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37>>本页

无原因骨痛小心骨肿瘤

 

  赵女士有个品学兼优的好儿子,有一段时间经常叫腿疼,因不红不肿,也找不到原因,所以没到医院去诊治。谁知,她儿子在一次体育课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腿竟然骨折了。送到医院治疗时,医生在X光片子上发现这孩子患了骨肉瘤,而且已经肺转移。听到这个诊断,如同晴天霹雳,赵女士欲哭无泪,于是找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的专家。

  科主任陈峥嵘教授:

  疼痛是骨肉瘤最早的症状

  骨肉瘤是恶性骨肿瘤的一种,一般俗称“骨癌”,常见的还有软骨肉瘤、尤文氏瘤等等,其中骨肉瘤占15以上。每年发病率为13人/100万人,男女发病比为1.521。骨肉瘤虽然不很常见,但它的恶性程度很高,且75%的病人年龄在1030岁,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是一种严重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

  儿童和青少年的骨肉瘤90%以上是原发的,发病原因不明;而中老年人的骨肉瘤,14患者为继发性,可由其他病变而来,如畸形性骨炎,良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或继发于其他肿瘤。骨肉瘤大多发生在四肢骨骼,常见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肱骨近端等,约50%-60%的病人发生在膝关节周围。疼痛是骨肉瘤最早的症状,先为持续性局部纯病,很快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夜间痛,难以忍受,一般止痛药无效。数周后,局部可触及肿块,生长快,且有轻度压痛。肿瘤表面皮肤红肿,皮温增高,静脉曲张。部分病人可出现病理性骨折。骨肉瘤的早期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良好,消瘦、贫血常在骨肉瘤晚期出现。骨肉瘤瘤细胞一般经血液转移至肺部,假如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有散在棉花球样表现,表示为骨肉瘤有转移,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很重要,特别是青少年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骨骼疼痛应立即就医。检查项目包括X线摄片、CTMRI检查,明确有无骨骼肿瘤,了解肿瘤的范围和分期,最后还应做局部活检通过病理切片确诊肿瘤的性质。到目前为止医学上尚未有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手段来早期发现骨肉瘤。

  70年代以前治疗骨肉瘤的主要手段是截肢,但术后大多患者在1—3年因肿瘤肺转移而死亡,5年生存率仅2030%,存活的患者生活质量也很差。近20年来骨肉瘤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阿霉素、氯甲蝶呤、顺铂、异环磷酸胺等化疗药被发现对骨肉瘤原发灶及肺转移处有效,辅助化疗与保肢手术联合应用于骨肉癌治疗已被证实对提高5年生存率有效。欧美国家由于严格按照新辅助化疗结合外科手术,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近80%,因此尽管恶性骨肿瘤或骨肉瘤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其治疗手段还在不断完善,但是只要医患双方密切配合,不断总结经验,相信我们国家对恶性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会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孙静娟副主任医师:

  骨肿瘤不一定要截肢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广泛采用,对骨关节恶性肿瘤的治疗已产生了概念性的根本改变,已由原来的单一手术治疗转变为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前术后局部和全身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的综合性治疗。现代肿瘤学认为骨肉瘤是一种全身性的恶性肿瘤,75%的患者就诊时已有肺部微小转移灶,因此控制全身转移成了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即患者一经活检病理确诊后就要首先进行全身大剂量联合化疗,然后施行肿瘤切除保肢手术。同时肢体重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较大的侵袭性的肿瘤病变可以得到广泛的切除。综合性的辅助措施又可以使肿瘤的微播散和微转移得到抑制使保全肢体有了保障。手术方式也已由原来盲目的超关节截肢,转变为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截肢还是保肢。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了病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明显提高了生存率。据统计,骨肉瘤、尤文氏瘤等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5年生存率已由原来的15%提高到60%以上,软组织肉瘤术后局部的复发率已被控制到5%以下。

  一般来说,高度恶性的骨肿瘤伴全身广泛转移应该考虑截除患肢以解除局部的疼痛和消灭病变溃烂的创面。但是即使行截肢手术在术前术后也应辅以综合性治疗措施,以抑制全身和局部的病变发展,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当然,只要患者全身条件尚能耐受都可考虑行保肢手术。

  保肢手术的关键是在完成广泛切除的界限时整块移除病损。虽然重建技术的改进提供了广泛切除的可能性,但是术前还是要根据病损不同的特点做好周密的计划。既要保证肿瘤带周围足够的正常组织一并移除,将局部污染,蔓延,植入的机会减至最小,又要考虑保留肢体的功能恢复。重点是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掌握正确的神经血管肌肉韧带的分离技术。

  病损大块切除后造成的骨、关节和软组织缺损需要行重建手术。重建的方法很多,如瘤段骨灭活后再植、自体骨关节移植、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人工骨关节置换和关节融合术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和适应的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总之,骨与关节的恶性肿瘤,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我们相信,在新世纪里经过临床医生,病理学家,影像学家和相关基础学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肿瘤患者的协助配合下,骨关节恶性肿瘤一定可以做到预防和治愈。

  阎作勤副主任医师:

  转移性骨肿瘤也可治疗

  骨转移性肿瘤是指原发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癌,少数为肉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肿瘤,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临床上多发生于脊柱、骨盆和长骨干骺端,尤以前两者多见。常见的原发性病灶有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肺癌和肾癌等。

  骨转移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4060岁多见,通常是恶性肿瘤的中晚期。以往对骨转移性肿瘤的治疗观点比较消极悲观,如转移到脊柱局部压迫脊髓造成截瘫的病人,过去不主张手术。现在由于医疗科学的进步,治疗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如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通过手术切除局部转移病灶,解除脊髓压迫,促使神经恢复功能,同时解除或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又如对转移到股骨上端造成病理性骨折或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病人,可以清除病灶,再用骨水泥钢板固定,缓解病人的疼痛,同时也解除了过去需要长期卧床的痛苦,使他们比较安乐地度过有限的余生。

  对于晚期转移性的骨肿瘤,患者常有剧烈的疼痛,体外放射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对转移性骨肿瘤止痛既快又好,同时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对于化疗敏感的骨转移,化疗仍然是治疗和止痛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我院对骨转移性肿瘤还开展了用放射性核素进行内放疗与介入治疗。内放疗镇痛效果较好,且较持久,可维持36个月左右,但同位素内放射仅仅对骨骼的转移性病灶有作用,必须同时进行原发灶的治疗。介入疗法是通过在透视下通过动脉插一根导管到病灶附近,通过血管造影显示出供应肿瘤的血管,局部注射化疗药使肿瘤内部达到较高的化疗药物浓度,同时,还可避免或降低全身化疗的副作用,另外,还可栓塞肿瘤的滋养血管,从另外一个方面来控制肿瘤的生长。

  对于一般情况非常差的晚期病人,以镇痛、中医调理以及免疫治疗等方法比较适合。对于常规放化疗、一般药物镇痛效果很差的,还可以应用自控止痛装置(PCA)给予止痛药物以达到止痛目的,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虽然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对肿瘤治疗的方法、手段愈来愈多,但对骨骼的转移性肿瘤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

  姚振均副教授:

  形式多样的辅助治疗

  对骨肿瘤尤其是恶性骨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联合治疗,即手术治疗加辅助治疗。手术只是减少和消除肿瘤在局部演变和发展的危害作用,而不能消除“微转移”的可能性。因此对于一切侵袭肿瘤仍应采取手术以外的治疗方法,即辅助治疗来消除隐患,增进病人的抗癌能力。当然变“辅助”为“主导”,是骨骼肿瘤学今后发展的趋势和前景。现有的辅助治疗如下:

  冷冻和骨水泥的物理治疗主要是指对一些良性及低度恶性的骨肿瘤行囊内刮除、局部病损切除后用液氮冷冻或用丙稀酸甲脂(骨水泥)填充。前者通过致冷在胞浆内形成冰结晶,破坏细胞膜,杀死肿瘤细胞。后者通过聚合作用所产生的热能引起凝结和坏死,杀死肿瘤细胞,并可支撑肿瘤切除后的空腔。

  化学药物治疗对一般的骨肉瘤患者,化疗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对一些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细胞肿瘤,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预防性辅助化疗主要抑制隐匿性微转移,使病人有较长阶段的无病状态,延长生存率、提高治愈率。当然化疗有许多并发症,需采用一些支持及对症处理,如用止吐药、解毒剂、升白细胞药等。

  放射治疗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放射治疗逐渐成为联合治疗中的一项措施。放疗可分为内放射疗法和外放射疗法。内放疗主要采用放射性核素,特别适用于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病人;外放射疗法适用于动脉瘤性骨囊肿、血管瘤、嗜酸性肉芽肿等良性病变,以及尤文氏瘤、浆细胞瘤等恶性肿瘤,而某些淋巴瘤则可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有些骨肿瘤手术切除后对肿瘤所在骨全骨照射与区域淋巴结照射,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对于晚期恶性肿瘤、转移性骨肿瘤可作姑息性放疗,以减轻病人疼痛。溶骨性骨转移对放疗的反应比成骨性者更佳。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在骨肿瘤的应用尚不普遍,但近年来免疫学研究发展很快,不久的将来会成为骨肿瘤治疗的重要的辅助疗法。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恶性骨肿瘤时有成功的报道,但机制尚未了解,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