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亚平
2002年才正式成立的深圳市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便在业内引起巨大轰动,由该公司研制成功的我国首台MC-630-2-1型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治疗仪(以下简称“激光癌症治疗仪”)不仅填补了国内激光产业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内的空白,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生命之光,而且对中国光动力医学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年的追求
据微创科技总经理莫亚平介绍,光动力医疗技术(PDT)是一种新型癌症微创治疗技术,是激光技术、光导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生物光化学技术与现代医学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近年来癌症防治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其基本原理是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吸收了光敏剂的癌细胞,通过强氧化反应有选择地杀死癌细胞,对早期原发癌症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同时也可以配合其他医疗手段使用,对那些不能使用常规癌症治疗方法和晚期的癌症患者,仍可以减少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莫亚平说,该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成为治疗癌症的常规手段,但却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该技术的核心技术。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科委就曾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这个项目进行攻关,这在当时是与世界同步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只搞出了实验室产品,而光动力医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与国外的距离逐渐拉大。
1997年,时在美国的莫亚平开始接触到光动力医疗技术,他敏锐地感到这一项目特别适用于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于是,他立即回国,召集了当时国内光动力医疗技术课题组的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论证。论证会上,专家们对原来同时起步的技术目前已与国外拉开较大差距的现实感到十分痛心,迫切希望能将这个项目继续下去。一位多年研究光动力医疗技术的老教授对莫亚平说:“我的一生没有什么遗憾,只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将我的科研成果产业化,为癌症患者造福”。专家们语重心长的话使莫亚平深受感动,他决定倾其全部资金和精力,全力推进我国光动力医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经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后,激光癌症治疗仪终于在2002年年底研制成功。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微创公司研制的激光癌症治疗仪具有激光波长纯、偏移幅度小,功率大,模块化设计,初步智能化及成本低等诸多优势。
商业模式
在商言商,莫亚平毫不讳言通过光动力医疗技术获取利润,并且对其赢利前景充满信心。但莫亚平对如何获取利润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要通过光动力医疗技术的国产化,使中国的老百姓能够花最少的钱享受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技术,同时也能够为公司创造出巨大的利润空间。
按莫亚平的规划,微创公司将在三年内以三种模式在全国设立100个光动力医疗中心:一是以直接销售(分期付款)或经营性租赁给医疗机构;二是将仪器销售给投资商,由投资商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中心;三是微创公司直接投资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中心。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700多万人,其中我国占180万人。据统计,1999年我国城市癌症患者的平均医疗费用为6万元人民币,预计2004年的中国癌症治疗市场的总体规模为300-500亿元人民币。光动力医疗技术是近年来国际肿瘤防治科研领域的最新成果,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在细胞水平上高效、微创、选择性治疗癌症的新技术,其市场前景极为看好,仅就美国而言,在未来5年内光动力药物和设备的年销售额就将达到10亿美元。
莫亚平认为,由于进口激光癌症治疗仪与光敏剂药物价格昂贵,普通中国患者难以承受,而微创公司研制的激光癌症治疗仪和光敏剂药物的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大幅度下降,大大提高了我国癌症患者的就诊率。莫亚平计划将他的光动力医疗中心推广到县一级规模,让更多的癌症患者就近、从速诊治。
渴望“资本+技术”
作为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创业者,莫亚平在创业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就是科技成果产业化道路的漫长与艰辛。
莫亚平说:“从我国研究光动力医疗技术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我国科研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很多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只能停留在实验阶段而难以产业化。莫亚平认为,在国外企业是应用科技创新的主角,国内应加快向这一方面转变”。
而就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进行科技创新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这主要是资金的困难”,莫亚平说,“资本+技术是一种很好的组合,但国内民营企业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在科技创新方面很难有大量后续资金的跟进,结果往往导致企业难以做大,致使一些很有前景的项目陷于困境。”
莫亚平坦承微创科技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他认为国家应尽快建立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体系,尤其是直接融资渠道。他说,“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风险,还可以通过股权融资引进战略伙伴,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本报记者刘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