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癌动态230>>本页

中国民众遭遇癌症袭击

我爱祖国的蓝天2005-9-19

  “疾病是生命的另一面,是一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个王国的公民。”

  美国著名学者苏姗桑塔格在剥离文化附着在癌症之上的种种隐喻时,也许不会想到对中国人来说,面对癌症的迫切需求仅仅是口袋里有钱能够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至于偏颇的文化对病人心理上的压迫和折磨,人们根本无力顾及。

  我们甚至根本不需要所谓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就可以从充斥着媒体社会新闻版的癌症“故事”中,脊背发冷地窥见疾病背后的问题——近乎瘫痪的癌症防治网络,捉襟见肘的研究、防治经费,仅余1/3的肿瘤治疗研究基地尚能保持较为正常的运转……中国目前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已达140万至150万,是1970年代的2倍多,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死亡人数20年内将达到300万。

  曾身患乳腺癌的桑塔格认为,人们对于癌症的看法反映了我们这个文化的巨大缺陷。而癌正袭来的事实,却让我们忧心于一个几不设防的中国。

——刘 阳

    彩云之南,肺癌的两副面孔

  宣威:乡村的灾难[上篇}

  在云南省宣威市附近的乡村,隐藏着一个神秘的杀手,不断给当地农民造成巨大伤害,并给当地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来宾镇虎头村村主任刘玉红只要走出家门,随便就可以指出:“这家死了3个”、“那家去年刚死了男人”……他说:“在村里随便走上几步,就能看见死过人的人家,或者能遇到家里死过人的人。就是最近一年多,村里已经死了十几个了。”

  这些死去的人都曾经被医院确诊为肺癌,而且都是到了晚期才被发现。刘玉红说:“这个病使村里已经死了很多人了,不知道还要死多少。”

  政府的努力

  虎头村村委会下辖9个自然村,肺癌患者主要集中在虎头和包家湾两个自然村,其中以虎头村最为突出。在村卫生所的一份死亡人数统计表上,从2004年2月份到2005年1月份,村里一共死亡了36人,其中因肺癌死亡的就有19人,占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而这种情况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

  早在1972年,虎头村就作为宣威市来宾镇肺癌高发区之一,共有106名村民接受了有关部门的检查, 7人被查出患有肺癌,比例高达6.5%,远远超过当时0.014%的世界平均水平。 

  虎头村卫生所的程医生说:“近几年除了每年10到20人的死亡,还呈现出肺癌发病年龄年轻化的特点。”村里前几年的死亡年龄一般是在五六十岁比较多,但是现在30多岁就有人出现异常了。程医生表示,尽管情况一直很严重,但是他们无法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当地这么多人患上肺癌,

  宣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员介绍,北京环境卫生研究所曾经做了十多年的研究。宣威农村以前都有烧火塘的生活习惯,他们家里没有烟囱和炉子,只在家里烧火塘,使得烟弥散在室内,导致女性的肺癌发病偏高。1976年的普查,宣威市的肺癌高发状况引起了各级部门的关注,中国医学科学院、云南省卫生防疫站等单位都曾做过专题研究,当时的结论是:由于室内燃煤空气污染而导致的。为此,当地有关部门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实施了改炉改灶工程,到1986年全部改造完毕。其中改水完成了1.8万多户,改灶1.8万多户,改厕1万多户。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近几年宣威市还利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政策,加大了对来宾镇等肺癌高发区周围的荒山绿化工作,从2002年起到现在,当地已完成退耕还林面积7500多亩,完成天保工程改造1.5万多亩。宣威市有关官员希望能够继续实施改良炉灶,配合健康教育,帮助村民建立健康的卫生行为。

  但是宣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士介绍,尽管政府有针对性地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到2005年止,宣威市农村的肺癌率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下降,这使他们感到非常困惑,同时也觉得仅仅这些工作无法改变当地的肺癌现状。虎头村村主任刘玉红还说:“不仅仅是女人,得肺癌的男人同样非常多。我觉得这个病与性别,与生活条件好坏并没有太大关系。”

  不能不使用烟煤

  宣威市人民医院曾经对1996年以后前来就诊的肺癌患者进行过统计。该院连续统计过5年,每年在医院住院的肺癌患者(不包含门诊)大约有130人到150人。近几年虽未作过统计,但有医务人员估计患肺癌人数不会明显少于过去。可以看出,肺癌依然是威胁当地群众健康的最大杀手。

  宣威市来宾镇长征中学的退休教师李应芬说:“我小时候的十多个朋友中,已经有四五个因为得肺癌死了。”虎头村村主任刘玉红说:“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目前仅有1人,70岁以上的仅有30多人,60岁以上的仅有50多人,寿命明显比其它地方的老年人短,而且现在60岁左右的人发肺癌最多。”刘玉红表示,死去的很多人都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人死了,家庭经济也就垮了,“造成的悲剧太多了”。

  对于肺癌高发的原因,村民们曾经有过许多猜测和说法,但是现在基本都认为是环境被严重污染了。在宣威市区市郊、虎头村周围有许多大小工厂,从烟囱里排出的烟尘经常随风飘向虎头村。2004年6月刚因为肺癌死去妻子的李庆喜说:“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厂害了我们老百姓。”

  宣威市环保局副局长海宇飞称,他们对来宾镇的周边进行过监测,空气质量在75%以上的天数是达到国家标准的。海宇飞表示,宣威农村肺癌的发生与工业污染有没有直接联系,应该由医疗专家解答。同时他也介绍,为了改善宣威市的环境和空气质量,近期环保局在清理整治违法排污、土法冶炼厂(锌、焦碳)方面也不遗余力,而地处市区、当地最大的磷肥厂也将于2005年10月底搬迁到30公里之外。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杨儒道教授从1976年开始,就参与了国家对宣威肺癌高发状况的课题研究,持续时间近20年,并与他人合著了有关宣威当地癌症调查报告的书籍,其“导致宣威部分地区肺癌高发的原因就是燃煤烟污染”的成果和观点在当时得到了普遍认可。

  杨儒道教授认为,宣威肺癌继续高发的原因还是燃煤烟污染的因素没有完全消除,室内空气污染这个因素没有完全消除。不同的燃料品种,燃烧产生的致癌物浓度也不一样,烟煤产生的致癌物浓度最高,燃柴次之,燃无烟煤最低。

  有关资料显示,燃烟煤的肺癌死亡率是407.77/10万,如果是燃无烟煤的话可以下降20.93/10万。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苯丙a芘的致癌物质,而烟煤燃烧后释放的苯丙a芘是无烟煤的20多倍。

  来宾镇是宣威市的煤炭主产区之一,当地出产的煤正是烟煤,由于这里的烟煤含硫低、发热量高,因此十分热销,每年仅来宾镇就可产煤60万吨,当地老百姓也就地取材,几乎家家户户都烧这种烟煤。

  刘玉红主任介绍,村里每户人家每年做饭、烤火至少要烧掉四五吨烟煤,就目前的经济条件和实际情况而言,村民们不可能改变使用烟煤作为燃料的习惯,同时当地政府严格执行了中央政府的“封山育林”政策,使他们也不能从山上获取木材作为燃料。

  在来宾镇的许多村庄里,可以看见家家户户都烧这种煤,烟雾非常大。一名村民说:“只要出力气,我们这里到处都可以挖到煤。如果不让烧煤,那我们烧什么?我们总得做饭、烤火吧。” 

  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是,虎头村所有患肺癌的男性在年轻时,甚至少年时就开始去煤洞里挖煤、背煤,而且都有好多年的历史。

  “要解决好宣威肺癌的问题,关键就是要解决农村使用燃煤的问题。”宣威市一名医务人员认为,“我们认为燃煤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因为宣威市城区的肺癌发病与其它城市比较并不突出,问题主要是在农村。”

  经费与态度

  2003年10月,宣威市政府转发了《宣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减免补偿标准调整方案〉的通知》,该通知列出了一项对病人看病实行减免、补偿的规定:取消起付线,在一个年度内单次住院费在1000元以下的补偿40%,1000元以上的补偿50%,每人每年最高补偿限额为2000元。通知发出后,虎头村卫生所的癌症病人入住率猛增。

  据悉,从2005年8月份开始,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和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将开始对宣威的肺癌进行专题研究。但是,宣威作为一个肺癌高发地区,目前却没有一个部门能提供一些最基本的监控数据,例如历年来当地到底有多少人患有肺癌、死亡率多少,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无法说清楚。

  在来宾镇的许多农村,村民们对于不断有人被确诊肺癌、不断有人死去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但是也都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死了丈夫的文美花说:“我们很害怕得病,但是又害怕去医院检查,不但拿不出检查费,而且查出病来更没有钱医,这样检不检查有什么区别呢?”

  目前,村民们如果在镇医院做肺癌检查每人每次需要100多元,而到市医院则需要200多元。虎头村村主任刘玉红说:“这已经是收费最便宜的检查了,但是我们农民仍然很难有这样的闲钱,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们,能不能考虑每年免费给大家检查一次呢?”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如果没有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就很难对前期的整治方案作出准确的评估,同时对确定下一步的研究和治疗方案也增加了困难。

  1991年,宣威市曾经搞过一次肺癌普查,当时大约有600多人被确诊,但之后就没有作过类似的普查。宣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员表示,主要原因是没有经费,同时当地的技术力量也非常缺乏,因为进行这项工作需要经费较多,要组织人力、物力挨村挨户进行调查,不能只调查一部分,要查就要全部查,否则说明不了问题。

  云南省的许多县地处山区,都是国家级、省级的贫困县,在资金筹措方面也有难题。以宣威为例,它拥有130多万人口,年财政收入也不过3亿元上下,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县,“好几年连工资都难保证”。另外,一些地方官员出于种种考虑,目前都不愿意把钱投放在这项“既没有效益,也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上,他们更愿意去建工厂、盖高楼、搞经济开发区,这样容易体现工作成绩。

  目前,关于肺癌的问题,宣威市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很少出钱,有关部门开展工作的经费都是靠省里的专项资金。同时还有官员担心:“肺癌的报道会不会影响宣威市的形象,让外面的人不敢来投资了。”(记者 尹鸿伟 发自云南)
  个旧:中国锡都的另一面[下篇}

  位于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州个旧市产锡历史悠久,该市因锡而立,因锡而盛,以“锡都”美誉蜚声海内外,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锡工业基地,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产锡基地。该市锡产量约占全国锡产量的70%,约占世界锡产量的10%, 50年来共产锡精矿含锡70多万吨。

  然而,这个以锡闻名的有色冶金工矿城市,其锡矿工人肺癌的高发也为国内外所罕见。

  肺癌发病惊人

  1954年1月至2002年12月的统计数据表明,个旧地区累计发生3149例肺癌,死亡3024例,肺癌发病率高达400/10万多。在该市最大企业云南锡业公司 (以下简称云锡)职工死亡中,恶性肿瘤居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占死因的37%;其中,肺癌死亡占77%。

  个旧市防癌办主任姚明鉴向记者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个旧矿区就有恶性肿瘤病例出现,上世纪70年代初期, 云锡卫生机构发现矿工中肺癌发病较多。1975年2月5日,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获悉情况后,在病中指示“一定要解决好云南锡矿工人肺癌的防治”。遵照总理的指示, 冶金部、卫生部和云南省政府,随即派出专家到个旧地区开展矿工肺癌防治。个旧市、云锡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也都相继成立了防癌办公室,个旧市人民医院、云锡总医院(现更名为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分别成立肿瘤科, 在医科院肿瘤医院帮助下, 广泛开展了矿工肺癌的防治工作。

  60年代,云锡总医院对肺癌患者零星施行化学药物治疗。1975年3月云锡总医院成立肿瘤科后, 收治第一批肺癌患者,开展了肺癌的综合治疗, 在手术切除前后或放疗前后应用抗癌化学药物配合治疗, 收到一定效果。该院院长、红河州肿瘤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常润生介绍,1976年至1998年,医院共施行肺癌手术切除治疗200多例,早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53.6%,,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另外,1986年7月,云锡还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协作口服复合营养素的研究项目,结果表明, 在肺癌高发人群中长期服用防癌药物是可行的。1992年后, 项目合作的目的在于建立生物样品库,用于肺癌早期生物标记物研究;其次,建立高危人群队列数据库,进一步开展肺癌病因流行病学及环境致癌因素研究,为期 6~10年。

  常润生院长说:“个旧地区的肺癌研究和防治工作在云南省和全中国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同时治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成绩得来的原因

  “在流行病学研究方面, 我们逐步掌握了个旧地区锡矿工人肺癌的流行趋势、发病规律及职业特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常润生院长说,“通过病因学研究,证实了锡矿工人肺癌病因, 与井下作业环境中的氡、氡子体及含砷矿尘复合作用有关。”

  随后,云锡和个旧市在工程技术防护方面, 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井下通风等综合治理措施;在普查诊断治疗方面,矿工肺癌早期诊治技术已达到国内较好水平。锡矿工人肺癌发病已有所控制,肺癌防治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云锡通过研究后采用了局部通风、湿式凿岩和机械通风系统等新方法,取得排氡除尘的良好效果, 井下作业环境显著改善。个旧市防癌办主任姚明鉴说:“这些措施使井下粉尘浓度、氡浓度、氡子体潜能值的平均值逐年下降。”

  常润生院长介绍,在医学预防研究方面,云锡从1985年起采用口服维胺酸、硒麦芽饼干的方法,使部分服用者体质比服药前显著增强,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

  20多年来,国家共投入防治资金4000多万元,引进国外合作研究基金110余万美元,用于个旧市、云锡矿工肺癌防治及研究工作。国内外有50多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先后参与云锡肺癌防治研究工作。个旧地区矿工肺癌防治研究被纳入国家的“六五”、“七五”、“八五”和“十五”医学科技攻关计划, 全中国有9个省市的58所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参加。此外, 还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建立了肺癌研究协作关系, 开展肺癌防治国际科研合作。

  对比宣威农村地区的肺癌情况,个旧市一名官员说:“地区不同,情况也不同,宣威的受害者主要是农民,经济条件和单位保障显然无法与云锡和个旧市的工人们相比。”他说:“这样对比虽然有些不人道,但这确实是中国的现实情况。”

  以云南锡业公司为例,无论在人员、技术、资金和社会号召力方面都非常强,所以能在周总理指示后,迅速成立了“云锡矿工肺癌防治研究所”,开展了矿工肺癌的病因学、流行病学、实验病理学、工程防护及个人防护、预防与肺癌普查、早期发现与诊断、治疗等防治研究工作。 

  “当然也不能回避谈论这样的历史原因,当时的中国是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云锡作为国家的大型企业,不但承担了‘企业办社会’的许多责任,同样还责无旁贷地为国家承担了许多科学研究和医疗救治责任。” 常润生院长说,“我自己在云锡系统工作了20多年了,回忆起来,那时候的国营企业真可谓伟大,而且成绩不凡。” 

  1991年4月, 由卫生部、国家科委、劳动部、全国总工会、云南省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6个省部级单位联合在北京召开了“云南锡矿工人肺癌防治工作总结规划会议”。1999年,云锡的《云锡矿工肺癌病因学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工作面临停滞

  看起来肺癌防治成绩非凡的个旧,目前却令人意外地“工作面临停滞”。

  个旧市防癌办主任姚明鉴说:“以前,我们每年都要去为矿工们进行一次免费肺癌普查,甚至包括一些退休到外地的老工人,但是这项工作在1990年以后完全停了下来。”停下来的原因,姚明鉴解释是因为政府不再给经费,也没有了人员;不但是个旧市,包括云锡以前工作非常红火的肺癌研究所也已经冷清下来,云锡工人的肺癌普查从2001年也停止了。

  姚明鉴说:“防癌办现有在职职工6人,但其中4人被长期借调在外。有的领导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对癌症危害程度不够重视,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现在的瘫痪局面。”他强调:“个旧对肺癌防治有如此好的基础和经验,这样被迫放弃实在遗憾,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

  事实上,前两年个旧地区曾经进行过一次被称为“个旧模式”的大改革,简单点说就是把市属的采矿企业全部划给云锡,而云锡以前下辖的所有医疗、教育单位全部归个旧市或红河州。改革的良好用意很明显,希望今后政府和企业能够更好地各司其职,即政府负责管理与服务,为社会提供公共用品,企业只需要考虑经营效益。所以,个旧市防癌办的遭遇并非偶然。

  “其它的就不说了,但是肺癌问题、工人的健康问题是不能不管的,而且个旧地区的肺癌情况仍然严峻。”姚明鉴主任说,“现在的问题是企业只想考虑自己的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不愿意再承担这些社会责任。而政府与企业工人之间相距太远,很难真正了解和关心他们的健康。谁都有自己的理由,最后的结果就是谁都不管。”

  姚明鉴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个旧地区近5年来的恶性肿瘤登记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死亡率从1998年的57.10/10万上升到2002年的72.13/10万。这充分说明个旧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尤以肺癌为甚。他强调:“个旧应该继续重视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的预防与控制,这样才能降低整个地区的损失。”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常润生院长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对于类似云锡这样的企业来说,它现在不愿意像计划经济时期一样花大力气去做肺癌防治的研究是正常的,因为这些事情应该由政府来做,不该企业去背,而且企业也背不动。” 他说:“更何况这方面的研究做多、做深了,企业必须进行配套的健康、安全改造,似乎也不是哪家企业都愿意为自己订做‘紧箍咒’。”

  常润生院长认为个旧地区的肺癌防治工作由“成绩非凡”到“面临停滞”,既有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原因,更有制度建设缺乏的原因。他说:“制度应该保证每个企业都必须有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开支,不管是用于研究还是治疗,同时国家在税收等方面应该对这些开支给予优惠甚至减免。” 

  目前,个旧地区关于肺癌的早期介入与晚期治疗在经济费用上,后者较前者至少要扩大10倍以上,所以理论上是越早发现越好。另外,每年一次检查费用约为300~500元,专家建议,如果不是有10年以上下矿井经历的高危人群,两年检查一次即可。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作为个旧地区防治肺癌技术水平最成熟的医疗机构,却苦于没有专项经费来源,无法在这项工作上“继续贡献”。常润生院长说:“医院现在最大的任务是赚钱养活自己,然后借机发展,对于其它的社会责任,我们明显力不从心。”

  据常院长介绍,目前红河州50%的癌症病人都到这里治疗,该院肿瘤科的收入已经占全院收入的1/4左右。他说:“这样的情况实在不正常,作为一家曾经肩负周总理嘱托的医院,我们既无奈,又惭愧。” 


  

来源:南风窗