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在临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西医在胃癌分期分型及病理之间的关系探讨研究也越来越多,由于中医本身的解释是模糊的,可以借助西医的生命科学来验证中医理论的准确性,探究其原理,中医本身辨证的科学性必须依赖方法学的突破和思路的创新,重视以国际评估标准进行科研设计的评价方法并在实践中规范应用,才能加强中西医的进一步理论融合,进而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
一、胃癌西医TNM分期:全国胃癌协作组参照UICC倡导的TNM分期法,根据原发病灶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条件,于1978年初步制订了我国的胃癌TNM分期法。
(1)原发肿瘤(T)分期:T1不管肿瘤大小,癌灶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的早期胃癌。T2癌灶侵及肌层,病灶不超过1个分区的1/2。(分为3个区)T3肿瘤侵及浆膜,或虽未侵及浆膜,然病灶已超过1个分区的1/2,但未超过1个分区。T4肿瘤已穿透浆膜,或大小已超过1个分区。
(2)淋巴结转移(N)分期:N0无淋巴结转移。N1为离癌灶最近,贴近于胃壁的第1站淋巴结有转移,包括贲门右、左,胃小弯、胃大弯,幽门上、幽门下以及脾门淋巴结。N2远隔癌灶部位的第1站淋已结有转移(如胃窦癌有贲门旁或脾门淋巴结转移或贲门癌有幽门上下淋巴结转移)或有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干、脾动脉干及胰十二指肠后第2站淋巴结的转移。N3有腹腔动脉旁、腹主动脉旁、肝十二指肠韧带、肠系膜根部及结肠中动脉周围的第3站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分期:M0无远处转移。M1远处转移。
(4)临床分期:
I期无淋巴结转移或仅有邻近第1站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即T1N0~ 1M0。俗称胃癌的早期。
Ⅱ期癌肿侵及肌层或浆膜层,病变范围未超过1个分区,没有或仅有邻近第1站淋巴结转移,即T2~3N0~1M0。
Ⅲ期不论肿瘤大小,凡有远隔部位的第1站淋巴结转移,或邻近第2站淋巴结转移,或虽仅有邻近第1站淋巴结转移,甚或无淋巴结转移,但癌肿已超过1个分区且浸润已超越粘膜下层者,即T1~4N2M0和T4N0~1M0。Ⅱ、Ⅲ期可归为胃癌的中期。
Ⅳ期不论肿瘤大小,凡有远处转移或有肝十二指肠韧带、腹主动脉旁、肠系膜根部、结肠中动脉周围等第3站淋巴结转移,即T1~4N0~3M1和T1~4N3M0。俗称为胃癌的晚期。
二、中医胃癌证型与西医TNM分期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325例胃癌患者分析表明,脾虚证型占了总例数的68%(221/325),在胃癌证型中占主导地位。从确诊至调查之日的1年内,胃癌的证型以脾虚为主,兼有瘀、痰两实证,并有一定的气血亏虚存在。从确诊至调查之日1~3年内,病情逐渐趋于稳定,胃癌的证型以脾虚为主,肝胃不和也占有一定比例。从确诊至调查之日超过3年,证型以脾虚为主体,具有晚期表现的气血两虚基本不出现,实证瘀、痰均逐渐减少。 由此看出,从确诊至调查之日1年内是判断疾病预后的关键,这一时期在脾虚的基础上痰、瘀并存,兼有气血亏虚,若病期早兼之治疗得当,瘀证渐去,痰浊渐化,脾虚程度渐轻,则向好的方向发展;若病期晚,有效的治疗手段难行,生存质量差,则痰瘀互结,气血亏虚更为严重,逐步趋向死亡。 肝胃不和证型多出现在胃癌的早期,而且接受西医根治术的居多,少转移,是一预后相对较佳的证型,西医手术为主导治疗。由于脾虚导致的瘀阻胃络与痰湿凝滞证型均为中晚期胃癌表现,患者的生活质量不高。由于脾肾两虚导致的气血两虚证型为胃癌晚期的典型证型,生存质量差,多为一经确诊已有远处转移,或根治术后又发生复发转移,难以完成必要的治疗,如无法行根治性手术,无法完成完整的化疗。西医治疗只有起辅助作用,以中医药为主导的综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