诉记者,厂家为了获取利润就只有降低原辅材料的质量。他说,有些厂家冷饮料在用水上没有按国家的要求过滤、杀菌;还有的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在标签上做文章,标的是雪糕,却没有按国家要求添加乳蛋白质含量,而是以水和糖类加上一定的蒸馏剂,就能勾兑出雪糕。还有很多小厂家往往打着冰淇淋的牌子做雪糕,打雪糕的牌子做棒冰,但消费者并不了解内幕。他说做冰淇淋,按要求要用奶粉、蔗糖为主要原料,但很多的企业却主要用乳清粉,好一点的企业用乳清粉来代替奶粉,很多小厂干脆用淀粉甚至用面粉冒充奶粉。

医生:历数冷饮“罪状”

劣质冷饮的问题远不止以次充优、仿冒名牌,更严重的是,那些出自地下小厂的劣质冷饮流入市场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形成了威胁。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在冷饮市场供销两旺的情形下,医院里因为食用不卫生冷饮而患病的人比其它季节明显增多。

据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介绍,夏天一来,人们吃冷饮的机会也多一些。冷饮中含有的小苏打、碳酸氢、添加剂以及比较高的糖份,都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引来种种肠道疾病:呕吐、腹泻等。

卫生部门:冷饮含糖精应“警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小商店出售的冰品和各种饮料,外包装看起来就很粗糙,吃起来甜得过头而偏苦味。据卫生部门人员介绍,这些冰品饮料都添加了糖精等化学合成的甜味剂。

据称,在我国广大的中小城镇和农村市场上,糖精的使用也达到了泛滥的地步。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对国内近百种不同档次、类型的饮料的调查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大约有61.2%的饮料中含有各类甜味剂,其中含糖精的饮料达55.1%;有23.47%的饮料在生产中使用了糖精但却未在标签中标明;特别是在中小城镇和农村市场上,含有糖精的饮料高达90.91%,糖精泛滥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据介绍,由于2公斤糖精的甜度相当于1000公斤白糖,于是,一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在生产饮料和加工食品过程中,超量、超范围使用糖精,但在食品和饮料标签上却不注明含有糖精及其真实含量,或冠以“蛋白糖”、“甜宝”等美名掩盖使用糖精的事实,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一些正规的冰品饮料生产企业也在糖精的使用上玩“游戏”,卫生部门在做一些检验时,发现有些企业在一种冰品饮料中使用好几种甜味剂,虽然每一种都不超标,但接近国家规定的最大使用量,加起来的总量远远超过人体每天允许的摄入量。而且,卫生人员还发现,一些食品和饮料生产企业完全用糖精代替食糖,由于糖精放多了味苦,为了“瞒天过海”,改善口感,这些企业还会再掺入味精到里面发生化学反应,这样消费者就吃不出糖精的苦味了;一些企业则把少量的糖和大量的糖精混合使用,让消费者感觉不出糖精的味道。

实验证明:糖精会诱发膀胱癌

据介绍,糖精化学名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均为石化产品。市场销售的商品糖精实际是易溶性的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钠盐,简称糖精钠。糖精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50-550倍,故其十万分之一的水溶液即有甜味感,浓度高了以后还会出现苦味。由于糖精钠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当食用较多的糖精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

据一项实验发现,摄入大量的糖精钠,可以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一些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食品商品中如果使用了糖精,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含有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的警示。现在,糖精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被禁用。

卫生专家告诉记者,近年来,成人消费者在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糖精而中毒的事件频频发生。目前,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广大农村消费者,对糖精等人工合成甜味剂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吃进“甜毒”。近年来的检查结果显示,使用糖精的冰品主要是市场上一些小商店出售的“三无”或地方小厂生产的饮料,如豆浆、豆奶、雪糕、棒棒冰等。基本上都大大超标和超范围使用糖精,但在产品的标签上却很少注明含有糖精。一些厂商为了降低成本赚取暴利,在冰品饮料,甚至专供儿童消费的果冻等食品中,普遍使用糖精来代替蔗糖,但在食品标签上却不作任何明示,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长期食用,健康安全会受到损害。

鉴于冰品饮料中的甜味剂滥用的现状,质监部门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这类饮料时,一定要“火眼金睛”看准了,谨慎购买和食用加了糖精等化学合成甜味剂的冰品。

质监人员介绍,按照有关规定,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的内容有: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如果产品中添加有甜味剂,则标签上配料表一栏中应明确标注甜味剂的具体名称。消费者在购买冰品饮料时,要仔细看清标签内容,对饮料所含的成分、容量、价格等心中有数,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广大消费者应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多食用天然糖,尽量选择不含糖精的食品,购买有良好信誉的商品;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应教育孩子,不要买校园周边的“三无”零食和饮料;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最好不要食用含有各类人工合成甜味剂的食品。(质量报记者方吉文王雪颜珍报道)

新闻资料

    冰品饮料“甜味”的3种来源

记者了解到,这些冰品饮料中的“甜味”主要使用三类甜味产品,都是制作过程中人工加入或增加的:

    一是糖类,即蔗糖、甜菜糖等天然产品。天然糖类甜味纯正,没有安全性问题,但对于有高血糖或糖尿病的人,想控制膳食热量摄入的人来说,就需要尽量少摄入。

二是糖醇类甜味剂。即由天然糖加工生产的山梨醇、木糖醇等,其甜味低于蔗糖,在体内产生的热量也低于蔗糖,更易为多数人接受,比较适合高血糖或糖尿病人使用。

三是高强度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等,我国用于食品加工的甜味剂主要是指这些化学合成的甜味剂,过量使用可能有损健康。(颜珍王雪方吉文)

      

——摘自四川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