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61>>本页

共同分享生命的奇迹

我爱祖国的蓝天 2003-6-16

    记者昨走进在公明镇建立的癌症康复营,目睹30多位癌症患者在一起听课,一起垂钓,一起舞蹈

    共同分享生命的奇迹

    绿色的长廊上挂满了各种植物,面前是一池静静的湖水,耳边偶有小鸟鸣叫,不时还有鱼儿跃上水面。30多位男女老少散坐在椅子上,正兴致勃勃地听一位老者讲课。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不会相信,眼前这些人都是被判了“刑”的癌症病人。他们来到这里,不单纯是为了休闲度假,而是要团结起来,掌握抗癌本领,群体抗癌,重享人生。

    记者昨走进了位于公明镇的福田区妇女儿童教育基地,目睹深圳康复乐园“康复营”的营员们在这里的生活。

    曾经生活在“末日世界”

    对于记者的进入,不少人开始还怀着戒备心理,躲镜头。康复乐园秘书长陆志宏告诉记者,现在社会上还存在着对癌症患者不公平、甚至歧视的现象,因此,他们心理上这种疏远和警惕也是正常的。

    第一个勇敢走进记者镜头的刘女士曾是一家公司的老总。她20多年前来到深圳,摸爬滚打多年,算得上是特区的“拓荒牛”。刘女士说,她身体一直很好,这么多年来,每天早出晚归,从没休过一天假。

    去年6月,她下腹疼痛,开始还未理会,只是让办公室主任去买了点药。后来,腹部突然剧疼,到医院一查,竟是卵巢癌晚期。病情发展很快,肚子里鼓鼓的全是腹水,自己躺不下来,而一旦躺下,要三四个人扶着才能坐起来。医生断定她活不了3个月。

    更要命的是精神上的打击。刘女士在社会上一直是个女强人。可是,现在她像一只离群的大雁,空虚、寂寞、伤心。手术、化疗、中医中药,各种综合治疗手段都用了,病情也控制住了,然而,她不敢到单位去,不敢上街,不敢到朋友家串门,甚至不敢给朋友打电话……

    团结和互爱让我们无所畏惧

    几乎没有哪类病人像癌症患者这样珍视自己的头发了。几乎所有的被采访对象在同记者聊天时,都会说到自己的头发掉光时那一瞬间的绝望与悲伤。刘女士形容她第一次化疗时,头发就全掉光了,让她“有一种末日来临的感觉。”

    60多岁的钟伯伯是康复乐园里的活跃分子。专家讲课结束后,他走上讲台,给病友们现身说法:“我是2000年得的肺癌,当时在北京做的手术。两个月后,在深圳做了4个疗程的化疗。做到第二疗程的时候,还没掉头发,自己心里暗暗高兴。没想到第三次做完后,一冲凉,头发、胡子、眉毛全掉光了。那种滋味真不好受,生不如死啊。”

    在赢得了一阵掌声后,钟伯伯继续说:“在鬼门关前转了几圈,我终于懂得了放宽心态最重要。

    有了体会,相互交流;有了快乐,一起分享;有了痛苦,彼此分担。团结和友爱让他们这群曾经生活在死亡边缘的人无所畏惧。

    我们要活得更好

    深圳康复乐园是癌症病人自愿参加的一个组织,现有800多名会员。由于是非营利性的,所有的活动均采取了“AA制”的方式。这次大家到位于公明镇的福田妇女儿童培训基地开展活动,所有的费用也都是各人分摊。

    康复乐园的创始人、会长何志远本人就是癌症病人家属。他的妻子原是学校的钢琴老师,1997年患甲状腺癌。为了给妻子治病,他遍访各地名医,家中的医学书摞起来有几尺厚,结果自己无师自通,从一个企业的老总变成了肿瘤康复专家。何志远告诉记者,科学乐观的态度对于肿瘤治疗格外重要,他发起组织康复乐园就是要把大家组织到一起,以群体的力量培养知难而进、笑对人生、自救乐观的精神。康复乐园成立5年多以来,让越来越多的癌症病人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在占地120亩的基地里,癌症病人们一起锻炼身体,一起听专家讲课,一起垂钓,一起跳舞游戏。一位大姐告诉记者,昨天他们一位病友钓上来了一条2斤多重的大鱼,结果,交给食堂的师傅红烧了,大家一人分了一筷子,那味道不知道有多香了。

    她笑着对记者说:“活着真好,我们要活得更好。”(本报记者康剑波汪阳报道)

      

——摘自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