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0>>本页

何来草木皆兵

 

    最近,有媒体刊登消息说:“促癌”不同于“致癌”,“养花致癌”说法不能成立权威人士告诉读者不必“草木皆兵”。

    读者的这种忧虑缘于前些日子有的媒体发表了一则关于植物致癌的新闻,标题挺吓人:“家中养着“杀手”,五十二种植物可致癌”。文内举例说,贺大爷是种了几十年花儿的老花农,近日被诊断患了鼻咽癌。原来,一直被他当做“空气过滤器”的花草中,竟有几种是含有致癌物质的隐形杀手。消息还告诫市民:清理门户事不宜迟。这条消息引起一些市民的关注。

    事实上,“养花致癌”一说,没有科学根据。据上海植物园一位高级工程师介绍,在公布的这些促癌花木中,直接种养在家里观赏的品种极少。目前市民家中种养的大多数花木,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不必惊慌失措。他还说,媒体发表这样的消息,显然缺乏严肃郑重的态度。

    “促癌”与“致癌”,一字之差,意思大不相同。“促癌”不同于“致癌”,空气和水中都可能含有某些“促癌”物质,但吸入空气喝了水,并不等于人人都会“致癌”。具有促癌因素的花木为数极少,大可不必因噎废食,把花木扫地出门。再说,花草是否是那位花农患鼻咽癌的主要原因,也需要进一步临床论证和研究。倘以此为根据,得出花木可以致癌的结论,并在媒体上发布,确是太过草率。

    种花养草已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发表这样不科学的消息,导致“草木皆兵”,闹得人心惶惶,实在不可取。我们的媒体在刊登这类消息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切忌听风就是雨,追求“轰动效应”,这样做往往误导读者,虽然耸人听闻于一时,反过来却影响了媒体声誉。

    目前,媒体竞争日渐激烈,有的扩版,有的降价,有的增加社会新闻,有的大量使用图片,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竞争有利于媒体提高质量,那是会使读者受益的。但有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不惜采用偷梁换柱的编造手段,实在有违职业道德。最近,在发布了某演员因涉嫌逃税被依法逮捕消息后,有媒体编造了其人受到种种特殊优待,一时传得满城风雨。有关部门不得不澄清真相。其实,只需举手之劳稍微核实一下,就能把事情搞清楚,但有的人没有这样做,似乎也不想这样做,为了追求“卖点”就匆忙发出去了。报纸虽“热闹”了一阵,却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影响。其中得失,不言而喻。 这里想说的是,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责任,不可迷失方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千万不能忘了“道义”二字,否则贻害无穷。媒体并不同于普通的商品,这些话过去多次讲过,但是生活中仍然不断出现上述种种令人痛心的事情,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强调。当然,有效地杜绝虚假新闻,恐怕也要加大管理力度和法律惩处。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吴兴人)

 

——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